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营骨科盈利的四大要点3-8-16

2021-12-10 来源:易榕旅网


民营骨科盈利的四大要点

近期,骨科脊柱耗材又进行了新一轮的集采,原先的高值耗材价格纷纷跳水,关节,脊柱作为骨科的支柱科室,集采后将大大影响骨科的收入。作为民营骨科医院来讲,耗材价格降低,加价受限,医保总费用控制,无疑在经营层面面临新一轮的成本和收益挑战。差异化,高品质,深服务,重行销,无疑是民营骨科医院突出重围和守护自身利益的重要“要点”。

问题是:医院如何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护城河的深度有谁来监管?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精神,恐怕在未来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城门有失”。在疫情的当下,因为不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丢城失地”的医院比比皆是。

这是切中要害的重要命题。

下面就来说说医院的这四条重要要点,如果你仔细分析,每条河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要点一:有坚实的亚专科学科建设能力

民营医院骨科目前常设的亚专科有创伤骨科、手足外伤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疼痛科、中医骨科、小儿骨科等。每一个亚专科,都要求有深厚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就在于诊断和处理病人病情上,有区别于公立医院的独特能力。这就要求“专病专治”,在专科疾病上有一米的切口,IOO米的深度,具有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诊疗功夫,才能为病人创造不一样的价值。笔者咨访的一家民营骨科医院,以小儿骨科保守治疗为特色,一般的小儿骨折,无须开放手术,用保守的治疗方式方法就可以让骨折愈合,医院在这一技术上远近闻名。还有一家以创伤为特色的民营骨科医院,一个十岁的孩子骨折后去公立医院要开放手术,而在这家骨科医院被诊断为“青枝骨折”,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就让孩子骨折自然康

复了。无论是哪个亚专科,做出自己的特色,能产生不一样的价值,在受众中产生广泛的认同,日久就产生品牌效应。这样的专科做的才是持久的,良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家民营医院可能在某个专科领域拥有特色和专长,在目前的发展背景下,很多民营骨科医院在扩展自己的专科,以增加整体的营收和利润,降低经营风险,但是增加专科,并不是有了空间,设备,请了专家,配置了人员,这个科室就可以发展起来。“旧瓶装新酒”,这是很多骨科医院经常犯的错误。用旧的机制,管理理念,运营思路,击穿科室的壁垒,那是不可能的。专科建设,最后涉及的仍然是文化理念融合,行政授权,专科专治、深度经营的命题,这些命题解决不了,科室建设就要跨越一道道鸿沟,恐怕医院难以承担科室成长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要点二:高质量的“产品”有没有说服力

笔者在咨询辅导医院时,习惯看看医院的全员营销,因为全员营销做的好与坏,是医院产品满意度的试金石,试想如果一家医院,连自己的员工以及亲朋好友都不介绍到医院就诊,可见产品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我曾经在一家医院走访时,和员工进行攀谈,他说,他的一名亲戚被介绍到医院,进行膝关节置换,结果术后三个月,还是疼痛,而且活动度,曲度一般,亲戚不断地向他吐槽,他也找到专家,但是专家说他手术没有问题,是患者的康复存在问题,不能按照康复计划锻炼。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其他员工身上,患者的手术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结果全院介绍到本院就诊的患者少之又少。

无论是手术,还是疼痛管理,亦或是康复管理,都是产品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环节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的产品不那么友好。因此,对于民营骨科医院来讲,克服自身的

短板,从患者满意度角度,倒追产品质量,转变思想,对标先进,技术优化,提升服务,注重康复,才能全方位提升产品的质量。

提升质量是战略命题。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组织架构、授权赋能、流程改变、团队协作、医院文化等层面的问题,属于“一把手”工程。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核心,要在人员的职权和职责划分上,明晰定位,规划好资源,特别是新旧群体存在学科交叉的问题上,一定要审慎处理,加强理念的宣导与沟通,合理处理分歧,化解人事矛盾与摩擦,把全员的意识引导到“专科专治”的思路上来,做好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分类。这样才能提高专科治疗的专业性。

人事问题,是发展与改革的核心。产品是靠人去做,去实现的,而产品质量也是靠人去管理,监督,考核的,只有充分发挥人的动能,才能创造不一样的价值。而这个“认识”是靠管理、绩效、文化等综合实现的。

要点三:医院文化有没有形成高效协作力

如前所述,医院文化在医院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但是,很多医院不知道如何建设自身的文化,或者很多管理者认为“文化”是虚无缥缈的,乃至于医院文化成了一纸空文,挂在墙上的摆设。

