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敷治急性湿疹渗出性皮损疗效观察与护理
2021-10-30
来源:易榕旅网
西藏医药2015年第36卷第2期(总123期)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并发支气管炎者5例,并发肺炎者7 例,并发胃肠道不适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3.8%;而观察组仅有4例患儿并发支气管炎,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6_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O.os)。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一般与发病季节、年龄等有密 症状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本研究中观察组 患者服用的中药方主治肺脾肾,通过提高患儿机 体免疫力来减少疾病发作次数,缩短病程,且并 发症发生率较低,中医认为,脾与肺是母子关 系,脾虚肺先受病,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不 足,日久可累及肾,长期反复致元气不充,内伤 脾胃,故肺脾肾为治疗本病之根本。 综上所述,利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科呼吸道 切联系,通过病原学研究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 利的依据。儿童呼吸功能较弱且咳嗽反射差,再加 上部分患儿不会擤鼻涕,致脓性分泌物极易流入咽 部或进入支气管,引起咽炎、支气管炎、腺样体炎 等呼吸道疾病并致使疾病反复发作 。因此,正确 诊断患儿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原因,对症治疗,才 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对照组患儿 采用青霉素G钠进行抗炎治疗,有效率为 71.4%,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 有效率为9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研究证明,青霉素G钠不含退烧成分, 感染有显著的疗效,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有推 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鲁继荣,乔红梅.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治疗【J1.实用儿 科临床杂,2009,19(16):1206—1207. 【2】刘磊,宋晓东,王慧远.中药雾化吸人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 染『J1.中国妇幼保健,2010,22(13):l786—1787. 【3阵宏,王亚事毛细支气管炎28O倒长期随访及其与支气管哮喘 的相关因素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4(21):128—129. 【4】朱瑞华,许梅珍,欧庆霞.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 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29):102—103. (责1任编辑吴红) 且可通过抑制黏附分子发生作用以及炎症介质释 放来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因此适用于无发热 ●传统医学● 中药湿敷治急性湿疹渗出性皮损疗效观察与护理 骆穗庄刘爱华 广东省中医院皮儿科广州510120 摘要 目的 运用湿敷治疗湿疹渗出性皮损,观察临床疗效,探讨护理措施。 方法 将86例 住院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局部用生理 盐水湿敷;观察组除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外,局部用中药湿敷,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 中药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 好、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湿敷急性湿疹护理 阶段,如能够尽快地使病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 急性湿疹是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 成之皮肤病。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变态反应 性皮肤病,以病因复杂、病程不规则、反复发作 为特征。临床上按其发作阶段分为急性、亚急性 和慢性三期。急性湿疹的皮损呈多形性,开始为弥 漫性潮红,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式密集的丘疹或 小水疱,搔抓或摩擦后形成糜烂、渗液面…,急性 湿疹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往往转变为亚急性或慢 性湿疹,使得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在急性湿疹 少其向慢性阶段转化,减少复发,具有极其重要 意义。我科201 3年1月 2014年6月,共收治急性湿 疹患者86例,运用中药湿敷,并结合心理护理、 饮食调护和皮肤护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 告如下。 I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研究的急性湿疹患者86例,男45例, 76 女41例,年龄18~75岁,均符合《湿疹诊疗指南 (201 1年)》中确立的西医诊断标准…,既往无其 他皮肤疾病如接触性皮炎等,无有心、脑血管、 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无精神病史;非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在 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使用传统的抗组胺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局部用生理盐水湿敷,观察组则根据 患者湿疹病情随证加减如下中药方剂单用或2— 3味配伍水煎剂湿敷,即青黛、紫草、苦参,马齿 苋、野菊花、黄柏、蒲公英、土茯苓、地肤子、 蛇床子、白鲜皮、冰片、枯矾、花椒等,剂量可 根据患者的实际年龄、身高、体重加减。我科还 使用中成药痰热清注射液用0.9%NS稀释后湿敷。 治疗时让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局部 有污染或感染时先用生理盐水清除局部污染物后 再湿敷。首先将中药水煎剂倒人治疗弯盘测量合 适温度(38~41℃为宜),浸湿无菌纱布,再用 镊子将浸湿的纱布稍拧后以不滴水为度,紧敷于 患处,湿敷过程中要间断将药液滴于纱布上,保 持敷患处纱布处于湿润状态,每次20min,每日 2次。 1.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医药行业标准:中国皮肤病证诊断标准》 中的有 关标准,分为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 等级。临床治愈:皮损减退,无明显瘙痒,基本 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瘙痒及其 他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瘙 痒及其他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 3O%,症状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 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计 算,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观察及护理 2.1心理护理 在湿疹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起 着重要作用,精神紧张和疲劳可致本病恶化 。