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德育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讲(校长班)

2020-09-23 来源:易榕旅网


中小学德育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讲

考量十几年来的德育工作,我把对德育的现状和对策的基本看法写成一首打油诗:党和国家很重视,校长教师齐努力。队伍建设是关键,环境治理呼声急。前两句是现状,后两句是问题与对策。

一、十几年来中学德育的现状 (一)党和国家很重视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近二十年下发了大量的文件,指导、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针政策的保障。

1.198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级和政府要有战略远见,以对民族的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突出德育的作用和意义。并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 2.1994年8月31日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南巡谈话和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必须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有紧迫感。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带来青少年思想的变化,提出加强德育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高了针对性。 3.1995年2月27日,原国家教委颁发《中学德育大纲》,标志德育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序列化。《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学德育工作和学生品德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基本依据,也是各级教育部门、督导部门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

4.1999年6月13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素质教育中特别强调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5.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意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中小学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面临的紧迫任务;突出强调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社会共同努力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意见》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特别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对指导新形势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德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有机结合,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 7.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方位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措施、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和

1

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重视环境建设、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

8.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二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是国家关于德育队伍建设的标志性文件(建国以来德育专业队伍建设的第一个文件)。《规定》指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并在第十六条明确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在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教书育人权利进行了再强调。

下发文件密度之大、指导之具体、语词之强烈、态度之诚恳、希望之殷切,只逊于每年一号文件。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二)领导教师齐努力——从过程意义上看德育的成绩和基本经验

就学校德育而言,许多工作都是过程性的。这也体现德育工作的本质特征:思想道德成长是一个渐变的多变的复杂过程。我称之为“三变”:道德修养本身是渐变反复过程:思想意识具有多变特征;社会环境变数很大。所以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评价要特征描述,量化只能导致荒谬。 1.完善德育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制定了各项德育制度,保证了德育的常规化。如德育常规、实施意见、奖惩、评估等等方面。

2加强组织建设。领导机构、组织网络、队伍建设等等。包括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网络建设。 3. 拓展德育途径。①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中育人。②找准“结合点”,在“活动”中育人。③找准“着眼点”,在“环境”中育人。④找准“衔接点”,在“实践”中育人。 4. 创新德育活动形式。①抓好固定节日庆祝活动。②抓好才艺展示活动。③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④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⑤注重学生的爱心教育。⑥利用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5. 德育考评标准化。制订了《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评分细则》、《教师师德考核评分细则》、《模范文明班评分细则》等一系列的德育评价标准,为科学考评提供参照。

6.探索运用德育规律。德育工作者、德育对象和德育载体之间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德育规律。德育活动和途径多样化;科学的方法;手段现代化;尊重人的主动性;政治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区分等。

二、队伍建设是关键——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对策之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教育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回信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作风优良、勇于奉献,深受学生爱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袁部长对德育队伍素质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师德修养(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作风优良、勇于奉献);学识修养(学识渊博);师表形象(深受学生爱戴)。根据袁部长的讲话精神,结合当前的实际,我认为,德育队伍建设当前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对德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识到位必然导致行为的自觉;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这是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保证;探索德育规律,提高育人专业水平。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于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的前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决定了德育的重要性。 当前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决定了德育的紧迫性。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道德素质很重要。 具有良好的道德,孕育成功的机会

2

美国商人、弗莱明与丘吉尔、深圳大学生求职、女财会人员应聘。 具有良好道德是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基本条件

李嘉诚的惜财之德;现代企业家休息和工作决然分开 队伍建设是关键 2.加强师德建设

从三个方面谈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一是学生对师德的诉求(客观要求);二是对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评析(观点评析);三是借鉴国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①学生对师德的诉求

通过调查材料分析学生对教师的师德诉求。

课题组在北京市对中学教师的需求进行了一次深入和广泛的调查。在素质需求上,问卷和访谈反映出了家长和学生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①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与学生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学生对教师这方面的能力尤其看重;②教师应该具有有效的教育能力,平均达到半数的家长和学生认为教师要“创造一种竞争向上的气氛”、“快速正确地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③家长和学生最看重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有75.6%和72.6%的学生和家长表示教师“讲解课程内容要让学生听得懂”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④在专业情意素质方面,他们认为正直诚实、情绪稳定是教师最重要的个性品质。 分析:

