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1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通用版)(2)

2024-07-09 来源:易榕旅网
专题10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2·北京·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部门倡导下,北京市各中小学努力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截至2019年12月,全市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大课堂”涉及的资源单位已有120余家,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已有200多门。例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学农基地,以“农事教育,提升素养”为主线,开发了58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中小学校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课外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材料二

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北京市中小学在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某校结合“种植”劳动特色课程,制订了学习方案(见表),目的在于为学生真正“走进田间”提供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种植实践中________。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新途径。

表“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学习方案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化学 酸和碱 度 不规则图形面数学 积 物理 测量 积 测量种植园的温度和湿区域 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计算种植园各区城的面统筹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度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学 植物分类 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植株的生长 变化 撰写种植日志 语文 材料三

应用文写作 编辑种植园宣传稿 件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 制作植物标识牌 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总结种植经验 宣传种植知识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9月起,学校应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任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将成为推动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还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倡导学生向劳动榜样学习,引领学生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1.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关于我国劳动教育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甲】北京市中小学建设智能化养殖中心开展体验类课程。 【乙】“学科+劳动”实践活动既内容丰富,又形式多样。 【丙】整理与收纳、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是日常生活劳动。 2. 根据材料二中表1的信息,在材料二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 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实施劳动教育有四个途径:_____,_____,_____,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每空限15字以内) 【答案】1. 甲 2. 示例:强化学科知识

3. ①. 日常生活劳动 ①. 生产劳动 ①. 服务性劳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由材料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学农基地,以“农事教育,提升素养”为主线,开发了58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可知,“北京市中小学建设智能化养殖中心开展体验类课程”的表述不准确,故选【甲】。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二“北京市中小学在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可知,这则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将学科知识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所以学习方案制定的目的既要强化学科知识,又要进行劳动实践。针对题干已经指出“种植实践”这一方面,补充的内容侧重学科知识即可。示例:引导学生在种植实践中深化学科知识。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由材料三“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还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可知,实施劳动教育有四个途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2022·北京·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天向前走,即便千万里路,也不嫌远;常常动手做,纵有千万件事,也不畏难。其道理质朴可见:____________。今天,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坚持奋斗既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也是磨砺我们品质的砥石。

②古人一直笃信凡事都要“坚持”的道理:屈原矢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荀子劝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郑板桥咏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古语都告诉我们:做事需要恒心,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何以实现质的飞跃?

③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民族复兴坚持奋斗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五四运动,青年们振臂高呼;战争年月,青年们抛洒热血;建设新中国,

青年们燃烧着奋斗的激情。今天,科技创新,青年们在攻坚克难;抗灾抢险,青年们在迎难逆行。青年的奋斗在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伟大成就。坚持不懈的背后是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和担当,这担当源于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源于百年浴血拼搏淬炼成的中国革命精神;这担当已熔铸成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果敢地应对前进征程上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

④坚持奋斗也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人生的奋斗中,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妥协与逃避会导致半途而废,甚至功亏一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言放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面对无数的坎坷与挑战,他从不动摇,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磨炼出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毅品质,最终成为人民的领袖。____________今天,在冬奥竞技、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的一次次挑战中,一代新青年也成长起来,他们的青春熠熠生辉。

⑤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浅尝辄止,轻言放弃。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加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始终秉持“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理念,并自觉付诸实践。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人类提出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面对风云变幻,我们青年人应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矢志不移,坚持奋斗,不负韶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4.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5. 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甲】闻一多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饱含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做诗人,他用激昂的诗句歌咏祖国,歌咏光明;做学者,他埋首典籍,古典文学研究成就斐然;做斗士,他“拍案而起”,伟岸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

【乙】雷锋在新社会体会到人的尊严,他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满怀对新生活的憧憬,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平凡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意义。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丙】袁隆平青年时代就立志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面对生活的磨难,他从不放弃,坚持奋斗塑造了他不服输的意志品质。“杂交水稻之父”做了一辈子科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 说出第⑤段画线处使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论证效果。

【答案】4. 凡事要有坚定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一着不落地坚持下去必成大器。 5. 丙 6. 第⑤段画线处运用对比论证,分析了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和成功者成功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理念的重要性,使该理念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补充语句的能力,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横线处上文强调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这是实现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下文“今天,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坚持奋斗既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也是磨砺我们品质的砥石”指出了“坚持奋斗”的意义所在;根据第⑤段中“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加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可以提炼出关键词“坚定的恒心”“顽强的毅力”,结合前面的“其道理质朴可见”可知,补充的内容应该围绕“坚定的恒心”“顽强的毅力”阐述一个质朴的道理,如:坚定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是成功的基石。 【5题详解】

