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PICC小组在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

2024-08-06 来源:易榕旅网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5月第27卷第5B期Nurs J Chin PLA,May 2010,Vo1.27,No.5B ・ 771 ・ PICC小组在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 唐永红,崔燕萍,张惠英,唐红梅,文 凤,牛小霞,刘素霞,黄 顺,于晓莉 【摘要】 目的提高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 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ZOO7年l1月起成立PICC小组,小组成员兼职,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会诊及相关 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PICC小组成立后,315例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 104 d(中位时间为32 d),与小组成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一0.352,P>0.05);小组成立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 1.27 (4/315),小组成立前的感染发生率为8.64 (7/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 一10.380,P<O.01)。结论PICC小 组的运作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明显降低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PICC小组;导管相关性感染;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l R197.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9993(2010)5B一0771一O3 Rol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Group in Controlling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Tang Yong—hong,Cui Yan—ping,Zhang Hui—ying,Tang Hong—mei,Wen Feng,Niu Xiao—xia,Liu Su—xia, Huang Shun,Yu Xiao—li(Nursing Department,No.302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 l 0bjective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technology and reduce the rates of PICC—related infections in hospita1.Methods A PICC group was established from Nov.2007 to Aug.2009 with all part—time members.The group was responsible for PICC catheterising, medical consultation。PICC related guidance and training and maintenance of the whole process quality con— trol of catheter for all the in—patients.Result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PICC group,the PICC maintai— ning time was 1-104 d(median=32 d)in 315 patients,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ing with that without PICC group(U一0.352,P>0.05).The PICC—related infection rate was 1.27%(4/315),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PICC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8.64 9/6(7/81)]before the estab— lishment of the PICC group( 一0.380,P<O.01).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of PICC group helps im— prove the nursing service of PICC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PICC-related infections. 【Key words】PICC group;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quality control Nurs J Chin PI A,2010,27(5B):771—772,789]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 低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 1对象与方法 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留置时问较长等优点,目前在临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3年4月至2007年10月 床被广泛应用;但置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患 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81例作为PICC小组成立前 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性n]。国内外许多报 样本,其中男53例、女28例,年龄32~77岁,平均 道_2。]表明,深静脉置管致导管性败血症的发生率为 (49.6±10.29)岁。2007年11月至2009年8月接 1 ~27 ;而PICC穿刺术后继发感染是最严重、 受PICC置管的患者315例作为PICC小组成立后 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感染致死率为3 。为减少导 样本,其中男216例、女99例,年龄31~82岁,平均 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我院护理部于2007年11 (49.78±13.12)岁。 月成立了PICC小组,固定专人置管,并对置管后的 1.2 方法 护理进行质量监控,提高了PICC置管的安全性、降 1.2.1 PICC小组的人员组成 小组成员共8人。 组长由具有多年PICC置管经验的总护士长担任, 作者单位:100039北京,解放军302医院护理部(唐永红,崔 组员由肝衰竭科(含ICU病房)2名主管护师及全院 燕萍),临床科(张惠英,唐红梅,文凤,牛小霞,刘素霞,黄顺, 于晓莉) 已掌握PICC置管技术的5名护士长组成。小组成 作者简介:唐永红,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静脉输液及临 员均参加美国巴德公司组织的相关培训,并经考核 床护理管理 合格后持证上岗。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年5月第27卷第5B期Nurs J Chin PLA,May 2010,Vo1.27,No.5B 1.2.2 PICC小组工作内容 小组成员均为兼职, 表l两组患者的医疗诊断及置管例数[ 《%)] 在完成日常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负责全 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会诊及相关的护理指导 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PICC小 组成员通过疑难会诊、个案讨论及小组活动等互相 沟通,并共同执行小组制定的PICC护理规范及各 项制度。 1.2.2.1用物准备(1)PICC导管选择:根据患者 的血管、经济条件及意向,选择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 三向瓣膜式导管或亚诺公司生产的末端开口单腔 4Fr导管,其他导管使用我院消毒供应室提供的 “PICC穿刺包”。(2)消毒用物:皮肤消毒使用75 乙醇、安尔碘皮肤消毒剂。 1.2.2.2穿刺部位选择选择肘部贵要静脉、肘正 中静脉或头静脉,个别患者因肘部静脉条件太差或 穿刺不成功时,选择颈外静脉;在患者血管条件允许 时,尽量避开功能肢(如喜用右手的患者应首选左 臂)及肘关节以上部位。 1.2.2.3全程质量控制 (1)置管前要求:严格执 行操作程序,规范置管前准备。穿刺前1 h开启病 房空气洁净器并持续运行,停止扫床、擦地、更换床 单等一切可能污染室内空气的活动;清退病房内无 关人员,门外张贴穿刺标识;协助患者清洁预选穿刺 部位的皮肤,给患者戴口罩(昏迷者酌情用纱布遮 挡);操作者穿着清洁工作服、戴帽子和口罩,用肥皂 洗手或用医院指定的手部消毒液消毒双手。穿一次 性隔离衣。(2)置管中规范: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按 置管程序规范操作。(3)置管后监控:小组成员于术 后24 h内进行首次回访,主要了解导管的使用和穿 刺部位情况,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导管末端定位 等;患者住院期问,小组成员定期巡视,对患者的自 我护理及科室护理人员的导管维护等进行质量监 控。 1.3观察指标 (1)导管留置时间。(2)导管相关 性感染的发生率。感染判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 1项者)E4]:①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有脓性分泌 物;②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③中度发热,无其他 原因,导管拔除后症状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CHISS 2005软件处理数 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z± )表示,呈偏 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 比表示。