该 病病程较长,易于反复,病人情绪多紧张烦躁, 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工作中应注意与患者沟 通,关心体贴他们,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解除 患者思想顾虑,避免精神紧张或忧郁,保持情绪 稳定,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西藏医药2015年第36卷第2期(总123期) 向患者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如常见诱因、饮食 禁忌、服药及外用药的使用方法、皮肤护理等, 稳定情绪,避免恼怒,使其增强治疗信心,解除 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以达到较 满意的疗效。 2.2敷药的观察 2.2.1湿敷前详细向患者解释湿敷操作的目的, 注意事项,以得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充分评估 患者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湿敷部位 的皮肤、个人体质情况。 2.2.2充分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 2.2.3皮损面积过大者,应用时间不宜太久,可分 段湿敷,将面积划分为2个区域,一般每次不超过 全身面积的1/3,以免不断吸收产生积蓄作用而中 毒。 2.2.4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 染。 2.2.5皮疹发于下肢时,使用布朗式架抬高患 肢,促进血液循环,湿敷结束后及时清理保证皮 损处干燥,防止受压 。 2.2.6使敷料紧贴皮肤,必要时以绷带包扎,平 整部位尤应注意,如耳后,肛周,外阴,指趾间 等,用小纱布缠绕即可。 2.2.7操作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 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 疗,报告医师,遵医嘱对症处理。 2.2.8会阴部等特殊部位和婴幼儿湿敷时,可将 中药稀释成1:1浓度(用蒸馏水或冷开水即可)。 2.3饮食护理 岳美中老中医指出“气辛而荤而辣者多助 火散气,气重而甘者多助湿生痰,体弱脉滑者多 食不化”,其它如嗜烟、酒、浓茶等,过用对身 体不利,少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如葱、 姜、蒜、椒等,即使是在夏天也不要过量食寒凉 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易消化 的食物。暂时少食或不食高蛋白食物,忌食鱼、 虾、蟹等海鲜发物,注意发现能加重或诱发本病 的食物,一经发现,避免再食用。可选用桑葚百 合汤:将桑葚15g、百合15g、红枣5枚、青果 10g ̄I水适量煎汤饮用;或赤小豆薏米粥:先用砂 锅煮赤dx ̄_30g ̄烂,再加入薏苡仁50g煮粥服用。 2.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忌用刺激性肥 皂洗浴及热水沐浴,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 阻断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防止继发 感染,以利 皮损的消退。勤换衣裤,内衣应柔 西藏医药2015年第36卷第2期(总123期) 软,以棉织品为宜,避免合成的衣料以及紧身衣 物。洗衣服时,应多用水将衣物上的洗衣粉冲干 3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净,以免引发皮肤过敏。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备注:采用非参数检验计算. 由上表可见,观察组97.7%患者经治疗得到 好转,对照组好转率也达90.7%,达到较高水 平,但两组治愈率和治疗效果等级比较上的差异 较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湿疹属中医“湿疮”范畴,多因风湿热邪浸 淫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蕴结为主,症见肌肤 红斑、丘疹、渗出或糜烂等 ‘,中医外治法上首选 体功能的恢复,最终达到内外合治的作用。本研 究结果显示,使用中药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显 著,不易复发,无副作用,安全性高,且操作简 单,成本不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研究的不足 在于样本量较小,未能进一步探讨不同方剂在湿 疹患者湿敷中的效果区别,未来将沿着这个方向 深入研究,以期不断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满意 度。 湿敷 。湿敷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 “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本研 究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辩证 选择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功效的方剂,将中 药煎剂施于患者皮损部位。一方面通过其透达腠 理、通经活络、调理气血、怯邪扶正等机制,使 药物作用直达病所,发挥局部直接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 版礼,200l:604—607.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 1 年)【J1.中华皮肤科杂志,2Oll,44(1):5—6. 【3].赵辨.I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l008. [4].苑同.中药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的观察与护理….天津护理, 2009,1 7(6):337. 即对细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减轻局部肿 胀、疼痛、瘙痒等症状,从而达到抑制皮疹渗 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 愈合等作用,极大提高患者舒适感。另一方面通 过肌肤腠理,深入脏腑,调整脏腑阴阳,促进机 [5].张燕生,路潜.外科护理学[MI.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255-256. 【6].郑梦利,郭青云,黄振俊.青城散在思创地震灾区湿疹治疗中 的应用….很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6):42—43. (本文责任编辑王聚乐) ●医学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苗清波刘秀红李倩李琳琳陈芳杨红燕刘朝朋李学英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西药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 及交变电磁场疗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6周,对两组患者进 行评定 结果 治疗组应用4周、6N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交变电磁场脑卒中抑郁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