此题考查补充论据,作答时要明确本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所举事例意在论证什么道理,看二者是否一致。

阅读第④段,从首句“坚持奋斗也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可知,本段意在强调勇敢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坚持奋斗,这样能够培养人的坚忍品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甲:从“闻一多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饱含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可知,这则材料分别从“做诗人”“做学者”“做斗士”三个方面歌颂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没有体现如何面对挫折,不言放弃的内容,不适合做本段的论据; 乙:从“他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可知,这则材料表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没有体现如何面对挫折,不言放弃的内容,不适合做本段的论据;

丙:这则材料写的是袁隆平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坚持奋斗,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能证明“坚持奋斗也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的观点,适合做本段的论据; 故选丙。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要记准确的内容。从“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可知,这里分别分析了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和成功者成功的原因,并且将二者进行对比,这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有力地突出了拥有坚定的恒心和顽强的毅力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一理念的正确性,使读者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透彻,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22·四川·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二 中国北方地下水在各部门用水总量比例统计表

地下水占总供水量地区 的比例(%) 京、津、冀、鲁、豫、晋、内蒙古 农业 工业 城镇生活 地下水占各部门用水总量的比例(%) 57.84 44.5 67.6 71.3 东北三省 西北五省 北方总平均值 材料二

22.91 16.26 32.44 17.64 10.00 24.20 28.52 39.82 51.57 33.26 61.26 59.00 北京3月21日电记者从水利部获悉: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2022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两个主题都强调了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意在让“保护水、节约水、珍惜水”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水利部将继续全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监测分析表明,治理区地下水水位与综合治理前相比总体回升。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89米,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状况开始好转。水利部提出,接下来将以京津冀、三江平原及黄淮地区等11个区域为重点,明确治理目标、措施、任务,深入推进全国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同时,治理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居民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号召,从生活、工作着手,养成节水爱水的习惯,担负起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的应尽义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地下水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据不完全统计,以色列75%以上的用水依靠地下水供给;美国,日本等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地下水开采利用量亦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20%左右。中国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0-15%,其中北方各省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开采利用量大。我国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及辽西北等地。过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常常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在地下水用量集中的城市地区,还会引起地面发生沉降。南方地区虽然很少开

采地下水,但区域超采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此外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入渗,常常严重地污染地下水源,危及地下水资源。因而系统地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类型以及与地表水、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补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位于西北的新疆年均降水量普遍低于200毫米,宝岛台湾地区降水较为充沛。 B. 京津冀等七省市对地下水需求量大,地下水占比的四项指标均高于北方均值。 C. 西北五省地下水占总供水量比例不高,减少地下水开采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D. 我国北方地区的年均降水量普遍低于南方地区,因此对地下水的依赖度较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2年“中国水周”确定的“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活动主题,将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B. 我国北方地区年均降水量普遍低于800毫米,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是本次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

C. 地下水是地球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

D. 中国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比例低于美国、日本,主要原因是我国地下水储量低且南方开采不足。

9.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子瞻中学将围绕今年主题开展相关活动,校学生会拟向社会发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的倡议。请结合材料拟写倡议内容。

【答案】7. C 8. D

9. 参考示例:希望居民们在生活中养成节水爱水的习惯;希望政府部门多开展节水的宣传活动;希望企业做好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作;希望相关科研部门加强对地下水的研究;希望环保部门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做好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 【解析】 【7题详解】

C.根据材料一图二“西北五省”中的数据: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为16.26%(占比较小);地下水占各部门用水总量的比例,其中城镇生活占比61.26%(占比较大);所以本项推论“减少地下水开采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表述有误;

故选C。 【8题详解】

D.阅读材料三可知“我国地下水储量低”“南方开采不足”于文中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有误;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建议。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水利部将继续全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治理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居民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号召,从生活、工作着手,养成节水爱水的习惯,担负起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的应尽义务”可提建议为:政府多开展节水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节水爱水意识;居民在生活中养成节水爱水的习惯;

根据材料三“此外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入渗,常常严重地污染地下水源,危及地下水资源”可提建议为:企业要做好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作;环保部门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做好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

根据材料三“系统地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类型以及与地表水、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补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提建议为:相关科研部门加强对地下水的研究。据此拟写倡议内容即可。

(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

10. 校学生会体育部收集了几则材料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年春季,在上海居家隔离的刘畊宏和妻子一周五天的网络健身直播,吸引了众多粉丝一起跳健身操。不到3个月,抖音粉丝就突破3000万,强势攻占全网热搜!

