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2023-12-30 来源:易榕旅网
安徽虹桥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合肥绕城高速陇西立交至路口段应急工程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安徽虹桥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合肥绕城高速公路陇西立交至路口段应急工程总监办

2015年10月10日

一、目的........................................................................................................................................... 1 二、编制依据 ................................................................................................................................... 1 三、适用范围 ................................................................................................................................... 1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 1

(一)承台 ............................................................................................................................... 1 (二)桥台施工 ....................................................................................................................... 5 (三)墩柱施工 ....................................................................................................................... 8 (四)盖梁施工 ..................................................................................................................... 13 五、质量通病防治 ......................................................................................................................... 18 六、安全文明施工 ......................................................................................................................... 18

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明确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作业。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施工招标文件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交通运输部公路局2012年11月下发《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四分册 桥梁工程)

6、《安徽省公路水运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指南》 7、《公路水运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合肥绕城高速公路陇西立交至路口段应急工程桥梁承台、系梁、立柱、桥台、台帽及盖梁施工。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一)承台

1、一般规定

1.1 基坑开挖前,应熟悉施工图纸,校对现场地质水文情况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应勘探、调查清楚基坑范围及周边地面下管线、构造物等的位置和数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造成破坏。

1.2 施工前桩身完整性检测合格,测量放样应已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

1.3 明挖地基开挖前,应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并应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

1.4 明挖地基较深时宜在少雨季节施工,基坑顶面应在开挖前做好防、排水

设施,排水措施应有效。

1.5 明挖地基开挖前应完成场地布置,出渣道路应畅通,弃土场设置应合理,四周排水系统应完善,临时电力线路、安全设施等准备就绪。

1.6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口边缘与动载间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基坑深度、坡度、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动载大小等情况确定。

1.7 基坑开挖应集中人力、物力连续作业,从开工到完成应尽量做到不停顿并快速施工,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

1.8 混凝土施工配比已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批复。

1.9 钢筋、水泥、砂、碎石、外加剂等材料进场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并提前备料。

1.10 完成有关承台的施工技术文件和施工方案编制,并经审核批准。 1.11 施工技术人员与工人应全部到位,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等要求。

2、施工流程

3、承台(地系梁)施工

3.1 基坑开挖

(1)应根据地面高程、开挖深度、结构物尺寸、边坡坡度等因素确定开挖范围,并撒出开挖轮廓线。

(2)开挖时现场应有专人指挥,应边开挖边检查坡度和坑壁安全,发现边坡渗水,应立即处理。

(3)基坑应避免超挖,若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采用碎石或砂砾回填,严禁超挖后再回填虚土。

(4)坑底的最后0.3m应由人工开挖或采用小型机械开挖。 3.2 基坑排水

(1)基坑开挖前应了解地下水位情况,并根据坑底高程及土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井点降水,若需井点降水,宜在开挖前两天开始降水,基坑回填完成后停止降水。

(2)基坑开始开挖时,应在坑顶护坡道外设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水沟应有防渗措施。

(3)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底基础0.5~1.0m外应留有排水沟和集水井,采用水泵将渗水排出基坑。

3.3 基坑检测

(1)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及时施工承台,若地质较差,应根据事先制订的处治预案进行处理后,以避免基底暴露时间过长或雨水浸泡降低基底承载力。

(2)承台桩基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以上方可破桩头,桩头应采用风镐或人工凿除,严禁采用炸药或膨胀剂等材料,也不得使用大功率镐头机进行,桩头破除到坚硬混凝土处,桩头无松散层。

(3)平面轴线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坑底四周每边应大于结构物0.5m以上。

(4)桩基完整性检测合格,桩基、基础底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3.4 浇筑垫层

基坑经人工整理,坑底排水设施完成后应立即浇筑垫层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标号按设计要求执行,厚度不低于10cm。

