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型化写作:助感性素材向理性表达的转换(分享版)

2024-06-03 来源:易榕旅网
微型化写作:助感性素材向理性表达的转换

——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

摘要:在写作中实现“感性素材”向“理性表达”的转换,是教学难点。这是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是“思+言”交融的过程,需要学生的语言建构,也要学生写作思维的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可设置微型化写作任务实现二者之间的顺利转换:由“事”到“例”的转换、由“一例”到“一理”的转换、由“他者”到“我辈”的转换、由“单一”到“周全”的转换。指导学生写作,要言思兼顾,相辅相成,既训练其语言建构能力,也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微型化写作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促成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感性素材;微型化写作;言之有序;理性表达;言思融通

在学习论述类文章写作与实用类文章写作时,学生与教师往往苦于积累一定素材却难以顺利转换成理性表达。这固然有写作本身的转换(从有物到有序的转换)之难,也有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尚未找到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的原因。本文拟就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谈谈我们的做法。

“感性素材”,多指被写作者用来提炼和表现文章思想的事实、现象、典型人物事迹或言论,当然还可以是虚构与想象性的,比如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众所周知,写作要言之有物,本文所说的“感性素材”即属于“言之有物”中“物”之层面。

有了写作素材,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素材,要成为表达的一部分,不管是作为自由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的个人化写作,还是用于人际交流或是用于实际事务、工作的应用型写作,都应该言之有序,否则就失去了表达的价值,也无以满足人际交流或是实际工作的需要。

1

而语段或语篇要做到“言有序”,从根本上说,是由写作及接受活动中思维与表达所使用的基本工具一一语言所具有的线性特在决定的。所谓语言的“线性特征”,是指语言的使用只能以在时间中存在的先后承续的单向度的声音形式呈现并为人所接受和理解。通俗地讲,就是字只能一个一个地写,话只能一句一句地说;字与字之间、话与话之间的线性组合关系,是确定其意义的根本因素。这是“思+言”交融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语言建构,还要学生写作思维的积极参与。

如果说,收集积累感性素材是一个吸收输入的过程,那么,理性表达则是转换输出创造的过程,其难度显然远远大于前者,而学生与教师感到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论述类文章写作中,如何实现由感性素材(有物)到理性表达(有序)的转换呢?笔者研究团队主要运用微型化写作任务设置的教学策略实现了这种顺利转换。下文结合实例具体阐述。

第一步,由“事”到“例”的转换。

课前教师提供2019年9月17日“新华网”上的通讯《于敏,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一文,要求学生阅读,布置写作任务。

微写作任务:请以于敏事迹为素材,围绕“爱国·报国”的主题,写一则50字左右的事例句。

这个微写作任务,主要为了实现由读到写的转换,这个转换要想顺利完成,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概括与定向转述的能力。

2

【示例句】

“国家勋章获得者”于敏,默默无闻28年,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护盾。(46字)

表达思维流程:称号+姓名+时间+主要事迹+意义

这个微型化写作可以较好地实现了由一事(于敏事)到一例(于敏例)的转换。

第二步,由“一例”到“一理”的转换。

完成了由“于敏事”向“于敏例”的转换,现在可以进一步,把一句话素材作为主例句扩展成一段话,文段主题还是“爱国·报国”。我们可以设计两项微写作任务。

微写作任务01:请同学在例句前加一概括句。字数10字左右。

思考:前后衔接是否合理?前句能否引领后句?句子是否凝练有力,概括性强,与段之主题契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勋章获得者”科学家于敏,默默无闻28年,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护盾。

【示例句】

(1)科学家要有赤诚的爱国报国心。(2)赤心爱国,至诚报国。

3

微写作任务2:请同学在前两句后加一分析句(因果、假设、递进、转折)。字数50字左右。

赤心爱国,至诚报国。“国家勋章获得者”科学家于敏,默默无闻28年,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护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前后衔接是否合理?分析句是否指向前句,并与首句对应?句子是否具有理性色彩,给人启发?