第一,学生希望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与学生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体现学生对教师热爱学生,善于同学生沟通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第二,“创造一种竞争向上的气氛”、“快速正确地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体现学生对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向上、教书育人方面的要求。

第三,希望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体现对教师严谨治学、具有学识魅力的要求。

第四,正直诚实、情绪稳定反映教师教师道德和健康心理素质,体现学生对教师为人师表方面的要求。

小结:调查体现学生对师德的诉求,即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评析

2008年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简言之“三个爱(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两个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个学(终身学习)”。基本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体现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职业特征,二是规范性。其实,无论是1991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还是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虽然表述不同,也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但本质上四个方面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不变的。

爱岗敬业。体现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尚境界。(职业理想)

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首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觉行为,关心和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用爱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沟通。再次,教师爱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永恒”的爱,从时间和空间上贯穿师生交往的全过程,从对象上是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伤害教师的学生,更应该投入爱心。(职业行为的本质)

严谨治学。体现学习和研究的态度,表现为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具有学识魅力,体现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职业能力)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内美和外美的统一要求,即内在学识修养和外在行为方式的完美和谐。

3

(职业行为特征) 新师德规范的价值:

u 关爱学生:保护学生安全 u 对学生严慈相济 u 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③美国认为好教师的优秀品质 美国认为好教师的12种品质:(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3)耐心;(4)兴趣广泛;(5)良好的仪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性;(9)对个人的关注;(10)伸缩性;(11)宽容;(12)有方法。

分析:把其中的相关内容整合了一下,可分为三项,基本上也反映了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和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要求。 道德素质:(6)公正,(8)良好的品性; 个人修养(4)兴趣广泛,(5)良好的仪表,(7)幽默感; 热爱学生:(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3)耐心,(看似态度,实则是爱心)(9)对个人的关注,(11)宽容; 教育能力和方法.:(10)伸缩性(教学工作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12)有方法 价值回归:我看教师职业道德 u 敬业奉献(职业理想) u 热爱学生(核心价值) u 严谨笃学(专业能力) u 为人师表(职业特征)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 爱岗敬业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严谨治学表现为热爱教学工作

为人师表是珍惜教师荣誉,爱护教师形象 赏奇析疑:

●为人师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指标,即身教的方法、技术和策略;二是内在的素质向学生心灵的投射,包括道德、品行、治学、为人、气质风度、情趣修养等。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就是指为人师表,对学生的影响。 3.道德也要讲功利——对德育规律的探索

在德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尊重学生尊严和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内化道德规范,把德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对素质的主动追求。核心观点是尊重人性和促进学生内化。 ①尊重每一个人——利用人性的特点加强德育

道德和法律本质上是人性,是约束条文背后的人性。

美国法官判偷面包的母亲。俄罗斯地铁的老人。孩子拍卖自行车。 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游泳的心理测试。水库水源地。

②释放与克制——在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把个人的自由和社会的需要进行综合考量,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道德修养与行为养成

③润物无声——德育方法的真谛

科学的德育方法本质上教师如何走进学生心里。

4

教书育人,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爱的智慧和能力。把握教育的契机、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尊重学生、关心生活、保护学生,体现了爱心和爱的智慧。 案例1:零分的启示。罢课风波。(教育契机) 案例2:红卫兵的长征、瓦罐(针对性)

案例3:孤儿院长、公办小学不停课;冷漠的教师和爱心妈妈的区别。(尊重) 案例4:教师帮助残疾学生(关心生活)。 案例5:吕景琴保护学生。

用爱的智慧唤起师生之间的美好情感,提升学生的健康情感,本身既是体验美好情感的享受,也是价值实现的幸福。 4.德育方法需要改进

三、环境治理呼声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对策之二 1.社会环境的优化

①理论和实践的反差,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

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道德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都使得理论和实践的反差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两难。 ②物欲对理性的扭曲。

在物欲面前人扭曲了自身的形象。杨玉莹等人缺钱吗? 高官们几辈子钱花不完,为什么还要贪?意志薄弱者无不扭曲变形。这对理想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无疑有负面影响。对宋思明的评价。 ③行为对理念的背离。