刘畊宏直播健身有许多重要流量触点,在直播时,刘畊宏会分享各种故事,讲一些具有正能量的小段子,还会不停地喊口号,比如“腰间的肥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想要”,有时他身后的妻子,也会偷懒,会抱怨,会累到五官扭曲,露出痛苦的“面具”,让不爱运动的人能很快“共情”,互相鼓舞前进。

刘畊宏本人不仅是一位拥有30年健身经验的达人,也是一位明星艺人,同时,他还是著名音乐人周杰伦的好友兼健身教练。最近,刘畊宏根据好友周杰伦的《本草纲目》编排的燃脂毽子操,魔性的节奏加上简单易学的健身动作,又让他彻底出圈,毽子操深得网友喜爱,众多网友纷纷线上打卡,这股风也刮进了校园,某校“00后”学生们在休育老师的带领下,也跳起了毽子操。

上海休育学院院长史小强表示,特殊时期,居民个人健康防护意识提高,运动

健身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健身需求日趋多元化,健身课程、健身直播、娱乐健身……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正在构成中国健身的新生态。 材料三:

(材料二、材料三均摘自网络 有删改)

(1)参考《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揣测材料二中加点的“出圈”这一网络流行语的意思。

出圈儿:比喻(言行)越出常规或一定范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小嘉推测,刘畊宏直播健身的热度会逐渐消退。你是否认同?结合材料说说看法和理由。

(3)小舟平时只知学习,不太运动。学校指导学生设计体育家庭作业,他制订了一个周末体育锻炼计划。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及小舟的情况,指出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周末体育锻炼计划 锻炼内跳刘畊宏毽子操、游泳、跳绳 容 具体安周六 周日 排 (1)8:00﹣9:30跟着毽子操视频跳操 (2)15:00﹣16:30游泳 (3)19:00﹣19:30跳绳 (1)不偷懒,保质保量完成锻炼任务 (1)15:00﹣16:30游泳 (2)18:00﹣19:30跟着毽子操 视频跳操 自我管理

(2)晚上锻炼准时结束,不影响20:00﹣21:00的网课。 (3)周末锻炼能量满满,平时放学埋头学习。 【答案】(1)“出圈”是指某个明星、某个事件走红的热度不仅在自己固定的粉丝圈中传播,而且被更多圈子外的人所知晓。

(2)示例1:我认为刘畊宏直播健身热度不会消退。①夏娜和功能直播健身,方便易行,成本不高,符合当下时代特点;②刘畊宏是个明星艺人,明星光环能吸引粉丝持续关注;③他的毽子操全程有与粉丝的互动和激励的话语,直播间有趣味性,氛围和谐、热情,动作简单易学,运动形式符合大众口味,应和了粉丝的情感需求。④教育部通知出台后,人们通过健身增强体质的意识日益强烈。

示例2:我认为刘畊宏直播健身的热度会消退。①刘畊宏爆火是在疫情之下,人们居家隔离期间,运动健身需求增长迅速。隔离结束后,锻炼的方式会多样化,健身需求日趋多元化,线下的健身方式也同样会受到人们喜爱。②刘畊宏是一个明星艺人,当下的热度更多的是因为他自带光环,明星效应带来的持久度尚未可知。③尽管直播间氛围和谐,但是时间一长,人们也会“审美疲劳”,激情消退。④因为缺乏常识、健身不当带来的伤害会使部分通过直播间健身的粉丝不敢继续坚持。 (3)①运动强度太大。毽子操是高强度运动,对于平时不太运动的人来说,运动时间太长,强度太大,容易受伤。

②用屏时间过长。青少年一天用屏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上网课,加上跟着视频跳操,用屏时间超过2小时,不利于保护视力。