3.5 绑扎钢筋

(1)垫层施工完成后宜在垫层上弹线,标出主筋的位置,绑扎焊接承台钢筋,深入承台的墩柱(台身)钢筋应准确预埋到位。

(2)若为桩柱直接连接方式,破除桩头后应保证桩柱钢筋连接质量,再接桩施工;破除桩头时,应保护好钢筋,在与立柱钢筋连接前,应先将桩头钢筋认真调直;桩基钢筋骨架偏位较大时,应将桩头混凝土按规定向下凿除,按规定调整钢筋偏位。

(3)承台钢筋绑扎宜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承台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桩深入承台的长度以及边桩外侧与承台边缘的净距应不小于设计规定值。

3.6 浇筑混凝土

(1)混凝土的浇筑严禁使用土模,本项目一律采用钢模板,且进场模板须符合本项目的规定,所有进场模板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混凝土施工宜在全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且机械设备的能力应满足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要求。

(3)承台混凝土形成强度后应对墩柱(台身)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其余部分顶面应抹平压光。

(4)混凝土施工时应根据地质、地下水位和基坑内的积水等情况采取防水或排水的措施。

3.7 凿毛、养护

(1)对于与台身、立柱连接处的混凝土面应提前凿毛。

(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根据气温情况及内外温差监控结果实施保湿、保温养护措施,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3.8 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1)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立即对基底尺寸、高程进行报验,并应及时进行承台的施工,防止基坑长时间暴露、被水浸泡或扰动。

(2)承台施工前应进行桩基等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桩顶的混凝土面应按水平施工缝的要求凿毛,桩头预留钢筋上的泥土及鳞锈应清理干净;承台基底为软弱土层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避免在浇筑承台混凝土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

降。

(3)承台质量检验标准见表1。

表1 承台施工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轴线偏位(mm) B≤30m 尺寸(mm) B>30m 顶面高程

3.9 成品保护

(1)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排水设计排水,并应配备用电源,井点降水不得中断。

(2)基坑开挖的土体应及时外运,不得堆放在坑顶,影响边坡稳定。

±B/1000 ±20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15 ±30 (二)桥台施工

本项目桥台类型包括肋板式桥台、柱式桥台。 1、一般规定

1.1 位于软土地基的桥台,应保证台前软土地基处理的质量,避免桥台的损害。

1.2 应重视桥台结构的开工审批,避免可能产生的推移使结构产生损害。 1.3 桥台基础施工已完成,质量检验合格。

1.4 桥台测量放样应已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 1.5 混凝土施工配比已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批复。

1.6 钢筋、水泥、砂、碎石、外加剂等材料进场应经监理工程检验合格并提前备料。

1.7 当背墙会影响到梁体预应力的施工时,背墙混凝土可在预应力施工完成后再浇筑。

1.8 完成有关桥台的施工技术文件和施工方案编制,并经审核批准。

1.9 施工技术人员与工人应全部到位,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等要求。

2、施工流程

3、桥台施工 3.1 钢筋加工及安装

(1)承台内的台身段钢筋应在浇筑承台前绑扎完毕,台身钢筋骨架的加工制作及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检查承台预埋钢筋与台身主筋连接处的焊接质量,必要时采取加强措施。

(2)肋板式、柱式台身主筋上绑扎箍筋时,采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线(或使用制作好的卡具),箍筋应在主筋接触紧密,如果箍筋为带钩状筋,应注意钩筋位置,保证钩筋不进入保护层内,钩筋应对角交替布置。

(3)主筋连接和定位完成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经检查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水平筋的安装绑扎,水平筋应紧贴主筋;保护层垫块宜使用高强砂浆垫块。

3.2 模板制作及安装

(1)桥台模板视结构形式采用平板钢模或组合钢模,面板厚度不小于6mm,肋板的设计应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起吊和灌注时不易产生变形,面板变形量最大不宜超过1mm;桥台混凝土外露面原则上应采用大块钢模(每块模板面积不小于2㎡),尽量将小块或非标模板配置在结构物的隐蔽位置,以减少因模

