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2022-07-23 来源:易榕旅网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将该院就诊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asia分级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sia 分级均较手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胸腰段;骨折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b)-0068-02

脊柱胸腰段易发生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脊柱损伤之一。随着目前高处坠落、交通伤频繁的发生,其发病情况逐步上升。胸腰段骨折常导致脊柱不稳定,并压迫脊髓神经,易产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1],其目的在于纠正脊柱畸形、解除占位压迫、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3种[2]。为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提

供参考,该院于2007年5月—2011年5月对3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发现比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效果更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治疗的对象为该院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实验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1~48岁,平均(31.2±3.5)岁,受伤原因及人数:高处坠落伤20例,重物砸压伤4例,交通伤14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25~51岁,平均(34±6.5)岁,受伤原因及人数: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砸压伤3例,交通伤16例。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术。具体方法如下: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俯卧位,实行全身麻醉,将胸、腹部悬空,取后正中线入路,以患椎为中心, 暴露患椎及上下邻椎,用椎弓根针进行探测,以保证钻孔在椎弓根四周的骨壁之内,固定椎弓根螺钉系统[3-4],置入钉,对关键损伤部位进行椎管减压,将骨折复位固定,自体髂骨关节突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冲洗并逐层关闭切口。

前路内固定术:患者仰卧位,实行全身麻醉,取左侧入路,显露患椎前侧及邻椎,切除患椎中后2/3骨质及上下椎间盘组织,椎管

前侧采取减压,完全消除后纵韧带前方的致压物,患椎撑开复位后,植入同侧髂骨,进行内固定融合,冲洗并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并比较差异。同时,在术前和术后进行ct、x线与mri 检查,记录两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神经损伤asia分级标准[5]如下:a、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b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仅存某些骶区感觉),运动丧失;c、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无效运动(即无有用功能存在),肌力<3级;d、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有效运动,肌力大于3级,可扶拐行走;e、感觉及运动正常,大小便功能良好,病理反射存在。 1.4 统计分析

选择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通过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组间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各指标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asia分级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ct、x线与mri 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参照asia分级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并记录。

结果表明,两组手术后 asia 分级均较手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如何进行手术,仍有较大争议[6]。选择手术的关键在于,如何能有效矫正、固定脊柱并解除神经压迫[7]。而手术的形式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三种。前两种应用较广,但前路手术较为彻底,风险较大,对医生技术的要求较高。相比之下,后路手术具有操作较为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风险较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它能有效解决之前治疗所引起的下腰痛和腰椎不稳的问题,并且能改善脊柱各运动部分负荷的传递形式,使疼痛的产生方向得以改变,能保留其余正常胸腰椎的活动度,尽可能降低对其的影响[8]。可见,后路手术是一种效果较佳的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方法。

该研究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要少,两组记录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sia 分级均较手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钱邦平,邱勇,王斌,等.下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固定后前路支撑融合术的适应证选择与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12):898-902.

[2] 吕荼,韩亚新,朱佳俊.胸腰段爆裂骨折致不全瘫患者前后手术入路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4):2045-2048.

[3] 马春光,陈学明,朱旭.a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2(2):108. [4] 王文孝,丁全峰,张晓琴.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钌固定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3(8):134-135. [5] 胡峰.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12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3):5-6.

[6] 杨飞,武永刚.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2):887-890.

[7] 傅一山,徐建,朱海波,等.陈旧性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策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0):993-994.

[8] 孙景福,谭建文,李保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实用外科杂志,2008,24(17):3017-3018. (收稿日期:2012-1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