③平时锻炼时间没有保证。材料一中的教育部通知中要求保证校外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材料三活动指南中规定每周身体活动至少三天。现在小舟指计划一周锻炼2天,不利于获得较大的健康收益。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出圈”的本义“比喻(言行)越出常规或一定范围。——《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及刘畊宏的身份“不仅是一位拥有30年健身经验的达人,也是一位明星艺人,同时,他还是著名音乐人周杰伦的好友兼健身教练”,还有材料中的“毽子操深得网友喜爱,众多网友纷纷线上打卡,这股风也刮进了校园,某校‘00后’学生们在休育老师的带领下,也跳起了毽子操”可知材料二中加点的“出圈”这一网络流行语的意思是指某个明星、某个事件走红的热度不仅在自己固定的粉丝圈中传播,而且被更多圈子外的人所知晓。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材料要点的能力。

此题为开放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要结合刘畊宏的明星身份以及他的直播特点,粉丝的心理以及运动的模式等内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对小嘉的推测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理由需结合材料。

若认同小嘉的推测,首先可结合现实生活从线上健身直播方便易行、成本不高,符合当下时代特点等优势来谈。接着结合材料二“在上海居家隔离的刘畊宏和妻子一周五天的网络健身直播,吸引了众多粉丝一起跳健身操。不到3个月,抖音粉丝就突破3000万,强势攻占全网热搜”、“刘畊宏本人不仅是一位拥有30年健身经验的达人,也是一位明星艺人,同时,他还是著名音乐人周杰伦的好友兼健身教练”可知刘畊宏的明星光环能吸引粉丝持续关注。然后结合材料二“在直播时,刘畊宏会分享各种故事,讲一些具有正能量的小段子,还会不停地喊口号,比如‘腰间的肥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想要’,有时他身后的妻子,也会偷懒,会抱怨,会累到五官扭曲,露出痛苦的‘面具’,让不爱运动的人能很快‘共情’,互相鼓舞前进”、“魔性的节奏加上简单易学的健身动作”可知他的直播间有趣味性,氛围和谐、热情,动作简单易学,运动形式符合大众口味,应和了粉丝的情感需求。最后结合材料一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可得人们通过健身增强体质的意识日益强烈。 若不认同小嘉的推测,首先结合材料二“今年春季,在上海居家隔离的刘畊宏和妻子一周五天的网络健身直播,吸引了众多粉丝一起跳健身操。不到3个月,抖音粉丝就突破3000万,强势攻占全网热搜”、“上海休育学院院长史小强表示,特殊时期,居民个人健康防护意识提高,运动健身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可知刘畊宏爆

火是在疫情之下,疫情后,锻炼的方式会多样化,健身需求日趋多元化,线下的健身方式还会受到人们喜爱。然后结合刘畊宏的明星身份具备的明星效应带来的持久度尚未可知。最后结合材料三可知健身是讲究科学性的,缺乏常识、健身不当都会使直播间健身的粉丝不敢继续坚持。 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小舟平时只知学习,不太运动”的特点以及“刘畊宏毽子操”的特点可知毽子操是高强度运动,对于平时不太运动的小舟来说,运动时间太长,强度太大,容易受伤;再结合“视频跳操”“网课”等内容可知用屏时间过长,结合活动指南中的用屏时间的建议来分析用屏时间过长的危害;结合小舟只有安排周六日两天的运动,联系教育部通知中要求保证校外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以及活动指南中规定每周身体活动至少三天,可知小舟的安排不利于获得较大的健康收益。联系材料内容,结合小舟的安排阐述即可。

(2022·广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

②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闻读覆盖率为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3.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乘坐地铁、公交,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功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

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有声阅读相关热点话题热度图

【注】热度指数:指舆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选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

①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

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②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③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的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影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不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素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

④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动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11. 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有声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有声”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B. 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较高,且近半数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 C. 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形态,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的形式,推动了阅读文明的构建。

D. 看书时眼睛常会倒退重看,这虽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却导致阅读速度比听书慢。

12. 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说明。

13. 即将升入七年级的小文准备在暑假用一周时间读完《西游记》。他想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你是否赞成?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答案】11. D 12. 根据材料三的图表,在众多热点话题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话题的热度指数在2020年2021年都排名前三,2021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热度指数还明显高于2020年:

13. 示例一:赞成。①有声阅读可以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②有声阅读可以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了有声阅读是现在的热点之一。示例二:不赞成。①听书时容易走神,信息接受效率反而不如看书高;②在有噪音的地方如地铁上,噪音对言语感知的干扰很大;③真人朗读的语气会对理解的连贯性造成干扰;④可能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解析】 【11题详解】