板接缝过多容易漏浆、错台所造成的混凝土外观缺陷;进场模板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模板安装前应将基础顶面清洗干净,应根据设计图纸对立柱进行中心点和模板内外边线放样,并用墨线弹出,在位置线处应设定位装置,保证桥台轴线、边线准确,采取措施防止模板移位。

(3)对模板承垫的底部应预先采用水泥砂浆设置找平层,但找平层不得侵占桥台实体;模板拼缝的螺栓应安装牢固、严密,拼缝处宜粘帖双面胶条,防止漏浆。

(4)肋板式桥台的模板宜采用无拉杆模板,并须进行专项设计,模板应在现场拼装后整体安装。

(5)模板安装固定后,应及时检测平整度、错台、垂直度,同时应测量模板顶高程,并应根据设计高程计算出混凝土面距模板顶的高度。

(6)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楚模板内的杂物,并采用砂浆在模板外封堵底部缝隙,同时应严格履行模板报验手续。

3.3 混凝土浇筑

(1)可采用泵送或吊车配合料斗的方式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保证出料口与浇筑面之间的距离小于2.0m,防止混凝土离析;宜采用适当措施使操作人员进入模板内靠近混凝土面进行振捣,保证不漏振、过振;混凝土应水平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0mm。

(2)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根据现场气温适当控制,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坍落度在入模后应保持在50~70mm之间,泵送混凝土可保持在120~140mm之间。

3.4 模板拆除

(1)拆模不宜过早,应根据环境温度确定,且尽量安排在升温时段进行。 (2)模板拆除应遵循自上而下、分层拆除的原则。

(3)拆除模板时不得使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应避免混凝土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3.5 凿毛、养护

(1)肋板式、柱式桥台应采用内包土工布,外包塑料薄膜,并采取顶部滴灌等方式进行养护,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d。

(2)桥台顶部台帽或者盖梁连接处混凝土应提前凿毛处理。 3.6 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1)肋板式桥台或柱式桥台间的填土应对称进行,填土施工未完成不得进行台帽及上部结构的施工。

(2)柱式桥台的台后填土应控制填筑的速率。

(3)沉降缝断缝板的外表50mm应剔除,然后可采用沥青麻絮填塞;填缝应填满抹平,规整、顺直、无翘边、变形,且不得污染墙身。

(4)桥台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见表2。

表2 桥台施工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H≤30m 竖直度(mm) H>30m 断面尺寸(mm) 顶面高程(mm) 节段间错台(mm) 轴线偏位(mm) 平整度(mm) 预埋件位置(mm)

3.8 成品保护

(1)吊装模板时应轻启轻放,避免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2)拆模时应防止因时间控制不当或操作粗狂造成结构物缺棱掉角。 (3)应加快工序衔接,尽量缩短顶部外露钢筋裸露时间。

(4)初凝后洒水、覆盖保水养护时,操作人员应在脚手架上行走,避免在混凝土顶面踏上脚印。

H/3000,且不大于30 ±20 ±10 5 10 5 10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H/1500,且不大于20 (三)墩柱施工

1、一般规定

1.1 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文件,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等相关资料,并应结合施工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模板及安装方案。

1.2 桥梁基础等上到工序应检验合格,立柱施工用的地锚应事先设置好。 1.3 桥梁立柱的施工测量放样,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

1.4 施工前应完成场地平整,清楚杂物,吊车就位处应平整压实,临时电力、水的供应已具备。

1.5 混凝土施工配比已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批复。

1.6 钢筋、水泥、砂、碎石、外加剂等材料进场应经监理工程检验合格并提前备料。

1.7 完成有关墩柱的施工技术文件和施工方案编制,并经审核批准。 1.8 施工技术人员与工人应全部到位,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等要求。

1.9 墩台的编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墩台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编号,并在按靠便道一侧的墩、台身上进行标注。

