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3种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常规治疗的取舍性。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米非司酮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每组25例。观察3种方法治疗3个月后子宫肌瘤的缩小情况、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随访2年后子宫肌瘤的复发情况。 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米非司酮治疗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且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的子宫肌瘤缩小程度明显大于米非司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米非司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子宫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米非司酮、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手术3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均有一定的效果,在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医生可结合患者年龄、生育要求、临床表现及可承担条件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灵活选择应用。
标签: 米非司酮;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妇科良性肿瘤性疾病[1],好发于30~50岁妇女,在我国发病率不低。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是良性,但其倾向于多发,因此在育龄期女性,肌瘤可能逐渐增大增多而导致恶变发生。较大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肌瘤位置特殊也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所以现在仍主张子宫肌瘤的早期治疗。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和手术,而手术又有多种不同模式。本院针对不同方式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妇科检查,并经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直径为5~12 cm,平均(6.8±6.2) cm。患者年龄30~50岁,平均(39.6±5.4)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3.2±2.8)年;出现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者36例,下腹坠胀伴痛经者11例,贫血者13例,伴发其他异常者15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包括米非司酮治疗组、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每组25例。患者的年龄、子宫肌瘤大小、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米非司酮治疗组:患者在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联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50202)12.5 mg,1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1年。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至髂
总动脉分叉处,逐渐造影观察子宫动脉及肌瘤的供血血管情况,通过子宫动脉,用直径1~3 mm明胶海绵颗粒,对肌瘤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退出导管后,局部穿刺处加压包扎。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由专业医师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保留子宫的手术;患者取平卧位或膀胱截石位,在脐部正中做一切口,制造人工气腹,放入套管及腹腔镜,在腹腔镜辅助下于左右髂前上棘处分别做切口,放入操作器械,现行腹腔探查,于肌瘤最突出处用切开子宫肌层至暴露出瘤体组织,剥出肌瘤、修复子宫创面、取出肌瘤,创面电凝止血,修复子宫。
1.3 观察指标
定期B超观察子宫肌瘤变化情况,3个月后观察3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缩小情况、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随访2年后子宫肌瘤的复发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腹痛、腹胀、月经量多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腹痛、腹胀、月经量多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患者腹痛、腹胀、月经量多等症状无明显缓解。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缩小情况的比较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米非司酮治疗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且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的子宫肌瘤缩小程度明显大于米非司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子宫肌瘤缩小情况的比较(cm,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米非司酮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米非司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n(%)]
与米非司酮治疗组比较,*P<0.05
2.3 子宮肌瘤复发率的比较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子宫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子宫肌瘤复发率的比较[n(%)]
与米非司酮治疗组比较,*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且有年轻化趋势。子宫肌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2],现普遍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协同促进作用有关,卵泡期雌激素上调了子宫平滑肌上的雌、孕激素受体,随后孕激素在黄体期促进肌瘤的有丝分裂活动,从而刺激肌瘤生长。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多数子宫肌瘤无明显症状,但有部分患者症状明显,主要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贫血及因肌瘤而造成部分器官压迫症状,妇科检查子宫体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性突起。一般浆膜下肌瘤可触及单个实性包块与子宫相连,而黏膜下肌瘤当位于子宫腔内者触感子宫均匀增大,如肌瘤已脱出于宫颈外口者,子宫括约器检查可看到子宫颈扩张,宫颈口处突出粉红色实性肿物,表面光滑,宫颈四周边缘清楚。子宫肌瘤主要根据患者病史、体征,联合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药物[3],主要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现代临床上用于宫肌瘤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4],其结构类似甾体结构,属新型抗孕激素,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可以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阻断孕激素对子宫肌瘤的作用,使子宫肌瘤瘤体缩小而达到治疗效果。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较小的子宫肌瘤、临床上主要发现月经不规则的患者,包括经量多、痛经等,其治疗价格较低廉。
子宫肌瘤栓塞术治疗属于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一种,在相应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导管等器材,经皮穿刺,把导管插入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进行栓塞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目的的一种技术,该方法主要闭塞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使瘤体发生缺血性改变,引起肌瘤坏死、萎缩而达到治疗目的[5-6],该方法主要根据术前准确评估子宫肌瘤内的血流情况分型来确定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仔细辨别血管,找准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瘤体变化确定疗效,此方法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是相对开展较为方便。
微创腹腔镜手术在妇科应用范围极广,腹腔镜下手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次手术界的革命,医生可在相对直视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且主要是该手术方法创伤小[7],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后期患者的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8]。目前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有腹腔镜和宫腔镜两种内镜手术方式,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生育要求等各方面条件可以选择子宫
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全切术等多种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优先适用于子宫浆膜下肌瘤或小的肌壁间肌瘤,肌瘤大小以直径<5 cm为主的多发性子宫肌瘤。一般子宫肌瘤患者出现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无生育要求,无需保留子宫,且子宫增大≤孕14周大小者,均可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现在运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已普遍开展,疗效也较为确切,技术手段也渐趋成熟,同时解除了患者许多后顾之忧,临床使用范围较广,在除外费用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应用。子宫肌瘤的各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均有不同的疗效应用[9-10],选择范围甚广。
米非司酮、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手术3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均有一定的效果,在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医生可结合患者年龄、生育要求、临床表现及可承担条件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灵活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军玲.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243-244.
[2] 周永晴.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 18(29):57-58.
[3] 李凤琴.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2):46.
[4] 陈鸽,李娜.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67-68.
[5] 姚莉,许博.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54-55.
[6] 汪盛参,杨秀丽,邓学文,等.子宫动脈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6):801-803.
[7] 陈慧平,余晓茹,郑飞云.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29-31.
[8] 陈美红,张晓玲.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的比较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0):886-888.
[9] 户亚光.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对比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8):6093-6094.
[10] 王群.不同方法干预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2, 10(19):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