D.根据材料四第④段“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分析,看书时眼睛常会倒退重看,这虽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却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却导致阅读速度比听书慢”理解不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三图表中的内容分析,2020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话题的热度指数是30,居第三名。2021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话题的热度指数是接近40,居第三名。据此可以得出:在众多热点话题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话题的热度指数在2020年2021年都排名前三。

根据2020和2021年的热度指数相比,2020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话题的热度指数是30,据此可以得出:2021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热度指数还明显高于2020年。

通过得出的两个结论分析,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3题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如,赞成,可以结合材料二“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分析,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西游记》,可以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

如,不赞成,可以结合材料四第①段“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分析,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西游记》不如阅读纸质书籍。阅读原著,才能真正感受到古典名著的魅力。

(2022·广西·中考真题)

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李定广

①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号令,轮流做指定的游戏,或说出指定的诗文,或对对子,或讲故事,或说笑话,或唱曲子等,违令或输的人饮酒。

②酒令种类成百上千,汉唐两朝尤其繁盛,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喜欢玩诗文一类的酒令游戏,称为“雅令”。

③唐宋时期“雅令”盛行,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唐宋“小令词”,就是我们所说的“唐宋诗词”的“词”,比如《调笑令》《三台令》。唐代诗人王建的《调笑令》曰:“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惟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酒宴上创作出这样诙谐又经典的“小令词”,无疑会给酒宴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

④明清以来,人们常玩的“雅令”为飞花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说不出或者说错了诗句要罚酒。若在座的都是高手,则增加难度,对“花”字的位置做出严格要求,一般是依次出现,一轮完成,不断循环。“飞花令”在明代越玩越火,后来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

“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⑤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无论是在现实酒宴中还是在大众读物里,基本消失了踪影。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如天女散花般回归了,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惊艳感受。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发掘出这一古老的文化品种,并对旧式飞花令进行了三点改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

⑥首先,让飞花令大众化。旧式飞花令主要活跃在文人雅士的宴会中,现在要

让它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最重要的是降低难度门槛。如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这样就能让全民都“玩得起”。

⑦其次,创造新的有“难度梯队”的玩法。为了适应比赛,也为了一些诗词高手的需求,《中国诗词大会》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由类与类组合的飞花令,如“数字+季节”“数字+酒器”“颜色+植物”等,也包括成语飞花令等难度较大的玩法。2021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又升级并更名为:横扫千军、组合飞花令、超级组合飞花令。“横扫千军”是选手一人以“双字飞花令”对战百人团。“超级组合飞花令”的“超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类与指定字的组合,如植物+指定字“红”;二是偶然性组合,在滚动字牌中选择。

⑧再次,让大众感受到飞花令的美感。旧式飞花令一般只说一句诗词,改造后..的飞花令要求必须说两句。中华诗词的美感优势之一就是上下句节奏、对称和平仄相对而形成的节奏美、整齐美(参差美)以及抑扬美。

⑨玩新式飞花令,颇能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又能表现敏捷和机智,更能展现中华审美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新式飞花令,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

(选自2022年01-02期《读者·读点经典》,有删改)

14. 下列关于“飞花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飞花令是我国古代宴会用来佐饮助兴的酒令游戏之一。 B. 飞花令形式多样,可以对对子、讲故事、说笑话、唱曲子等。 C. 飞花令中的“飞花”一词源自韩翃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D. 飞花令必须以“花”字为令,规定每句诗词嵌有“花”字。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时期的“雅令”催生了一大批“小令词”。有些诙谐又经典的“小令词”,如王建的《调笑令》,能给酒宴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

B. 在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而寓意美好的字,如“花”“春”“月”“红”等,成为了飞花令的常用令字。

C. 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对旧式飞花令进行改造,降低了难度门槛,使得飞花令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D. 新式飞花令,正在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之一,也成了人们学习诗

词的方式。

1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点出说明对象,再以时间为序对飞花令的前世今生一一进行说明,最后指出飞花令的作用。

B. 文章⑤~⑧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⑤段总说,⑦⑧段分别用“首先”“其次”“再次”进行分说,条理清晰。

C. 文章说明方法多样,如第⑦段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来说明《中国诗词大会》创新的三种玩法。

D. 第⑧段中的加点词语“一般”,说明了旧式飞花令多数情况下说一句诗词,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 【答案】14. D 15. D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一要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二要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