(2)编号沿路线里程增长方向自起点桥台、墩身到终点桥台,从0开始,1、2、3......连续进行编号。

(3)墩、台身上编号的外圆圈直径应为400mm,中文字体为印刷黑体,规格为100mm*150mm,采用反光贴纸粘贴在距梁底3m处。

2、施工流程

3、墩柱施工 3.1 钢筋加工及安装

(1)承台内的立柱段钢筋应在浇筑承台前绑扎完毕,立柱钢筋骨架的加工制作及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检查承台预埋钢筋与台身主筋连接处的焊接质量,必要时采取加强措施。

(2)立柱主筋上绑扎箍筋时,采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线(或使用制作好的卡具),箍筋应在主筋接触紧密,如果箍筋为带钩状筋,应注意钩筋位置,保证钩筋不进入保护层内,钩筋应对角交替布置。

(3)立柱的钢筋骨架宜在钢筋加工场统一加工成型,检测合格后方可运至现场;起吊部位应设起吊扁担,减少钢筋骨架的变形。

(4)对已安装好的立柱钢筋骨架,在安装模板前应有临时稳定措施,防止倾倒;安装完毕的墩身钢筋总高度超过9m时,应安装风缆使其保持稳定,风缆可设在钢筋骨架内部。

(5)主筋连接和定位完成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经检查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水平筋的安装绑扎,水平筋应紧贴主筋;保护层垫块宜使用高强砂浆垫块。

(6)支座垫石处的预埋钢筋(或钢板)应按设计图的要求进行施工,预埋钢筋(或钢板)的平面位置、长度、数量应准确,并应对预埋件采取固定措施,避免振捣混凝土时发生移动。

3.2 模板制作及安装

(1)立柱模板采用面板厚度不小于6mm定型钢模,且应经过铣边处理,拼缝位置宜设置定位销,控制错台现象;进场模板须经验收小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对圆柱墩、实心方墩的模板,高度在10m以内时宜按一模到顶进行设置。 (3)模板涂好脱模剂后应及时安装,否则应采用塑料布覆盖,防止粘上灰尘等杂物。

(4)模板安装前应将基础顶面清洗干净,应根据设计图纸对立柱进行中心点和模板内外边线放样,并用墨线弹出,在位置线处应设定位装置,保证桥台轴线、边线准确,采取措施防止模板移位。

(5)对模板承垫的底部应预先采用水泥砂浆设置找平层,但找平层不得侵占桥台实体,避免钢筋无保护层;吊装模板前,应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是否按要求布设完毕。

(6)模板拼缝的螺栓应安装牢固、严密;拼缝处应粘帖双面胶条,防止漏浆。模板拼缝的螺栓应安装牢固、严密,拼缝处宜粘帖双面胶条,防止漏浆。

(7)对高度低于10m、截面尺寸一致的立柱模板,宜采用整体式吊装,吊装前应先检查整体预组拼的立柱模板拼缝,连接件、螺栓数量及紧固程度;吊装前尚应检查钢筋骨架是否妨碍柱模套装,宜采用铅丝将柱顶钢筋预先向内绑拢,使立柱模板能从顶部顺利套入;高度超过10m或截面尺寸不同的立柱模板,宜采用现场组拼的方式安装。

(8)立柱模板安装就位时,宜采用4根缆风绳(立柱高度大于10m时,在中部再加4根缆风绳)将立柱模板拉紧;模板安装完成,应检查校正对中及垂直度无误后,方可固定风缆。

(9)模板安装固定后,应及时检测错台、垂直度、模板顶高程,并应根据设计高程计算出混凝土面距模板顶的高度。

(10)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楚模板内的杂物,并采用砂浆在模板外封堵底部缝隙,同时应严格履行模板报验手续。

3.3 混凝土浇筑

(1)可采用泵送或吊车配合料斗的方式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保证出料口与浇筑面之间的距离小于2.0m,防止混凝土离析;宜采用适当措施使操作人

员进入模板内靠近混凝土面进行振捣,保证不漏振、过振;混凝土应水平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0mm。

(2)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根据现场气温适当控制,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坍落度在入模后应保持在50~70mm之间,泵送混凝土可保持在120~140mm之间。