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及Y。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医疗诊断及置管例数见表l。 2.2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PICC小组成 立前,106例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 97 d(中位时间为30 d);PICC小组成立后,815例 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104 d(中位时 问为32 d)。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己,一 0.352,P>0.05)。 2.3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的比较 小组成 立前共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其中局部感染6 例,不明原因发热拔管1例),发生率为8.64 (7/ 81)。小组成立后共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局部 感染1例,中度发热、无其他原因、导管拔除后症状 消失者1例,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2例),发生率 为1.27 (4/315)。经Y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一10.380,P<0.01)。 3讨论 置管后感染是医院感染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 题,因为一旦发生感染会导致严重的后果[5]。导管 感染的相关因素可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 素l_6]。内源性因素与患者年龄、免疫力、血管条件等 有关 ];外源性因素与穿刺部位、导管材料、置管熟 练程度、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有关[7 ]。因此, 若要降低PICC置管期间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必 须从患者内源性因素和与操作有关的外源性因素两 个方面加以控制。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明确指出,专业静脉 治疗小组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 生率。。]。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绝大多数为肝 硬化失代偿等危重患者,其机体免疫力及血管条件 均较差,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为进 一步提高PICC操作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 高其生存质量,我们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改 善患者内源性条件的同时,成立PICC小组,控制与 PICC有关的一切可能的外源性感染因素。PICC小 (下转第789页)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年5月第27卷第5B期Nursj Chin PLA,May 2010,Vo1.27,No.5B 上配备快速手消毒液,便于随时取用;治疗护士每天 按五常法管理要求,根据物品标签查对无菌物品、输 液用品、各种无菌操作包、消毒器、换药用品,保证数 者每天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每班评估深静脉置管 的位置有无红肿、渗血以及局部和全身反应,及时更 换敷贴,并做好记录与交班。(4)加强引流管的护 理:正确标识各类引流管,1次/2 h观察引流管有无 折叠、扭曲,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和色,正 确摆放引流管。负压引流要保证负压正确,防止产 生逆流增加感染的机会。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更 量和高度符合存放要求,查看有效期。 2.3.2.2加强环节管理 (1)加强重点季节管理: 医院感染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较集中于夏季。 潮湿闷热的气候适宜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而暑期 又是脊柱外科儿童患者入院的高峰期,护理人员更 应加强敏感季节中的消毒隔离。(2)加强重点患者 管理:抵抗力低下、儿童、老年患者构成感染的高发 人群。特别是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及侵袭性操作、 脊柱矫形需分次手术的患者,当班护士尤其应给予 关注,注意观察伤口、口腔的情况,注意体温变化,倾 听患者主诉,帮助叩击背部并经常听诊两侧肺部。 (3)加强重点环节管理:主要是人院、手术和出院时 的处理。具体的做法是:人院时严格将感染、非感染 患者分开,手术前后详尽介绍防止感染的相关知识, 做好各种清洁护理,防止患者被感染或感染他人;出 院后做好终末消毒,妥善处理床单元等各类物品,彻 底消毒后方可接收新患者。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的患 (上接第772页) 换引流袋或引流瓶。 【参考文献l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 [J1.中国护理管理,2004,4(2):40. [2]董军.21世纪质量形势与医院质量管理EJ].中国医院 管理,2000,20(9):13-14. E3]王 琳.护理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J].赣南医学院学 报,2003,23(4):210—211. [4]朱美华,叶柳花.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B):60-61. [5]陆静波.护理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的构思[J].现 代护理,2005,11(1):54-55. (收稿日期:2009—12-I3) (本文编辑:沈园园) 组固定人员置管,操作熟练,并且对置管前及置管中 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和要求,对置管后患者的 自我护理和科室护理人员的导管维护进行全程质量 ll99—12O1. [5]王恩艳,刘素杰.PICC导管感染的防治[J].吉林医学, 2008,29(12):1010-1011. 监控,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明显降低了发生导管 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r 1]Hadaway I C.Best—practice interventions:Keeping central [6]张蕾蕾,王欣然,周亚娟.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的 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4):312—313. [7]齐洪武,王政刚,樊丰势,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6):119—121. [8]潘星南.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全 科护理:上旬版,2009,7(9):2283—2284. line infection at bay[J].Nursing,2006,36(4):58 75. [2]袁 康,张廷霞.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分析及预防措施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29—30. [3]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在 NIC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 [9]Ray C.Infection contro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the care and management of central venouaccess devices[J]. J Intraven Nurs,1999,22(65):18—25. (收稿日期:2009—12—02) (本文编辑:仇瑶琴) [4]董建英,王阿丽,李 勇,等.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 静脉导管的国内外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13): (上接第774页) [4]杨鹭,刘叙仪,方健,等.吉非替尼治疗91例晚期非 ted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 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6): 474—477. nase inhibitors nJ].Clin Cancer Res,2006,12(14 Pt 2): 4416s-4420s. [5]何菲霞,卢素娟,徐佩瑶,等.索拉非尼治疗晚期恶性肿 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 25(10A):69. [7]Ricciardi S,Tomao S,de Marinis F.Toxicity of targeted 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anagement[J]. Clin I ung Cancer,2009,10(1):28—35. [6]Jgnne P A,Johnson B E.Effec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 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domain mutations o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 (收稿日期:2009-11—12) (本文编辑:郁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