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从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历史

2022-02-07 来源:易榕旅网
第28卷第3期

2014年6月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JilinProvinceEconomicManagementCadreCollege

V01.28No.32014

June

-q克思所理解的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从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历史进步谈人的解放

睿,林

口刘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特定条件下,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解放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

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是立足于社会历史中的“现实的个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人的解放奠定了基

础性的条件,但它并不直接是人的解放本身。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理论基础的变革、实现了人的解放与批判的辩证法的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人类解放;生产力【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14)03—0123—04

自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人提出“人是什么?”的问题之后,人的解放就成为历代哲学家所思考的问题。最先提出人类解放范畴的并不是马克思,然而,直到马克思发现科学的历史观、确立唯物史观之前,历史上的人们都无一例外的把人的解放说成是一种思想活动或思维活动。而马克思的卓越之处,就在于他打破了这种思维方式,认为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非思想活动,并由此将人们对人的解放的思考奠定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地之上。

人的解放并不是马克思追求的纯粹理想化词句,而是一个现实的、历史的过程。人的解放始于历史开始的地方,人的解放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历史进步的程度,人类文明史就是在历史进步过程中不断实现人的解放的历史。人的解放的实现与历史的进步紧密相关,而历史进步又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收稿日期]2014—04—07

、~

的一定历史形态推动的。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为人的解放提供了根本的历史前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历史进步角度谈人的解放并不过时,反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提出人的解放的社会历史情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这并不是因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而是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

【作者简介】刘睿(1989一),女,甘肃省平凉市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硕士研究生。

123

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其包括人与的变形和后果罢了。”在后来的《共产党宣言>中,马

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在内的社会关系的过克思继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程,现实的个人并不是孤立的、想象中的、离群索居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第三,“现实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的个人”是发展着的个人。具体的、历史的、变化发由此可见,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解放,产生于资展的物质生产活动决定了现实的个人必然也是具体本主义私有制这一特定的经济关系之中。在资本主的、历史的、变化发展的。“现实的个人”通过自己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长期被资产阶级奴役和剥削,在的现实的、历史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因此所谓历史,此背景之下,人的解放在其直接性上,就是无产阶级是不断追求和实现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集合体。

的解放、工人的解放,人类解放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从以上论述可以得知,“历史是人类主体的历私有制下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所以,马克思开始从史,这一点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立论的起始”。工人解放着手来寻求人类解放的现实途径,指出人唯物史观的全部体系以“现实的个人”作为核心范的解放就是立足于社会历史中的“现实的个人”的畴而逐步展开,而唯物史观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哲解放,最终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实现人类解放。

学超越了以往任何哲学“解释世界”的局限,成为能二、“现实的个人”是人的解放的起点够“改变世界”的新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与以往所有的形而上学相决裂,从而双脚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彻底全部站立在现实的基地之上。因此,“现实的个人”批判了包括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人”、费尔巴哈的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述,由于充满了对现实的人的科“抽象的人”以及施蒂纳的“唯一者”在内的一切唯学的理解,蕴藏着浓厚的对人的关怀,而成为人的解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确立了以“现实放的起点。

的个人”为基本出发点的唯物史观。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也三、生产力是人的解放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展的科学”。

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那么,何谓“现实的个人”?首先,“现实的个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人”是自然存在物。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的人是感性存在物的思想,进一步指出有生命的个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由此可身。”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生产力的发见,有生命的个人是现实的个人形成的自然前提。展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从而也是人的解放的现实的个人作为有生命的个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第一个前提,一切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而展开的关于因而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其生命活动人类生存和解放的讨论都不具有现实基础。

过程始终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第二,“现实的个马克思之所以主张发展生产力,是因为:第一,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的人。“现发展生产力能够为人类解放提供物质条件;第二,也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使资本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极端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受分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同时,人

工制约的扩大了的生产力像人们呼唤出来的魔鬼一

124

样,不仅不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反而一跃成为主体对现实的人们进行支配。马克思认为,这种“异化”的消灭依赖于两个实际条件的形成,即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形成,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尖锐对立,显然这两个实际条件的形成都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

由此可见,马克思之所以强调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性,是因为:不发展生产力,就不能形成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从而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不发展生产力,只会扩大贫穷,使人们重新陷人争夺必需品的陈腐战斗中;不发展生产力,就不能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不能形成真正普遍的个人、不能形成普遍的力量,进人世界意义的共产主义,从而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所以,马克思认为生产力通过否定自身的方式形成了社会革命性力量,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以自我否定的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社会发展。