3.4 模板拆除

(1)拆模不宜过早,应根据环境温度确定,且尽量安排在升温时段进行。 (2)模板拆除应遵循自上而下、分层拆除的原则。

(3)拆除模板时不得使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应避免混凝土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3.5 养护

(1)墩柱应采用内包土工布,外包塑料薄膜,并采取顶部滴灌等方式进行养护,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d。

(2)墩顶盖梁连接处混凝土应提前凿毛处理。 3.6 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使其不产生倾斜;安装模板后,宜在柱顶部设置一木质十字架,找出立柱中心,采用垂球对向底部的中心,并测量模板竖直度。

(2)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裂缝,无蜂窝、麻面,气泡少,表面应平整、密实、光洁;混凝土表面的色泽应均匀一致,无成片花纹;模板接缝或施工缝无错台,不漏浆,接缝数量应尽可能最少。

(3)桥台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见表3。

表3 墩柱施工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H≤30m 竖直度(mm) H>30m 断面尺寸(mm) 顶面高程(mm) 节段间错台(mm) H/3000,且不大于30 ±20 ±10 5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H/1500,且不大于20 轴线偏位(mm) 平整度(mm) 预埋件位置(mm) 3.7 成品保护

(1)吊装模板时应轻启轻放,避免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10 5 10 (2)拆模时应防止因时间控制不当或操作粗狂造成结构物缺棱掉角。 (3)立柱施工完成后,严禁在立柱周围进行换填,并对系梁及承台四周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运至弃土场,并应防止施工机械碰撞到立柱损伤混凝土表面。

(4)应加快工序衔接,尽量缩短顶部外露钢筋裸露时间。

(5)立柱模板定位后,任何人或机械不得碰撞风缆,使模板的位置产生变化,否则应重新定位,调整好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四)盖梁施工

1、一般规定

1.1 盖梁施工的支撑方式,可采用落地支架、抱箍挑架或剪力销托架等,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1.2 立柱、墩身应经过质量检验,盖梁的测量放样应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

1.3 施工前应完成场地平整,清楚杂物,吊车就位处应平整压实,临时电力、水的供应已具备。

1.4 混凝土施工配比已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批复。

1.5 钢筋、水泥、砂、碎石、外加剂等材料进场应经监理工程检验合格并提前备料。

1.6 完成有关盖梁的施工技术文件和施工方案编制,并经审核批准。 1.7 施工技术人员与工人应全部到位,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等要求。

2、施工流程

3、盖梁施工 3.1 测量放样

施工前应在墩顶准确放出盖梁的轴线,测量柱顶高程。 3.2 支撑方式

不同支撑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落地支架作支撑时,应先对盖梁下施工范围内的地基进行处理,

分层回填承台或系梁施工开挖的基坑并压实;对无承台或系梁基坑的原地面,应先清除地面表层杂物或腐殖土,然后对地基进行整平并压实,必要时应对原地面进行换填处理,保证经处理后的地基平整、密实,且有相应的承载能力;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宜浇筑混凝土垫层或铺枕木搭设支架,调整支架活动底托和顶托形成底模的支撑,支架须提前进行预压,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底模铺设。

(2)采用抱箍作支撑时,其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根据抱箍的尺寸确定其在立柱上的位置,使用前应对抱箍螺丝扣的收紧力及相应的成长能力进行试验,然后放置工字钢或其他枕梁。

②抱箍的内壁宜加垫摩阻力较大的柔性材料,增大抱箍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抱箍应设置有足够刚度的连接板,保证其能可靠地传递螺栓拉力,螺栓预应力应保证抱箍与立柱间的摩擦力可靠地传递荷载。

③抱箍安装前应先搭设辅助支架,为其安装提供一个临时支撑且方便安装,辅助支架的顶部宜设在抱箍的下缘;安装抱箍时应使抱箍与立柱密贴,抱箍的箍身宜采用不设环向加劲的柔性箍身;抱箍两部分吊装到位后,应采用电动扭矩扳手将螺栓逐个对称拧紧。