根据第④段“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以及“‘飞花令’在明代越玩越火,后来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可知,到了明代后,就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花”字了,故题干中表述的“飞花令必须以‘花’字为令,规定每句诗词嵌有‘花’字”属于表述不完整,有误。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根据第⑨段“新式飞花令,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可知原文说明的是新式飞花令成为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之一,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还有其他。题干中表述的“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式”过于绝对,有误。 故选D。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

根据第⑦段“‘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由类与类组合的飞花令” “‘横扫千军’是选手一人以‘双字飞花令’对战百人团。‘超级组合飞花令’的‘超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类与指定字的组合,如植物+指定字‘红’;二是偶然性组合,在滚动字牌中选择”分别解释了什么是“超级飞花令”,什么是“横扫千军”,以及超级组合飞花令的“超级”指什么,可知运用的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更具体。

根据第⑦段“‘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由类与类组合的飞花令,如‘数字+季节’‘数字+酒器’‘颜色+植物’等,也包括成语飞花令等难度较大的玩法”中关键词 “如”的提示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更具体、生动。 而第⑦段“2021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又升级并更名为:横扫千军、组合飞花令、超级组合飞花令”只是进一步说明难度升级之后的内容,并没有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故题干表述的“运用了作比较”有误。 故选C。

(2022·吉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

役。

(选自《青年文摘》2021年第18期,有删改)

17. 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 B. “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

C. “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

D. 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18. 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19. 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20.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

【答案】17. D 18.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强大,潜行范围广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9. 中国各个国之重器名字中的传统智慧与浪漫。

20. 名字中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有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寓意光明和方向;追求和平的象征;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解析】 【17题详解】

A.根据第⑤段中的“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可知本项“计划发射”有误;

B.根据第⑦段中和“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可知本项“只被用来判断方向”有误;

C.根据第⑨段中的“‘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可知本项“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有误; 故选D。 【18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中有准确的数字,所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前一个数字“7000米”,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强大。后一个数字“99.8%”准

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潜行范围广。列举准确的数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9题详解】

考查说明对象。本文的首段直接提出了说明对象。根据其中的“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可知,说明对象是“中国航天一个个国之重器的名字里集结的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20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①段中的“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可得:名字中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

根据第④段中的“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可得:有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

根据第⑥段中的“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可得: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根据第⑧段中的“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可得:寓意光明和方向。

根据第⑨段中的“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可得:是追求和平的象征。

根据第⑩段中的“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可得: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

阅读《择善而从最重要》,完成下面小题。

择善而从最重要

利哈乔夫

①择善而从最重要。

②择善而从,所谓“善”指的是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儿童时期爱自己的父母,爱兄弟姊妹,爱自己的家庭房舍。依恋之情逐渐扩展到学校、村庄、城市,直至自己的祖国,这已经完全是一种博大深厚的情感了。但是这种情感不能就此止步,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把人真正地作为人来热爱,要做爱国主义者,不做

民族主义者。

③出自善良愿望的远大志向从小事开始——愿自己的亲人幸福,这一愿望逐步扩大,就包括了范围更加广阔的内容,这有点像水面上的涟漪,水面的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向外荡漾,波及越远渐趋微弱。

④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智慧结合。什么样的爱才叫智慧爱呢?我认为智慧爱是有底线、讲规矩、守原则的爱,智慧爱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爱,智慧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爱,智慧爱是理性、冷静、科学进取的爱,智慧爱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长的爱。爱,不能是盲目的,凡事总爱激动兴奋的母亲,一味夸奖娇惯她的孩子,可能养育出一个精神残缺的畸形儿;凡事保持理智冷静的母亲,懂得适时点醒骄横无礼的孩子,可能培养出一个明理谦逊的公民。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对待你所喜爱的人善良,对待周围其他的人也应该如此。必须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应酬,什么是无聊和虚伪。智慧给智慧者带来的是良好的名声和长久的幸运,可靠的幸福,还有良心的平静。这种良心的平静在一个人的晚年比什么东西都更加珍贵。

