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说——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是隋王朝的第二代皇帝,年号“大业”,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统治国家14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炀帝是他死后唐朝给他的谥号,谥曰“炀”,乃是荒淫混暴之意。也因此千百年来,无论是官方正史,还是民间野史,都把隋炀帝看成是一个暴虐昏庸的皇帝。
然而,如果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隋炀帝看成一个研究的对象而不是一个批判的对象,对他的全部历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思考而探究时,就会对他的是非功过得出比较公正的评论。作为一代封建帝王,隋炀帝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都同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扩大视野,宏观审视,确切地把握出现隋炀帝的那个历史时代的特征。隋炀帝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天下由大乱达于大治,从长时期分裂走向重新统一。时势造英雄,大变革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时代需要伟大的领袖人物来创功立业,开创新局面。隋炀帝正好处在中古社会鼎盛发展的起点上,他的许多活动都带有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也可以说他确实是一个应运时代很有作为的皇帝。
这一点单从隋炀帝平定江南的过程中就可以看的出来。隋文帝在解除北方突厥的威胁和灭梁以后,便部署了平陈的战役。当时杨广为晋王,被任命为主帅,“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开皇九年(589年)晋王杨广进入建康,以施文庆等“结尾民害,斩于石阙下,以谢三吴”,“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开皇十年,南方发生士族土豪的叛乱,晋王奉命到扬州去镇压,在平定南方叛乱中功不可没。
其次,从隋炀帝当政以后,设立进士科,正式设立科举进士的制度,影响及唐直至清代,这种“学而优则仕”,比靠门第血统选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还对官吏的选举考核
和勋爵制度做了一系列改革。他兴办学校,整理图籍,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隋炀帝还对典章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文官,并对其职任、轶爵、考课等加以调整,使其更符合实际和便于操作。对于官吏根据他们的政绩提级,“其功德行能有昭然者,乃擢之”,取消了熬年头涨级的陋习。开皇年间,贵族的爵位分为九等,隋炀帝在管制的改革中“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使一大批贵族丧失了世袭爵位的特权。大业六年又下诏:“自今以后,惟有功勋乃得赐封”,无功袭爵的贵族也被剥夺了封爵。隋炀帝开进士科取士,改革官制,解决了封爵冗滥官员猥杂的积弊,提高了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隋炀帝还对国家机构进行了调整,使三省六部体制更加完善,行政系统更有效率,同时也使宰相制度更加灵活。他还对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机构进行了调整,省并州县,精减机构,减少了行政开支。隋炀帝通过对户籍的整顿,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同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炀帝即位,户口益多,府库盈溢,乃除妇人乃奴婢、部曲之课。”
从历史上看,隋炀帝不是一个耽于守成的君主,他志在四方,雄心勃勃。隋炀帝在位期间,东征辽东,西巡河右,南下江都,北巡塞外,共十次亲巡。他征巡的地方,大多是狼烟荒漠,因此并不是为了游玩,而是有其政治和军事目的。就以隋炀帝西巡河右和南下江都为例,大业五年隋炀帝西巡河右有两个目的,一个解决吐谷浑问题,安定西陲,另一个是畅通丝绸之路,发展商业贸易,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乃至宗教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业元年、六年隋炀帝下江都,主要目的是为了搞统一,使江南经济为隋帝国的发展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同时,隋炀帝还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他招抚琉球,经略林邑(今越南中部南部),结好赤土(今马来半岛),通使倭奴,远交近攻,活动的范围很大。
隋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他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五千里大运河被举世公认为古代文明的奇迹之一。大运河对促进南北经济的文化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进步,
起过无可估量的作用。在古代中国的无数发明创造中,这应该是最伟大的一项。大运河能够成功开通,隋炀帝有很大一份功劳。这种规模巨大的工程在当时生产工具极其低下的古代要顺利完成,如果没有皇权的强制,调集千百万民工服役,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大运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直到今天,大运河还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隋炀帝毕竟是一个封建的专制君王,阶级本质决定了他的残暴本性和极端妄自尊大的品格,做事极其奢侈铺张,不爱惜民力,往往造成劳民伤财的悲剧,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和阶级仇恨。就拿隋炀帝第一次下扬州来说,随从人员和护卫军队近三十万人,规模之大,费用之奢华,无以复加。沿途供给都由所到州县负责,车船和百官仪服消耗金银数亿,这些费用都加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隋炀帝的三次征辽,举国从役,“比屋良家之子,多赴于边陲,老弱耕嫁,不足以救饥馁”,连续几年的征战,耗尽了国力,加速了隋的灭亡。
可以说隋炀帝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其一生的政治活动,既有重大建树,又有重大过失,所谓功过参半。他给后人带来的一个很大教训就是为政不能操之过急,以至于失之于暴,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打乱了社会生活的节奏。隋炀帝本人很有才能,也想成就圣王之业,但最终却因滥用权力而演变成暴君,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本身的一种悲哀。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政治偏见,隋炀帝的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被大大丑化了。隋炀帝的所作所为,与秦始皇和唐太宗有很大的类似性,秦始皇有过焚书坑儒的残暴,唐太宗有屠兄弑父纂权夺位的丑行,但秦始皇和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而隋炀帝却落了万世唾骂的恶名,这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