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析诱发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2024-02-25 来源:易榕旅网
Legat System And Society {I}lJ占缸会 2009.1(丘) 探析诱发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沈摘要辰 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同其它刑事犯罪的原因一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不完备、制度不健全、经济上不发达 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教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犯罪犯罪原因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93.O1 中图分类号:D920.4 一、主观因素 (一)农村青少年伦理道德意识淡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对农村和农村青少年的影响足很大 的。物质资料消费的城市化大众信息的传播、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和 选择的多样化,使农村和家庭的共同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人的行 为出现了个人化、外部化和多元化,妨碍了相互之间的共同了解,导致 了共同感情和亲属意识的丧失和低下,以致在亲予之间、同胞之间都 表现出互不关心、没有关系等各种不正常现象,传统的伦理道德典范 在农村青少年中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二)农村青少年自卑心理较重 由于我国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农村在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等方 面均无法与城市相比,这无形c¨造成了农村青少年的自卑心理,在此 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农村青少年爱慕虚荣、喜欢攀比,为达到此目的 常常铤而走险。再者,有些农村学生学习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 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进而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增 强,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农村青少年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素质相对于城市青 少年同龄群体要低得多。农村青少年较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又决定了 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多地受到家族文化的强烈影响;遵守法律和 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观念在农村青少年身上处于尚待培 养和完善阶段。虽然经过“一五”、“二五”普法教育,但由于农村缺乏 落实的得力措施,更重要的是由于传统的思想模式的影响,农村普法 效果实在不尽人意。 二、客观因素 (一)农村宏观经济条件的改变 近年来我国农村已从自给自足以粮食为主的封闭型社会,转变为 多种经济发展,商品生产活跃的开放型社会。这种转变使农村社会联 系复杂起来,过去被人为压抑或掩盖起来的矛盾暴露出来 农村青少 年犯罪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各种矛盾积累激化造成的。尤其现在在社 会转型过程中,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失衡导致了城 乡之间贫富的差距悬殊和社会分层结构畸形。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失误 我国家庭教育活动中,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足农村家庭教 育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劳作辛苦,对子 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要么溺爱袒护,要么放任不管,不懂也不擅于 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子女。而为农村提供教育文化资源、起着智力 支持和推动力作用的农村知识分子增长非常缓慢,甚至有的地方还在 逐年减少。 、 物质上的优裕无法弥补精神上的匮乏,改革开放二十年,农村的 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精神生活也充实 许多。在这种新的客观形势下,一些做家长的没能迅速建立起新的教 育理念,仍因袭旧的教予方法,“养”的方面投入得多,“育”的方面投入 作者简介:沈展,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07级。 得少,对孩子基本的人性道德、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尽到做父母应尽的 责任。生活上的富裕和心灵上的贫瘠,导致了一些青少年的贪欲恶性 膨胀和不断寻找精神刺激,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虽然全国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农村落后的条件和经济的 影响,很多青少年辍学 教育水平的普遍低下,使得青少年没有很好 的成长环境,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在农村,青少年三五一伙打架闹事 非常普遍,却没有很好的约束机制。 (三)农村学校教育的失衡 教育上的失衡形成思想上的失控,一些乡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相 对城市学校明显薄弱。教师流失,教学水平低下,致使素质教育不到 位,德育和法制教育力度不够。加之,很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 重要性,减少培养教育子女的费用,使他们过早地辍学。 农村的素质教育侧重于升学的应试教育也是导致农村青少年犯 罪的一个因素。农村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由于农村条件的艰苦, 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在教学过程中,歧视后进生,动不 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 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僵化,不注 意和家长的沟通,以至于出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真空。有的学 生就抓住这个空档耍些花招,或是在家里或是学校表现迥异,或是两 面撒谎,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监督。这样,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或是被 人诱骗,走上犯罪道路。 (四)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 犯罪的根源与不良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与农村人口法制观念 淡薄不无关系。农村青少年精神食粮严重缺乏。在一些偏僻的农村, 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贫乏,精神食粮大多是电视和少量书籍等,淫秽书 画和录音磁带、不健康的电影、电视情节诱惑腐蚀了部分青少年的思 想 在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今天,传媒“城市中心主义”无疑展现 给农民的是“另一个世界”:财富的大量拥有、消费的挥金如土、生活条 件的舒适安逸、高档的轿车、穿着的名牌…….媒体所呈现的生活世界 和农民的生活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和反差。在不断关照自身现实处境 和对未来前途渺茫的空隙中,造成了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失衡和巨大的 被剥夺感。“城市中心主义”的传播方向,无疑在加速农村居民的心理 失衡和农村社会的文化断裂。 (五)农村青少年容易成为普法的盲区 在农村进行普法工作难度较大,造成的结果使广大农民对于一些 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知晓,无法有效地寻求法律救 济 法律知识的缺失,使得农村青少年在对行为的判断上没有正确的 标准,在不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的情况下触犯法律。 农村特殊的生活条件引起的农村青少年性情急躁,学校和家庭教 育中法制教育的薄弱,让很多青少年在不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的情况 下,很容易对一些特殊情况采取非法手段,因而容易发生暴力行为,触 犯法律。 2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