⑤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忠诚结合。对重大原则保持忠诚的态度,事无巨细都有所遵循。缺乏忠诚因素的爱是圆滑。圆滑难以持久地支撑局面,命运或早或迟会转过身来惩罚圆滑者本人。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城市和人民要忠诚,对家乡要忠诚,对纯洁无瑕的青春要忠诚,对祖国要忠诚。对真理——没有矫饰的真理,符合正义的真理——保持忠诚。

(节选自课后推荐篇目有删改)

2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与孔子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有什么区别? 22.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3. 请你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其一,判断它最适合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并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链接材料二】1934年,长征路上,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身受重伤,不幸被俘后,抵制了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牺牲时高呼:“告诉你们,我永远是共产党员。”

24. “人家都转了,我不转,还是朋友吗?”于是,盲目地跟着转发微信朋友圈,善良变成了一种廉价的“秀”。请你结合本文观点评述这一现象。

21. 择善而从最重要。【答案】本文的“择善而从”指的是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孔子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是选择有优点的人学习。

22. 主要用了对比论证。将一味夸奖娇惯孩子的母亲和保持理智冷静的母亲作对比,突出论证了“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智慧结合”这个观点。

23. 材料一作为第②段的论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观点是爱所有的人和第②段的观点“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相符合。(意思相近即可)

材料二作为第⑤段的论据最合适,陈树湘牺牲时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与第⑤段的观点“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忠诚结合”相符合。(意思相近即可) 24. 表明自己的观点围绕“智慧”回答。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观点分析。

由标题“择善而从最重要”,第①段“择善而从最重要”,第④段“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智慧结合”,第⑤段“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忠诚结合”可知,文章围绕“择善而从”展开论述,且明确这是“最重要”,据此可知本文的观点就是:择善而从最重要。由第②段“择善而从,所谓‘善’指的是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可知,本文所说的“择善而从”是指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而孔子的“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意思是:选择有优点的人学习。两者不同。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

画线句子将“凡事总爱激动兴奋的母亲”与“凡事保持理智冷静的母亲”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论述两者培养的孩子结果的不同,从而更加突出第④段的分论点“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智慧结合”,这样运用对比论证更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的分析。

材料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这种观点与第②段“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的观点是一致的,故材料一作为第②段的论据较为合适。

由材料二“抵制了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牺牲时高呼:‘告诉你们,我永远是共产党员。’”可知,材料二例举陈树湘不被敌人高官厚禄所诱惑,英勇就义的事迹,表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这与第⑤段“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忠诚结合”的观点是一致的,故材料二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较为合适。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运用。

作答时,结合第①段“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对待你所喜爱的人善良,对待周围其他的人也应该如此。必须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应酬,什么是无聊和虚伪”可知,真正的“智慧”应该保持理性、明辨是非,不能盲目从众,据此评述,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跟着别人转发微信朋友圈,这是盲目从众的行为,不是智慧的表现,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明辨是非,不能让善良变成一种廉价的“秀”。

(2022·广西·中考真题)

议论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赵渊杰

①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航向。

②马克思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历史上,有志青年从来不是时代的过客、看客,而是担负使命、杠起责任的先锋和实干家。《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列宁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党的一大召开时,代表平均年龄为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到25岁。在不同历史时期,无数青年英杰用青春的斗志和力量感应时代脉搏、投身时代洪流,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弄潮儿。

③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去。”传承这一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奋斗者在打倒军阀、抗日救亡、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中冲锋陷阵: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把青春献给祖国:勇做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在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勇立潮头:发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强音,自觉担当重任,深入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绽放异彩。事实证明,只有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下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这些新时代的弄潮儿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在新时代的每个领域、各条战线,还有许多这样的弄潮儿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从脱贫攻坚的战场到科技攻关的岗位。从抢险救灾的前线到疫情防控的一线,从奥运竞技的赛场到保卫祖国的哨所,广大新时代青年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在紧跟时代、奉献时代中成就自我。

⑤一个世纪前,李大钊在《青春》中寄语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前进的道路仍然充满艰辛。当代中国青年唯有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奋勇争先,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实现中国梦这场历史接力赛中跑出好成绩,不断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5. 下列对第②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C.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B.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D.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26.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题目便是文章中心论点,明确精练,第①段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点明中心。

B. 事实证明,进行了激情奋斗、顽强拼搏的青春,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一定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C. 广大新时代青年在每个领域、各条战线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D. 文章多处引用了中外名人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7. 为了更深入地阐述“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第③④⑤段分别从哪些方面论述?

