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2020-02-11 来源:易榕旅网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一、词语

徜徉走投无路狼狈逃窜慷慨油然而生雕镂 镌刻眼花缭乱谆谆教导铭刻庞然大物沟壑 穹隆白驹过隙蓦然回首恍悟积攒骤然 涉足絮语潇洒惆怅撷取犀利

旗帜自诩豁达洒脱罪魁祸首瞌睡指手画脚 出谋划策荟萃跻身聘请无动于衷时髦 报酬履历吝惜烦躁酣睡功勋赫赫

陈词滥调呻吟涕泗横流火烧火燎咬文嚼字冥思苦想 自鸣得意驰骋黝黑遐想迸溅摒弃 二、课文

(一) 《往事依依》 1、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围绕题目,于漪回忆了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

聆听教诲四件事。依依,萦绕胸怀,十分留恋,为全文奠下抒情基调。 2、 文章开头,首句比喻,将时光比作流水(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时光接连不断的特点,

充满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情感)。第二句用对往事两种不同感受的对比(表现手法),设悬念,引出下文的回忆(作用)。 3、 作者为何选取这四件事吗?

——这几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回忆的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读书(画),编织了“我”童年生活美丽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围绕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答题)

4、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

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是指童年时代对未来的憧憬和美好的理想。(内容)

在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千家诗》的回忆(承上启下)。(结构) 5、 作者写读诗歌,为何要描绘祖国家乡之美(“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

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写出了祖国、家乡的自然美,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同时也交代了《千家诗》中那些美妙的吟咏自然之美的诗歌的源泉,即祖国、家乡的自然美。

6、 作者刻画两位国文老师,不重复吗?这两位老师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共同点:两位老师讲课都入情入理。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并且由此激发了爱读诗词,爱好文学的热情。(从讲课情状、讲课内容、讲课方法、对我的影响方面作答) ——不同点:1.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2.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3.讲课情状是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住在眼睛里;4.对“我”的具体影响不同,“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代课老师使“我”对新文学产生兴趣,“我”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从讲课情状、讲课内容、讲课方法、对我的影响方面作答) 7、 老师的谆谆教导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刻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之理”。作者正是按照老师的谆谆教导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

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

8、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1.交代回忆这些往事的作用和目的——“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也就是激发“我”对自然、祖国、生活的热爱,使“我”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内容) 2.在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题目,升华主题。(结构)

(二)《幼时记趣》 1、加点字翻译

张目:睁大眼睛。明察秋毫:眼力。

藐小:小。项为之强:脖子;因为;同“僵”,僵硬。 素帐:白色的。鹤唳云端:(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 怡然:喜悦的样子。常蹲其身:自己的。 凸者为邱:同“丘”,土山。凹者为壑:山沟。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盖:原来是。

秋毫:极细小的东西。私拟作:私下、自己。 方出神:正。鞭数十:(名词作动词)鞭打。 2、一词多义

明察秋毫:看清。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细察其纹理:观察。心之所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徐喷以烟:用。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以丛草为林:把。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的动作。 以丛草为林:当做。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斗草间的景象。 尽为所吞:被。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不译。至之市:(动词)到……去。 舌一吐而二虫:表承接,可译为“就”。何不试之以足:(代词)鞋。 是吾剑之所从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入水求之:(代词)指剑。 3、句子翻译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看见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2)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我)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我抬起头观看这一景象,脖子因此而僵硬了。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忽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5)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想象的山林)

(我)想象在山林中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6)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4、课文梳理

(1)本文围绕“物外之趣”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观蚊如鹤(群鹤舞空图和鹤唳云端图)、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2)课文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 惩罚强暴、同情弱小;观小为大、想象奇特。 (3)从课文中概括出三个成语,并解释。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4)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从生活的态度上看对生活的热爱、平日细心的观察、想象奇特、纯真的童心是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

(5)课文中一些动词用得极为传神,请举例分析。 例句+动词释义+对象特点 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体现“我”观察得仔细。 (三)《十三岁的际遇》 1、找出作者从7岁初知北大到16岁回顾北大的感情变化,特别是作者进入北大两年来的思想感情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总结)表明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2、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作者的成长的吗? 答:(1)北大的书

最初:个人誓言“苍白无力”,心中近乎绝望; 后来:开始“进行探寻”,逐渐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因为一开始觉得没有自信,随着学习的深入,作者心情也变得和图书一样沉静愉悦安详。 对学校的评价:“真理之光”为学生打开神奇之窗,展示新世界(第八自然段) 个人的成长:四个“开始”三个“渴望”(第九自然段)。

(问题:1、“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显得苍白无力?答:发一个誓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着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么轻微。

问题2、书本本不会说话,可文中却说“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安详”?答:书本不会说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作者徜徉在北大图书馆知识海洋里沉静、愉悦、安详的心情,与此同时,一扇神奇的窗子打开了,真理、宇宙、人都以全新面目出现。读书使我渴望生活、渴望窗子、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读书不是目的。这才是读书的目的。) (2)北大的人

a“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中两个“读”的含义有何不同? 答: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北大图书馆和阅读感受,开启下文对北大师生的描写。第一个“读”是阅读,第二个“读”是指观察、了解、欣赏,指了解、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想法和精神面貌。

b作者写北大的人包括学生和老师两类,他们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品质各有何不同?(见书) c对学校的评价: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未来流淌。(第11段)

个人成长: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第12段) D北大的人给了我哪些影响?

答: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地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的真正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让我感觉到北大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E如何理解“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舵手与船工”? 答:“风景”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河”比喻北大前进的轨迹;“船客”比喻学生;“舵手与船工”比喻杰出的导师和广大的教师。作者以水上航行为喻,形象地描述和评价了北大。 3、阅读第三部分

(1)找出文中的两节诗,说一说你的理解。

前一节诗与后一节同中有异。前一节强调“没有什么使我停留”,意为成为我生命中一部分的北大也不能使我停留。后一节诗更着眼于“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也就是说我没有什么优势和客观条件,我还是一只不系之舟。 (2)“不系之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比喻不受环境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彼岸的精神。

作者运用比喻,表达了自己依偎北大、热爱北大,又必然要离开北大,去发现新的大陆,去海洋深处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这样复杂而深邃的思想感情。 (3)作者想去追求什么?她想成为怎样的人?

“我不仅为北大感动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前半句是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后半句则表达了作者为北大创造更辉煌业绩的雄心壮志。

(四)《伟人细胞》

1、贾里前三次伟人计划为何失败?最后他又是怎样成为伟人的?

答:一,贾里想当伟人这个目标本身不错,但其想当伟人的目的是一鸣惊人,炫耀自己,动机不纯;二,他错误地处理了和同学的关系,错误地认为伟人应该与身材有关,把追赶时髦作为伟人成材之路;三,他之所以称为今日之星,正是因为他牺牲个人利益,脚踏实地做好了小事。

2、贾里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觉得他身上有没有伟人细胞?

优点:天真幼稚、自信心强、有远大理想、乐于牺牲个人利益、本性善良; 缺点:喜欢炫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对伟人的认识简单化。 3、读完贾里的故事,你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吗?

不做小事的人是做不好大事的。我们应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