其实,医院文化在凝聚人心层面,有不可替代的非凡价值。他是医院战略的理念体现,只有通过医院文化的宣贯与引导,才能将所有人的心智集合到一个层面,一个点上,而后在推动医院发展的意识层面上,才有了支撑点。没有医院文化的统领,全院思想一盘散沙,你是无法将战略思想有效地传递给员工并深入贯彻执行的。

众所周知,骨科无论是手外伤,关节置换,还是脊柱手术(包括微创),多学科协作才能实现患者早康复,确保患者的安全,增加患者好的就医体验。比如术前讨论,只有多学科审视,才能全方位为患者保驾护航,也才能做一些未雨绸缪的工作。再比如术后康复,只有医护康麻一体化,才能科学评估患者的病情,实施疼痛管理分级,有序做好疼痛控制,也只有多学科协作,才能让患者安全下地,安全康复。还比如现在骨科的中西医结合问题,病人术后经常出现的失眠、便秘等问题,通过中医就可以很好地诊治,但是这种跨学科的合作,需要团队间“谦卑”“尊重”“信任”的关系才可以建设,否则理念冲突,单用西医线性解决,不能为患者创造更大的就医价值。

如上所述,这些工作,因为存在职能交叉、流程交叉,只有做好团队协作方面的工作,才能把各个环节做好,而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没有医院文化的粘合和号召作用,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医院文化的“诵经”,实际上就是在员工和中层干部的意识层面,形成一条“意识流”。比如有些医院文化提出:多学科协作是战斗的堡垒,就是把多学科协作看成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神经“支点”,只有具备了敏感的协作意识,才能打赢一场又一场的治病救人的战斗。还有些医院将科室合作形象地比喻为“走亲戚,串门子,上迎迎,下送送”,说的就是科室之间要形成互助协作的习惯,把这种关系形象比喻为与亲戚之间的走动关系,这样员工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而这种文化,常被说起,常被提起,无形中就给员工种下了这样的认识:多学科协作是正常的习惯性的行为,就像我们吃饭穿衣一样,再正常不过了。有了这种认识,那么在新技术、新科目建设的时期,推动管起来就容易多了。

文化需要颂扬,文化需要内涵,文化需要外显,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如果没有文化建设的意识,单靠绩效的指挥棒,去推动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那么无疑就跌入“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的陷阱,这样医院发展的后劲就会受到制约,而团队建设也因为缺少了人性化,人

文化、道德化的链接,失去了链接的锚点,从而影响了战略和战术的有效落地,制约了医院发展。

要点四:医院行销有没有组织和变现能力

有了扎实的内功,还要有成熟的外营销加持。只有将医院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展现出去,让受众了解到“好”,感知到“好”,才能为你的“好”买单。如果只是在内涵上做文章,外营销没有充分展现,那么医院的专科发展无疑会慢很多,这实际上浪费的是机会成本。

行销的目的就是把医院的优势和特色,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推介。有一些民营医院通过科普讲座的形式,向普通的民众讲解疾病的发生过程,治疗方式方法以及特点等,让老百姓有一个概略性的认识。还有一些民营医院用义诊的形式,直接和终端准患者面对面,这是最好的品牌和产品行销的机会。一方面预判患者的情况,晓以利害,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另一方面建立初步信任,患者可通过入院拍摄DR的方式,由专家进一步通过阅片研判患者的病情到了什么程度,会引起怎样的后果,治疗方式等。还有更深的一个层面就是患者入院就会感受医院的环境、文化以及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等,如果能与现场的康复患者深入交流,那么康复患者的现身说法就是最好的疗效证明,这就为患者的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系列的流程涉及到行销人员的组织能力的问题。无论是科普讲座还是义诊,一定要把目标群众集合起来,如果组织的民众与主要的产品不能对应或者人数较少,那么行销的价值和意义就打折扣。活动过后如果到院检查进一步诊断的人数少,也就是在组织能力上,没有很好地把握受众群体的活动特点和方便性,也很可能是沟通上出现了问题。而受众群体在院内的诊疗过程,往往与正常的诊疗的产生冲突,就需要行销人员做好组织安排,各

自有序,让参加活动的人员能够得到静心地诊断与医患沟通。另外,无论是医院的参观,介绍,还是根据需要安排康复患者见面会,都需要行销人员由始至终地合理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重要的链接靶点。因此,行销人员不仅要有好的沟通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还要有好的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很多患者是没有经济自主能力的。这需要行销人员进行所谓的“二次营销”,也就是为患者找准具有支付能力的“金主”。有的家庭是父母有愿望治疗,但是需要孩子支付医疗费用,但是父母有时候无法做通孩子的工作。这就需要行销人员出面,以“第三方”的身份与子女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打通治疗的“最后一公里”,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转化。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铺垫工作,即使前期工作做的再好,再扎实,最后也是事倍功半,实现不了医院和患者的双重愿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