价值的认同与具体行为的背离。人们不认同阿谀奉承、请客送礼、弄虚作假、吹牛拍马,但实际上行动上可能有许多无奈。反之,人们认同刚直不阿,公正廉洁,但实际上也并非每人能做到。

④名星对价值的污染,部分人价值观的扭曲。 黄(女明星的潜规则)、黑(臧天朔)、白(满文军)。赌球、逃税、被大款包养等。对宋思明的评价。

2.学校环境的改善

①解决客观上存在着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案例:在学校对政史地和生物有小学科的提法,重视所谓的主科(语数外)。称为弱势学科较好。划分主要中考和高考的分数。甚至政史地和生物不能当班主任,一种歧视。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叹了一口气,太淘气了,学习好点就行。

政治课的地位:德育主渠道,但课程改革高中政治课名义上是8学分,但没有课时。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实践中次要。 ②学校领导对德育的重视。 ③部分教师失德失范。 ④学校安全与学生保护。(学校教育的功能定位,职能确定。社会的期望值过高,教育部门自我加压,如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教育的老师;再如三个一切的提法,都导致教育功能的无限放大,放大和夸张只能导致失真。教育其实就是家庭、社会、政府、学校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被害,使人冷静了,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⑤方法需要改进 (不适应的问题) 师表形象仍需美化 体罚现象仍然存在 学科德育仍需加强

5

师生关系需要改善 方法的本质是爱心。 3.舆论宣传的脏乱差

脏:造假的短信和标签广告 乱:媒体宣传的不良影响崇尚权力和金钱,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对奢华和权力的迷恋;革命传统与新潮时尚并存,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美女的丰乳肥臀PK;教育60年引来钱学森的慨叹,重视奥赛,人才培养不出来。

差:社会文明程度差。绿色食品居然不绿,婴儿奶粉造假,假药(假流感口罩)。外国只为中国人做的提示牌:不要践踏草坪等。

4.部分领导干部素质低:乡政府修成天安门;市委书记阅兵;领导干部腐败。 5.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改善  德育本质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执政思想  执政能力决定德育的实效性

经济上的两极分化问题、人口与就业以及资源环境、高房价和食品安全问题;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古城保护问题、学校发展(高校扩招、贷款建校)、药价与假药;政治方面的权力的监督问题等,需要加强。 四、中小学德育展望 1.外部环境

u 党和国家更加重视道德建设,正人先正官,自觉践行八荣八耻,为德育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u 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道德建设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自觉践行公民道德规范,为德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u 文明高尚的行为成为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提供良好的家庭德育(德育家庭最重要)

u 经济与社会科学发展,良性循环,公平竞争,为德育提供价值导向 2.内部条件

u 学校领导切实重视德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管理,构建德育长效机制 u 教师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言传身教 u 把握德育规律,讲究德育方法

学习纲要、转变职能、提升内涵

主讲人:黄侨明

导读

 我心目中的好学校  为什么我们要受教育  倾听学生的心声  教育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

1、《教育规划纲要》有关内容:

战略目标——“两个基本”、“一个进入”

6

战略主题——教育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发展目标(义教)——“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2、中小学校长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认真细读与理解: 一、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三、增强学生体质

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七、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八、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九、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十一、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十二、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十三、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完善教育法律体系 十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上指出:“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专业素质、管理能力如何,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到: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校长的素质和观念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7

一、职能变革

(一)从执行课程转向开发课程 (二)从消费资源转向发掘开发资源

(三)从要求学生适应的教育转向适应学生的教育 (四)从管理教师转向发展教师 (五)从行政意识转向服务意识 (一)从执行课程转向开发课程

在传统的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国家决定什么课程,学校就开设什么课程,什么是考试科目,教师就教什么,导致了教学过程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过程,课堂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场,忽视了被训练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人的生命质量得不到提升。难怪有人曾经这样比喻过:“学生在进入学校时是一个有棱有角的物体,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后变成了一个没有棱角的球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应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管理行为方式,增强课程意识,由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创造性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学校课程,以满足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从消费资源转向发掘开发资源