“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带来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这是马克思对生产力所给予的批判。生产力的发展以对人的欲望的满足为起点,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但资本主义的矛盾恰恰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在马克思那里,发展生产力是人类解放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终极目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生存状态要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发达的生产力却不是共产主义的全部目标。一句话,生产力的发展是马克思建立的一种实现人的解放的条件,而并不直接是人的解放本身。

如前所述,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的欲望基础之上的,而如果人类的欲望是无限增长的,那么单纯在欲望层面上实现满足,即人类在感性欲望上的解放就是无止境的,因而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无限的了。在此意义上,人类永远不会解放。

四、以生产力为基础的人类解放的三条逻辑马克思对人的解放的论述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而准确的分析之上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开拓了人的解放的具体道路。具体说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分析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矛盾,二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三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解放与物的解放之间的矛盾。随着这三方面具体矛盾的展开,形成了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人类解放的三条逻辑。

(一)人类解放的经济学规律意义上的逻辑生产力自我毁灭(自我否定)_+私有制自我毁灭(自我否定)-+资本主义自我毁灭(自我否定)-+人类解放,最终马克思在《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中完成了这个规律。生产力的发展伴随这一逻辑展开了全过程,生产力不发展,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矛盾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毁灭的根本因素。马克思所提出的发展生产力,并非仅仅是要积极地获得人类解放的物质财富,而且要达到以生产力为基础的那个社会的自我否定。

(二)人类解放的社会历史规律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生产力的自我否定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所以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首要地促进了社会历史的进步。社会历史领域内的矛盾通过生产关系而能得到实现,生产关系具体地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形态。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我们进一步可以得到阶级的划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准确地说作为统治阶级的阶级的更替,具体地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因此实现人类解放首先要消灭阶级斗争,即消灭阶级。以此我们得出这样一条人类解放逻辑:以生产

】25

力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更替的终结_+阶级斗争的终结吗?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主义彻底消灭_+阶级的终结_人类解放。

了私有财产从而使生产成为一种完全自由的行为,(三)人类解放的人类内部生存逻辑

因此生产关系就不存在了。在这里说生产关系不存摆脱以生产力为必然性的社会形态一摆脱生产在并不是说生产力消失了,也不是说生产关系不存力原则—摆脱物的奴役_+人类解放。建立在私有制在,而是说“现实的个人”在其中不会再因为生产而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为满足资产阶级感性欲形成异化的关系,因而这种关系对人来说不是异己望而组建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理想的生的,而是人的自由的关系。

存形态,必须超越阶级的感性欲望消灭私有财产,在以上我们从总体上分析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生存状态上使人成为真正的自由者。这样,人类解解放过程中的作用,并从三个角度进一步说明了马放的最高逻辑就是摆脱和超越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的克思所理解的人类解放何以可能。毫无疑问,既符统治,使人们不受物的奴役。生产力所统治的社会合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规律,又是人被物所统治的“必然王国”,马克思超越此而提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目的论关怀,这才是马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并不是说在共产主义克思所理解的人类解放。马克思的一生是为寻求人社会人可以通过无限的发展生产力来满足自己的欲类解放而奉献的一生,在其学说中不存在人学空场,望,而是说人已经超越了利益而不受物质利益的纠马克思是人的解放的真正关怀者。

缠。所谓人类解放,就是使人的生存状态摆脱“必综上所述,在马克思那里,人的解放并不是某种然王国”而进入“自由王国”。

“状况”,而是一个现实的、历史的“过程”。马克思从以上三条逻辑的展开中可以更进一步看到,曾明确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只有随着生产力发展才能形成最大多数的无产阶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级,才能形成最深刻的社会冲突,才能创造发生革命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的条件,才能为人的解放打好基础。所以马克思认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因为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生产力的发此,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我们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展,而形成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而达到的探讨必须以对人的历史活动,以及产生这种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否定。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一活动的社会条件的理解和把握为前提,对人的解放切社会形态都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都只能有何以可能的寻求应当诉诸于入对自己既存状态的扬限地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正是其最终被生产力弃,实现人的解放与革命的、批判的辩证法的统一,的发展所推翻的原因之所在。那么,实现了人的解人的解放正是在此意义上才得以可能。

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否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被推[责任编辑:马莉]

翻?共产主义社会能够无限地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马克思,中央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张一兵,蒙木桂.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