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精神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22-11-18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育精神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邓 超

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21期

摘要:我们应培养大学生的包容性,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统一,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体育精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一、 体育的深层含义

我们必须真正认识到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运动员,并未真正认识到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他们认为体育只不过是人的肢体的简单运动,缺乏智力因素,甚至只是适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鲁莽之人从事的野蛮活动,与文明、文化相去甚远。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体育是不应被排除在文明与文化之外的,它与哲学、文学、音乐、舞蹈等文化形式一样,是属于人类创造的、只属于人类才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同样具备其他文化形式所具备的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等文化的基本特征。体育运动不仅有其外在的身体活动形式以及设施、器材等物质形态体系,又具有内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等,如奥林匹克运动所遵循的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宗旨等,而且,世界范围内的体育交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极大地促进了其他文化交流的发展。因此,否认体育的文化意义是不对的,我们应理直气壮地为体育的文化意义“正名”,使人们充分认识体育本来就是一种有着丰富和高尚的文化意义的人类活动。

我们不仅要理解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还要进一步认识到体育活动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体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人类生物能量的开发和释放,从根本上说,体育是通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的实现过程,即体育是为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服务的,它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完美展现和充分实现。正如卢元镇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同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一样,体育也改造和创造着环境——只是这一环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环境,而是人类自我的个体生理环境,乃至社会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体育在不断地、永恒地创造和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

二、 体育精神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期以来,体育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被相对忽略。尽管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热爱体育、关注体育,并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重要载体迟迟未进入大学文化建设者的视野。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下发,青年大学生身体层面的体育实践将会得到大大增强。在举国上下喜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忽视体育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以及对大学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 培养大学生的包容性。目前,青年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易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而体育以其超越种族、身份的强大魅力,是整合多元、多样的独特资源。北京奥运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它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强调的理解、友谊和团结等精神,其宗旨在于使世界各族人民打破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藩篱,从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长期以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思考问题易于主观片面,人际交往中不善团结互助。倡导现代体育精神中的包容理念,有利于学生养成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使他们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的同时,懂得与他人共存,进而更为积极地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2. 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统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片面地强调体育强身健体的功效,鲜有注意到体育对人整体身心和谐的促进。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上海体育学院首任院长吴蕴瑞历来倡导“身心一元论”,他曾指出:“体育为陶冶人格之一种工具,既非科学,又非专是技术。体育为文化之一种,确有陶冶品性之价值,故体育亦应以传达文化与创造文化为目的。”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激情和深深感受到体育精神震撼的大学生首先萌发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这种效力是目前大学文化的其他载体所不能企及的。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活动所要求的合作使学生渴望从一个孤独的自我走向守望相助的团队,进而成为一个心灵坦荡、身心和谐的社会人。因此,把更多的体育活动设计成大学文化建设的载体,使体育精神更好地渗透到大学精神的培育之中,将使大学校园中的学术文化等得到有益补充。

3. 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竞争性是体育的固有属性。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充分展现了现代竞技体育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强手、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大学作为一个组织体,其内部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氛围,尤其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育可以被用做一种树立竞争意识的手段。严酷的体育训练能够给长期处于舒适环境的学生提供痛苦的经验和耐久力,塑造坚强的人格和体魄。曾受学于剑桥的美国人Endicott Peabody深受这一教育理念的影响,毕业回国后在麻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外40多英里的地方建立了著名的Groton寄宿学校,实施Charles Kingsley的教育理念,以竞技体育为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忠诚合作、永不言败、为荣誉和尊严战斗到底的男子气概,最终Groton培养出了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众多美国政治、经济界精英。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大学既要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又要坚持造就精英的理想,让我们的人才能够真正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贡献力量,担负重任。

在开展大学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体育与文化结合的原则,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竞技水平、健康水平的同时,不断将文化精神灌注进来;不仅要结合特定的、外在的文化仪式,而且要特别注重培育体育的文化精神,包括吸收西方体育文化中的竞争精神、平等精神、民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神、奋斗精神等,还有中国体育文化中的道德精神、形神合一的精神、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等。在我们的体育教育活动中,真正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原则,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技巧,还要让学生理解体育的文化内涵。为此,我们应注重向学生宣传体育的历史、文化意义、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在我国组织举办奥运会期间,我们应利用这一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会所提供的大好时机,向广大学生宣传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宗旨,既加深他们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了解,又有助于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自觉地培育文化精神。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体育带给人们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对青年大学生也会具有更为强大的教育价值。面对这一形势,大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进一步认识体育中所蕴涵的教育功能和体育精神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推动作用,充分挖掘现代体育运动中所富含的人文理念和文化精神,从而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充分加以利用,以推动大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品性的培养。为此,我们要以参与特奥、迎接奥运为契机,精心规划体育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体育活动的品牌,在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各层面渗透体育精神,充分实现体育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其他内容的对接和互补。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2,07.

[2] 许启贤.北京奥运之魂[M].北京:北 京出版社,2005.

[3] 姚颂平.大学文化与体育精神[J].光明日 报,2007.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