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只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由此,学生的学习只来自于教科书这一书本世界,读死书、死读书,严重地脱离生活与社会经历,学生成为书本知识的容器,教育资源显得贫乏、苍白。

新课程要求学校在课程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社会与科技发展,充分发掘和开发社区和学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把世界引进课堂,使课程成为现实社会的一个真实的组成部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从要求学生适应的教育转向适应学生的教育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学校教育,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必须循规蹈矩。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必须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改革以前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学校的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在不影响学

8

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合理的需要;学校的环境建设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健康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教育应适应每位学生发展的需要,给每位学生以发展的主动权与空间,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一项社会活动,成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事业。

(四)从管理教师转向发展教师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直强调学校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确,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最终体现。换句话说,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是教师自身幸福的源泉,是学生发展的保障。发展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五)从行政意识转向服务意识

我国中小学校管理长期以来都是以行政管理方式存在。行政管理的方式实际上是力求人们按领导或组织的要求(意图)去行动(常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要理解组织的意图),这实际上是对管理对象的一种管理、控制或操纵。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校为学生的发展创设真正的教育空间,倡导教师专业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意识中解脱出来,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努力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体系,以关爱、理解、尊重为基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为教师展示智慧才华创设平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立教师健康保障机制;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努力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程度并自觉将其转化为行为追求。

二、校长角色的定位

(一)校长应成为课程改革的执行者 ——使命、信念

(二)校长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宣传者 ——理解、共识

(三)校长应为课程改革的求学者 ——先导、更新

(四)校长应成为课程改革的服务者 ——意识、职能

(五)校长应成为课程改革的激励者

9

——机制、氛围

(六)校长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参与、深入

(七)校长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 ——准确、纠偏 三、校长素质的诉求

更新理念;构建智能;修炼心理;提升技能 (一)更新理念

人类每一次变革都是以先进的理念为前提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才有什么样的行动,这就强调了思想观念在人们行动中的先导作用。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二)构建智能

所谓智能即人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智能结构对校长的决策、处事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校长,合理的智能结构应该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智、一个能。“智”即知识、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即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运作能力、行为能力等。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善于在工作中寻找自身能力的不足、弥补纠正,达到死至善至美。

(三)修炼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心理素质是衡量一个领导成熟与否、称职与否的一个标准,它直接影响到领导者的行为,影响到领导者的整体形象。

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在领导者的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与领导者所从事的工作的成败休戚相关。

(四)提升技能

人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开端。

技术:指校长的业务能力。技术的培养需要领导者切忌眼高手低。技术过硬的人未必是领导者,而领导者必定是技术上过硬的。

思维:人的一切都被自己的大脑所控制,人的差别的本质在思维。领导者要培养自己活跃、健康的思维方式,就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充实自己,使嗅觉更加灵敏起来。领导者思维的前瞻性是领导者与一般人思维的差别所在。

10

创新:领导者的空间要靠自己来开拓,一个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更换自己的运作方式。领导者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决定着本单位的生死存亡。

砥砺品格:“造就政治家的,决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品格”。领导者的品格是决定领导人才自身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领导者魄力的重要源泉。

“那些具有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良好的品格才能引起公众的认同感和同事的支持,从而有助于有效领导的实现。

四、校长的专业能力

(一)办学理念的构建力(八)精细管理的观察力 (二)学校文化的创造力(九)特色办学的实践力 (三)坚持方向的决策力(十)提升自我的学习力 (四)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十一)面对现实的沟通力 (五)发展规划的思考力(十二)法律规章的约束力 (六)教育教学的研究力(十三)学校形象的影响力 (七)师生发展的引领力(十四)实施课程的领导力 (一)办学理念的构建力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学校自行确立的育人目标。 如:有的学校提出“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就是力图使学校各方面的关系和谐,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谐发展的人。

(二)学校文化的创造力

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若干层面。学校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泉。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目标、制度等被学校师生员工内化为自觉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质。

(三)坚持方向的决策力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经对某市六所学校共101次办公会的主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常规性工作所占比例为78.2%,研究学生教育问题所占比例不足1/4。

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 (四)政策法规的执行力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政令畅通、要事第一、 (五)发展规划的思考力

11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很难想象,没有明确的规划,学校工作将怎样发展。学校的规划是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六)教育教学的研究力 教师 → 校长

[文章选读]什么是你的职责我的校长?