【答案】25. C 26. B

27. ①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时代。③当代中国青年唯有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奋勇争先,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解析】 【25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第②段中开头引用马克思的话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列宁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党的一大召开时,代表平均年龄为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到25岁”运用了举例论证。故选C。 【26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感知。

B.“一定会”表述不准确,原文的表述是“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

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故选B。 【27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结合文章内容,从中搜集关键词句作答。为了更深入地阐述“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文章第③段中通过引用毛泽东的名言和举例论证论证了“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给人们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第④段中“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下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0岁”通过举例论证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的时代”。第⑤段首先引用了李大钊的名言,最后得出结论“当代中国青年唯有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奋勇争先,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据此概括作答。

(2022·河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略谈文章的结尾

①略知文章甘苦的人一定有这么一种经验:找到适当的结尾好像行路的人遇到了一处适合的休息场所,在这里他可以安心歇脚,舒舒服服地停止他的进程,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地方。至于这所谓“找”,当然要在计划全篇的时候做,结尾和开头和中部都得在动笔之前有了成竹,如果待临时再找,也不免有盲人骑瞎马的危险。

②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最好的结尾,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补记既已叙述了他的妻子与项脊轩因缘,又说了修葺该轩的事,木了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结尾很好,骤然看去,也只是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罢了,但是仔细吟味起来,这里头有物在人亡的感慨,有对亡妻的追忆,虽则不过一句话,可是含蓄的意义很多,所谓“余味”“余音”就指这样的情形而言。

③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好像登山涉水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坐定下来,得以转过头去温习一番刚才经力的山水一般。极端的例子是升头用的什么话结尾也用同样的话,如林嗣环的《口技》开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太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尾说“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前后同用“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用设备的简单冷落反衬口技表演的繁杂热闹,使人读罢了还得凝神去想。如果只写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虽没有什么不通,然而总觉得这样还不是结束呢。

(选自夏丐尊叶圣陶《文章讲话》,有改动)

28. 结合语境,说说选文第①段中“盲人骑瞎马”是指什么。 29. 选文第③段举林嗣环《口技》中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0. 选文提出了最好的结尾要有“余味”“余音”。请从下面提供的两篇课文结尾中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余味”“余音”。 .....

[甲]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紫藤萝瀑布》)

[乙]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答案】28. “盲人骑瞎马”指的是作者没有在计划全篇的时候谋划好结尾,而是写到哪里就在哪里结尾。

29. 第①段列举了林嗣环《口技》中的例子是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这一实例,充分有力地证明了“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这一分论点,进而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30. 示例一:我选甲。作者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到底是要去哪里呢,引发读者思考,意犹未尽,有一种余味,引发读者思考。

示例二:我选乙。虽然环境简陋,但是作者内心志趣高雅,交往之人志同道合,有什么简陋的呢,运用了反问句,意犹未尽,有一种余味,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第①段讲述了“略知文章甘苦的人”的写作经验:为文章“找到合适的结尾”和“找不到合适的结尾”的不同心理,进而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找”结尾对找到合适结尾的作用。本题所考查的“盲人骑瞎马”即在第①段段落的最后,也就是“临时再找”结尾对文章的负面效果。“盲人骑瞎马”本来是一个歇后语:盲人骑瞎马——乱闯乱碰。在文段中的意思就是“如果临时再找(结尾),也不免有乱碰乱撞的危险”。也就是说“没有谋篇布局,文章随意结尾”的意思。据此回答即可。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分析。

第①段的分论点是“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接着列举了其中的一种“极端的例子是开头用什么话结尾也用同样的话”。然后列举了林嗣环的《口技》一篇的开头和结尾及其好处,这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形象地来证明本段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显得很有说服力。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运用。

作答时,任选其一,运用文段中的观点分析具体篇目中的结尾的“余味”“余音”。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选【甲】。《紫藤萝瀑布》的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作者在欣赏了生命力旺盛的藤萝花之后,感悟到了生命的关好和无止境,内心受到了鼓舞,“不觉加快了脚步”照应了开头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并且在感悟了藤萝花的生命力之后“加快脚步”去做什么?让读者品味起来会产生无数的联想,这就是“余味”和“余音”。

示例二:我选【乙】。“何陋之有?”这样的结尾以一句问句作结,有什么简陋的呢?这一反问语气强调没有什么简陋的,让读者进入思考境地,去思考品味,达到了言已尽而意未了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