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处 李亚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用以指导实践,对于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宏伟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础,对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科学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根本观点,其特征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辩证统一和内在联系,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这一科学理念经观点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科学回答了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
回顾我们党对发展观的认识历史,从建国以来确实经历了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由偏颇到全面,由盲目到自觉的非常曲折复杂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
拨乱反正,果断摒弃了“以阶级半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使人们的国家彻底结束了“左”的错误路线统治。但就对发展的认识来讲,还没有达到全面科学,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全国抗击非典疫情和1998年抗洪半争等经验教训,使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更加清醒更加深刻更加科学了。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的确立,既来之不易,又弥足珍贵,既经历曲折,又水到渠成。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最宝贵,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也必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的实践要求。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发展是人类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但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
2
系,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当代与未来的关系,探索和寻求新的发展道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正式确立为各国应遵循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吸收了当今世界关于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进步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上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恰恰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大大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坚持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搞好统筹兼顾。现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经济发展快、社会发展滞后,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滞后,东部发展快、西方部发展滞后,经济指标增长较快,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性较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按照“三个统筹”的要求,搞好发展质量、发展模式、发展速度、发展资源的统筹协调,克服单纯的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做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
3
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重大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的,维护好、发展好,促进人民全面发展,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这一本质要求,核心的是把我们党实行的一切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都归结到实现,维护和发展以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