给校长作职责上的定位,这是专家们的事,毋庸我来置喙。但这并不妨碍我在心目中对校长作一番理想的设计。不管怎么说,对教师而言,有一个好的校长总该是一种福气。从我这普通教师的眼光看去,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当一个好校长的最起码的条件。

我并非在这里鼓吹“教而优则仕”,只是认为教育界向来就是一块只相信“权威”而不迷信“权力”的地方。没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学功底、高超的授课艺术以及上佳的教学实绩,你站在教师面前一定会觉得内心发虚,底气不足。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你便能时时把握住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的脉搏,体味到一线教师的甘苦,会更富有亲和力,更容易和普通教师走到一起。你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可以发挥你榜样的力量、身教的优势,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身先士卒“领衔主演”,而不是目不转睛地站在教师身后吃力地压阵。因为你一定明白,一句“跟我来”会比无数句“给我上”更富有感召力。你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你还可以从学生这里多体会一些成功的快乐,多享受一份来自孩童的纯真。当年已经八十多岁的斯霞老师曾经自豪地说:“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使我永远年轻。”为此,我真的替那些初登校长宝座便思量着撤离一线的“职业校长”们惋惜。

学校不是等级森严的官场,而应当是一块充满学术气氛的圣地。一位成功的校长除了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他还必须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是对教育工作有独到的研究、有真知灼见的有心人。比起一般的教师,他需要读更多的书,需要思考、研究更多的问题,关于专业的,关于管理的,关于社会的。不读书的校长是不可想象的。对校长来说,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以点缀语言的时髦的装潢材料,而是用之于实践的工作指南。一个学者型的校长,他不会为俗务所垄断,不会被“应酬”所压倒,他会以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良心、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去经营那方教师、学生的精神家园。

一名优秀的校长,他还必须是一位思想者。蔡元培、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都曾经任过或大或小的校长,但真正在教育史上留下一笔的,并非是他们的地位、他们的“政绩”,而是他们的教育思想,是他们留下的字字珠玑而又闪烁着思想火花的文字。校长

12

是一校之魂,最忌讳浑浑噩噩,无原则无个性无特色,让辖下的学校随波逐流,师生唯“分”是务,最终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中迷失自我。校长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他会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孩子的一生着想。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思想乃是我们支撑躯体的精神脊柱,是我们精神存活的第一要素。要使我们的孩子们成为有思想的一代,我们的校长就起码得是一位思想者。

套用一句某明星的“名言”:做校长难,做一名称职的校长更难,做一名优秀的校长难上加难。千钧重担维系于汝,校长,勉乎哉!

(七)师生发展的引领力

校长的眼界决定学校发展的境界;校长的目标决定学校的未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标志 [文章选读] 我理想的学校

1.学校确立“教师第一”的理念,尊重、信任、关爱每一位教师,为所有教师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学校有教师共同参与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题实验,有影响卓著的教研成果;

3.学校有各种教师的研究组织和自由交流的空间;

4.学校有广泛的合作网络,在丰富的校外资源,与家庭、社区、社会形成和谐的协作、互动;

5.学校有在丰富的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富有创新精神的办学理念,始终自主规划行动,并努力在所有的行为中体现自己的理想;

6.学校有一批学识丰富,情感细腻,个性独特,富有人文情怀和课堂创造力的教师; 7.学校的教学质量始终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8.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受到忽视和歧视; 9.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信心; 10.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毫无专长; 11.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得不到尊重; 12.学校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梦想; 13.学校中有形形色色的小明星;

13

14.学校中有各种各样的爱好者组织;

15.学校中有丰富、平等、自由的对话与表演的空间; 16.学校中有多姿多彩的竟技活动和才艺展示; 17.学校中有特别令人留恋的学习环境;

18.学校中有永远对学生敞开的电脑、图书馆、体育场; 19.学校中有优秀的文学社、期刊、运动队、艺术团和网站; 20.学校什么时候都像一个温馨的家。 (八)精细管理的观察力 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决定根本 (九)特色办学的实践力