④抱箍安装好后,应在抱箍的下发做好标记,并应在抱箍承受荷载后观测其是否下沉;安放底模后,应再一次拧紧抱箍的连接螺栓,并检查抱箍是否下沉,经检查抱箍未下沉后,方可吊装钢筋骨架及侧模;再次检查抱箍是否下沉,确认抱箍没有移动,方可浇筑混凝土;盖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安排专人随时观测抱箍是否沉降。

(3)采用剪力销作支撑时,应按剪力销的尺寸在立柱施工时设置预埋件,并在立柱预留孔中穿入剪力销设备;剪力销托架两端可安装砂筒上放置工字钢或其他型钢作为横梁。

(4)采用抱箍或剪力销作支撑时,可采用对拉螺栓穿过两根工字钢横梁腹板进行连接,内侧可采用钢管支撑,对拉螺栓穿过钢管,防止工字钢横梁产生侧向倾覆;设置完成后可在工字钢或其他横梁上安放盖梁的底模。

3.3 底模的制作、安装

(1)钢模板厚度不宜小于6mm,模板的扰度应不超过模板跨度的1/400,面变形不超过1mm;进场模板须经验收小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吊装模板时应设溜绳,应防止模板与钢筋碰撞、摆动等,并保持模板在吊装过程中稳定。

(3)底模与立柱的贴合处,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漏浆,并应根据测量高程对墩顶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时应力求。

(4)应根据测量放样的立柱中心点放出盖梁端头模板的底部位置。 3.4 钢筋加工及安装

(1)根据测量放样的柱中心点放出钢筋骨架就位的位置。

(2)钢筋整体吊装时,应在钢筋加工场严格按图纸及设计要求下料,并在台座上绑扎成型,安装时应采用多点吊装方法,防止盖梁钢筋骨架在吊装时变形;骨架的就位应准确,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3)应按骨架上的箍筋位置线,使钢筋骨架和箍筋精确定位。

(4)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箍筋与主筋、水平筋应垂直,接触应紧密,箍筋转角处与主筋的交点均应绑扎,主筋与钢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形交错绑扎。

(5)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安装耳背墙、防震挡块、支座垫石等预埋件,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盖梁预埋件的位置和高程。

(6)钢筋安装时,应在盖梁钢筋骨架的底面、侧面设置高强度砂浆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3.5 侧模制作及安装

(1)钢模板面板厚度不小于6mm,肋板设计应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 (2)侧模宜整体吊装,侧模接缝处、侧模与底模接缝处宜粘帖双面胶条,且宜采用对拉杆使模板就位,拉杆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较小的变形,宜使盖梁内无对穿拉杆;拉杆和模板内支撑应设置在同一平面,通过内外支撑对模板进行调整、对中、加固,使其稳固。。

(3)端头模板和侧模模板应牢固连接,并应采取支撑、加固等措施,防止跑模、漏浆。

(4)模板安装固定后,应及时检测错台、垂直度、模板顶高程,并应根据设计高程计算出混凝土面距模板顶的高度。

3.6 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楚模板内的杂物,同时应严格履行模板报验手续。 (2)可采用泵送或吊车配合料斗的方式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保证出料口与浇筑面之间的距离小于2.0m,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应水平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0mm。

(3)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根据现场气温适当控制,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坍落度在入模后应保持在50~70mm之间,泵送混凝土可保持在120~140mm之间。

(4)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宜从墩顶分别向两端对称、分层、连续浇筑。 3.7 模板拆除

(1)侧模拆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并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

(2)底模的拆除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强度,使梁体能够承担自身重量产生的内力后方可进行。

3.8 凿毛、养护

(1)拆模后,应及时对支座垫石、防震挡块、耳背墙位置进行凿毛处理。 (2)盖梁养护时,侧模拆除前其顶面可采用浸水土工布覆盖养护;侧模拆除后,可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滴灌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d。

3.9 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1)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裂缝,无蜂窝、麻面、裂缝,气泡少,表面应平整、密实、光洁;混凝土表面的色泽应均匀一致,无成片花纹;模板接缝或施工缝无错台,不漏浆,接缝数量应尽可能最少;

