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中低纬度 C.经济高度发达
B.多濒临海洋 D.多为平原地形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是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亚、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答案:C
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⑤—湿热 C.⑦—干旱
B.⑥—干热 D.⑧—高寒
解析:⑤为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⑥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⑦为南极地区,气候酷寒;⑧为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
答案:D
(2010·上海高考)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回答3~4题。
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C.资源匮乏
B.气候湿热 D.地处内陆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形区的气候特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气候广布,湿热的气候不适宜居住。
答案:B
4.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巴西高原东部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适宜居住。
答案:D
读“世界合理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5~7题。
气候区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 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5.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密度测算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B.自然因素 D.技术因素 2.19 0 0 30 0.01 0 7.35 30 合理人口容量 /亿 28.00 14.13 1.06 0.18 12.43 2.25 9.30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200 90 5 1 110 90 100 6.结合所学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按表格推断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B.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7.造成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容量远小于东南部地区的原因是(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③西北地区历史悠久 ④西北地区资源短缺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较多,图中反映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资源的影响,从图中的数据和现实中人口的分布可知,人口密度较小的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我国东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矿产资源短缺。
答案:5.B 6.D 7.A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
8.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高,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9.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D.科技水平
C.资源(土地、水等)
解析:第8题,日本资源匮乏;生活消费水平高将减少环境人口容量。第9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变缓,消极因素突现,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在Ⅲ阶段,人口增速变缓并趋于稳定。
答案:8.D 9.C
10.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耕区的人口密度一般大于畜牧区
②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的增大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 ③我国人口分布与自然资源的结合程度较好
④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人口数量趋向东西平衡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农耕区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优于畜牧区,故人口密度较大;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促进了经济发展,吸引人口迁入;我国自然资源中西部丰富,但人口密度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答案:A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12.图示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及读图能力。第11题,图中横坐标中的“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P和P′为其中两个值,即为两种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两个人口合理容量。第12题,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的时候,人口再增长时生活质量会下降;而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的时候,人口再增长时生活质量会相对提高。
答案:11.A 12.D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
是北美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1)图中人类大陆的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3分) (2)分析B人类大陆的形成原因。(6分)
(3)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其原因。(7分)
(4)E国目前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该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但人们的生活水平很高。试分析其原因。(4分)
解析:第(1)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材料中所说的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然后对照图中三个区域分布形状进行辨别。A区域形状与欧洲平原分布区域有很多一致的地方,B区域中南部与印度半岛相近,C区域东部海岸轮廓及岛屿分布与亚洲东部很相似。第(2)题,主要从影响人口分布的历史、自然、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分析D与A、B、C之间的相对位置,可判定D处于中亚地区,人口密集区与绿洲分布有关。第(4)题,主要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资源、科技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欧洲 南亚 东亚和东南亚
(2)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居住历史悠久;加上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或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3)D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这里距海远,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小,降水稀少,环境承载力小,因而人烟稀少;而D利用了所在地高山冰川融水提供的水源发展绿洲农业,产生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孤岛。
(4)E国科技教育发达,经济开放程度很高,从国外进口大量资源发展经济,生产力水平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高。
14.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人口大国。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表1: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hm2 0.1 森林面积/hm2 0.1 淡水/m3 2 000 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面积 /km2 16万 耕地 /hm2 920万 森林面积 /hm2 800万 年径流总 量(有效) /m3 2 200亿 人口/万 8 200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hm2,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hm2。
(1)目前该地区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未来20年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8分)
(2)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2分)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森林人均量低于最低标准,故是当前最主要的限制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建设都将会大量占用耕地,使耕地人均量有可能低于最低标准;解决措施:一要少占耕地,二要提高单产、解决粮食问题,三还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多少与人才强弱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1)森林 耕地 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数量。
(2)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
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