【示例句】

(1)因果分析

于敏之所以受到国家表彰,成为世人楷模,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祖国忠贞不二,几十年坚守执着,为国效命。(47字)

(2)假设分析

试想,若没有一颗昭昭赤子心,若不是那一份朗朗爱国情,他又怎能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肯干、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事?(53字)

(3)递进分析

学习于敏,我们不能停留在对其惊世之举的赞叹,更要深入探寻其蕴含的伟大品格,尤其是他们那份浓烈的报国情怀。(52字)

4

(4)转折分析

许多人对于敏所获得的荣誉赞叹不已,往往只惊羡于他“现时的明艳”,却忘记了他当初“奋斗的泪泉”和“牺牲的血雨”。(55字)

这样的微写作任务,即可完成3句式(理+事+析)较规范的逻辑语段。

第三步,由“他者”到“我辈”的转换。

在三句式语段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努力实现由于敏之例到我辈的转换,使写作进一步由“说他人”指向“说我辈”。

微写作任务:请在已经3句式语段的基础上,在后面再加一句,字数50字左右,使之与“我们”或“青年”对接,并契合语段内容。

赤心爱国,至诚报国。“国家勋章获得者”科学家于敏,默默无闻28年,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护盾。于敏之所以受到国家表彰,成为世人楷模,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祖国忠贞不二,几十年坚守执着,为国效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句】

作为有志青年的我们要学于敏那种赤心爱国、至诚报国的精神,为祖国构筑护盾,实现人生的价值。(44字)

5

第四步,由“单一”到“周全”的转换。

4句段已经较为完备,句子之间衔接也连贯有序,文脉贯通,从语流上没有问题。但是,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还存在“孤例难为证”的问题,语段只列举于敏一人之例,就推断出所有青年都应该这样做,有以偏概全之嫌,论断轻率鲁莽,难以令人信服。于敏是大科学家,是大人物,我们还要辅之以小人物(平凡人),一大一小,更具代表性(典型性),二者互补,相辅相成,可使爱国者之面更广,涉及面更大,从而有助于从面上凸显说理的周全。

为此,我们还设计以下新的微写作任务使——

微写作任务:请在语段的横线上填写与于敏对应的同样获得表彰的“小人物”(王继才)的句子,使之与前后文衔接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字数不超过50字。

赤心爱国,至诚报国。“国家勋章获得者”科学家于敏,默默无闻28年,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护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之所以受到国家表彰,成为世人楷模,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祖国忠贞不二,几十年坚守执着,为国效命。作为有志青年的我们要学他们那种赤心爱国、至诚报国的精神,为国效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示例句】

“时代楷模”获得者王继才,在开山岛守卫32年,坚持每天升国旗,把守岛职责履

6

行到生命最后一刻。(45字)

训练至此,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由感性素材向理性表达的转换”任务,最后的5句论述语段已基本具备理性表达的特质。请看示例段——

赤心爱国,至诚报国。“国家勋章获得者”科学家于敏,默默无闻28年,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护盾。“时代楷模”获得者王继才,在开山岛守卫32年,坚持每天升国旗,把守岛职责履行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们之所以受到国家表彰,成为世人楷模,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祖国忠贞不二,几十年坚守执着,为国效命。作为有志青年的我们要学他们那种赤心爱国、至诚报国的精神,精忠报国,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202字)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由感性素材向理性表达转换”论述语段生成的过程即由“材”到“理”的转换,是由“句”而“段(句群)”的扩展过程。这个过程并非自发产生的,而是写作者有心为之、由思而言的结果,是用一连串的“想”构建出一句句的“文”的结果。而这种“想”是有序的、合乎表达规律的理性思考,更多的是有序推演的过程。由此可见,理性表达中的“表达”是指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而“理性”则指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中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要使阅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写作者意欲传达的思想内容,写作者就必须经历一个结构安排的过程,按照语言表达的线性要求预先把要说的意思整理成一个有其内在严密而巧妙的组合关系的线性意义过程,然后才谈得上如何遣词造句、修辞润饰以使其达到好的表达效果的问题。而这个过程是需要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参与的!所以,指导学生写作,要言思兼顾,相辅相成,既训练其语言建构

7

能力,也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

从我们课题研究实践的情况看,要顺利实现由感性素材向理性表达的转换,老师至少要指导学生做好三个方面的训练:

其一,养成阅读积累素材的习惯。如阅读积累于敏、王继才的事迹。素材的积累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时点滴积累;一种是现用现搜集。平时积累,就是要养成随时随地留心和记忆材料的良好习惯,这样占有的材料就量多面广,可以为写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有“米”方可能“炊”,这是基础。

其二,练就定向提取素材的言语表达力。比如阅读积累于敏、王继才的事迹,就要善于把一篇事迹文转换成一句事例文,这就需要长时间的概括压缩等方面的练习。概括性表达是理性表达的重要体现。

其三,养成缜密思维的习惯,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析之有序,使语意完整,语脉贯通,语序稳妥,富有逻辑性。

而以上三方面的训练与指导,可借助于微写作任务的设置,在日常化的写作活动中达成。实践证明,微型化写作教学既省时又好操作,是一种较适切的好方法,值得实践与研究。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