(2)盖梁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见表4。

表4 盖梁施工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断面尺寸(mm) 顶面高程(mm) 轴线偏位(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20 ±10 10 平整度(mm) 预埋件位置(mm)

3.10 成品保护

5 10 (1)抱箍安装时,立柱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全断面内衬土工布或橡胶皮,增加抱箍与柱间的摩擦力,防止抱箍在立柱上留下痕迹。

(2)拆模时应防止因时间控制不当或操作粗狂造成结构物缺棱掉角。 (3)初凝后洒水、覆盖保水养护时,操作人员应在脚手架上行走,避免在混凝土顶面踏上脚印。

(4)采用剪力销方案时,剪力销应注意埋设顺直、有规则,预留孔应垂直于上系梁、盖梁轴线;施工完成后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对预留洞进行封堵,并保证外侧与混凝土表面的颜色保持一致,封堵空洞时应将两端PVC管去掉50mm以上。

(5)应加快工序衔接,尽量缩短顶部外露钢筋裸露时间。 (6)盖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冲洗立柱上的漏浆。

五、质量通病防治

各项目部应把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涉及混凝土结构可能出现的蜂窝、麻面、空洞、气泡、水波纹、裂缝等外观通病以及混凝土强度低、钢筋保护层合格率低、结构物尺寸不合格等实体通病,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六、安全文明施工

1、基础施工前应调查地面、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管线,确定其位置并设置明显标志,必要时应拆、移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应保证施工作业不危及各种设施及地下危险安全。

2、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条件,结合现场情况,确定基坑的开挖边坡、支护方案及开挖范围,并应做好地面的防、排水工作;深基坑施工,应制订专项安全方案。

3、开挖出的基坑土方、废渣应及时外运,基坑深度超过2m时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作业人员上下应设置专用通道;基础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

4、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及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中,

严禁碰撞支撑,或任意拆除支撑,或任意在支撑上进行电焊及切割作业,或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5、墩台施工时,现场应设立警戒线,禁止非施工作业人员未经批准进入施工区域;专职安全人员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巡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6、下部构造施工前必须搭设脚手架及作业平台,搭设方案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

7、脚手架基础应平整、坚实、不积水,应满足脚手架荷载设计值的要求;脚手架宜采用碗扣式支架或钢管扣件式支架搭设,钢管下口宜设方木垫板或现浇混凝土,搭设时应设置斜道、安全梯等攀登设施,斜道坡度不应大于1:3,高度超过6m宜设转角平台。

8、作业平台应满足承载力和工人操作要求,宽度应不小于1.0m,脚手架必须在脚手架宽度范围内铺满、固定;作业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平台高度超过2m时应设兜底水平安全网或在其下一步脚手架上铺满脚手板防护层。

9、脚手架和作业平台在使用期间应经常检查、维护,保持完好,严禁擅自拆除架体杆件和连接件;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上堆放的物品不得超过设计荷载。

10、脚手架拆除作业时,应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多层交叉作业,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件、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误靠;应保证未拆除部分支架的稳定,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支撑固定,确保拆除安全。

11、碗扣式和扣件式钢管支架搭设和拆除应满足《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12、混凝土浇筑现场应有专人指挥,分工明确;振捣器应经电工检查,确认无漏电后方可使用;施工人员不得直接在钢筋上踩踏、行走;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时,作业人员应协调配合。

1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模板、支架情况,如有变形或沉陷应立即校正或加固。

14、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施工爬梯进行检查维护,重点检查支架的稳定性、梯子上下端的牢固性、踏步的牢固性、栏杆的牢固性。

15、工地现场使用的模板、支架、木材等周转材料应码放整齐,严禁随地乱扔,应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文明。

16、下部结构施工结束后应将墩柱、盖梁顶清理干净,承台、系梁四周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运至弃土场;施工车辆运输外弃渣土、建筑垃圾时,应采取封闭、覆盖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