陶西平先生认为,学校特色首先是学校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师生成长的良好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态环境;其次,特色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切入点和学校教育传统形成的重要基础。学校特色的本质是学校师生个性、智慧和精神的自觉外化。

(十)提升自我的学习力

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习是发展与成功的保障,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一旦养成习惯,将使你受益终身。

学习改变思维,思维改变行为;行为改变习惯 习惯改变命运。 学习力= 竞争力

(十一)面对现实的沟通力

沟通力是指中小学校长面对不同利益师生群体的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进行正确而有效地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换言之,就是妥善处理各式各样的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二)法律规章的约束力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而管理是多维度的。“自我管理”是多维管理的核心。校长的胸襟、工作作风、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都体现在管理行为之中。

自律、自省、警钟常鸣 (十三)学校形象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校长,如果他把学校声誉和形象看得很重要的话,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去维护它,而学校的声誉又取决于校长的声誉和形象。

(十四)实施课程的领导力

14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说到底就是课程的有效实施。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调控、驾驭能力。

五、领导艺术的解读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从事领导活动中,凭借自己的领导条件、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领导才能和技巧。 学校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领导艺术的内容:

1、用人艺术。协调好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是搞好领导工作的基础。 2、运权的艺术。权力的真正作用是服务。

3、运筹时间的艺术。一个好的领导者,都珍惜自己的时间,精于安排时间,把浪费时间降到最低的限度。

4、组织会议的艺术。滥用会议、会议成灾、议而不决、就会影响工作。

学校领导工作的过程,既是创造性解决学校所遇到的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塑造领导者完美领导形象,表现领导者独特领导风格和卓越领导才能的过程。

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 林 莘

一、评课的意义

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对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认识课

以教学理论为先导,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课,把课上升到一定教学理论去再认识,同时也接受评课人新的教学理论和信息。 2、研究课

以“课标”要求为基准,帮助教师研究自己的课,促进教师掌握课标,解读教材,依“标”施教。 3、改进课

以治学精神指导,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课,研究制定改进方案。 4、导引课

评课的过程是教育理论实践的过程,对教育教学起导向作用。 二、评课的内容 1、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而教学理念是否正确又是最为关键的。

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李元昌)

15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生活 知识与思维 知识与智慧 2、评教材处理

① 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 ② 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 ③ 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否得到突破。 ④ 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 3、评教法选择 ① 培养自学能力;(自主学习) ② 培养创新精神;(张扬个性) ③ 积极参与学习;(合作探究) 小语教学十大策略:

创设情境 诵读涵咏 比较品评 反复复沓 层次递进 举一反三 归谬反诘 穿插牵引 悬念铺垫 放泛而学 4、评学法指导

是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心理状态、灵活的思维品质。

是否注意培养预习、复习、听讲、记笔记、做作业,阅读、理解、记忆、反思、查找资料等习惯。

5、评能力培养 6、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片段评分标准: (1)文本的解读 30分

主题思想、价值取向、重点难点、语言特点、艺术特色、写作方法、作者背景等。 (2)教学策略的运用 30分

扎实有效、灵活多变、巧妙恰当、富有创新 (3)基本功的展示 30分

文学素养、情感表现、语言书写、才艺特长、组织能力 (4)教学的艺术与特色(个性) 10分 三、评课的切入点

1、突出课堂教学热点、难点、重点 不面面俱到 不责备求全 不舍本逐末 不吹毛求疵 前沿性新问题 潮流性热点问题 普遍性难点问题

2、抓住课堂关键事件

在课堂中发生的一些关键事件,评课时通过叙事的方式加以说明,讲出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对事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不足。 3、分析课堂教学亮点、特点

16

教学方法多样性,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而评课就是要善于从中发现让人眼前一亮的特点,围绕这些亮点多下功夫,多着笔墨。 4、点评课堂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评课案例: 一双慧眼 五脏俱全 四肢发达

*凝聚文章的魂 *把握文章的脉 *点击文章的心 *辐射文章的身

5、反思课堂教学成效

评课者可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进行评课,在评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仅促进了执教教师完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自己不断提高授课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上课教师与评课教师通过评课分享彼此在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乐趣”。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