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2.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价。 3.逆查法:是指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相反程序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30.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权分离等相关活动。
31.对控制的监督:是指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地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2.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的重大错报,这种风险影响多项认定。 33.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3)至欺诈行为,被揭发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58.监盘库存现金:证实资产负债表所列现金是否存在的一项重要程序,是现金实质性程序中的重要步骤。盘点库存现金的时间和人员应视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而定,但必须有出纳员和被审计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参加,由注会进行监督盘存。
59.审计证据充分性: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会的审计意见,它是注会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60.审计报告的强调事段:指注会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强调事项应当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且在财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
行,业务工作底稿、监督。
13简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措施。
1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示范。2教育与培训.3监控4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
14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是否接受新业务时考虑的事项。
1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是否熟悉相关行业和业务对象,2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是否具有执行类似业务的经验或是否具备有效获取必要技能和知识的能力,3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拥有足够的具备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4在需要时是否能得到专家的帮助5如果需要项目控制质量复核是否具备符4.顺差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5.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6.监盘:是指由被审计单位的财产保管员进行实物盘点,审计人员亲临现场监督盘点的方式,如发现疑点可要求复盘核实。
7.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8.客观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在不同的情况下均应表现出其客观性。 9.公正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公正不仅仅指诚实,还有公平交易和真实的含义。无论提供何种服务,担任何种职务,注册会计师都应维护其专业服务的公正性,并在判断中保持客观。
10.业务招揽: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依争取业务。
1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12.审计准则:是指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
13.相关服务准则:是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证业务以外的其他相关服务业务所应遵循的标准,相关服务主要包括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其他业务。
14.鉴证业务: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5.审计业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16.审阅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7.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之社会审计人员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造成损害,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而应承担法律后果。
18.审计目标: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 19.公允性: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0.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内容的综合计划。
21.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22.认定: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定、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23.审计证据充分性: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它是注册会计师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要求。 24.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25.审计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26.当期档案: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如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等。
27.风险评估程序:是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实施这些程序所获得的信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8.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29.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极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
控制有谁执行,(4)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
34.实质性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35.应收账款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状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函证应收账款的目的在于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防止或发现在销售交易中发生地错误或舞弊行为。
36.积极地函证:又称肯定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
37.消极的函证:又称否定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只要求被询证者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的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 38.应付账款完整性审计: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行为,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39.生产指令:又称生产任务通知单,是企业下达制造产品等生产任务的书面文件,用以通知供应部门组织材料发放,生产车间组织产品制造,会计部门组织成本计算。
40.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间接费用,即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地费用。
41.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42.银行借款:是被审计单位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偿还期在1年以内的为短期借款,偿还期在1年以上的为长期借款。
43.资本公积:是企业由于投入资本业务等非正常经营因素而形成的不能记入实收资本的所有者权益。
44.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本,是具有特定用途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45.未分配利润:是指未作分配的净利润,即这部分利润没有分配给投资者,也未指定用途。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当年税后利润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后加上上半年末未分配利润,再加上除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后的结余额,是企业留于以前年度分配的利润。 46.银行存款的询证:银行存款的询证 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是证实资产负债表所列银行存款是否存在的重要程序。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可以被审计单位名义向有关单位发函询证,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47.合法性:合法性是指评价被审计单位所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48.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的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49.标准审计报告: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
50.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强调事项应当同时符合两个条件:(1)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且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充分披露。(2)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
51.非标准审计报告: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多久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5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53.存货监盘: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54.营业成本审计:是指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55.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事务所与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56.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改变企业资本债务规模和构成而筹资资金的活动。
57.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有过失甚
务报表中作出充分披露;不影响注会发表的审计意见。 简答
1.简述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两方面。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和经济独立。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2.简述详细审计阶段的特点
1、注册会计师在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定2、审计目标主要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3、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主要是股东4、审计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即对有关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周密、想尽地逐笔审查与稽核。
3.简述审计人员选择审计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审计方法要适应审计的目标2、审计方法要适合审计方式3、审计方法要结合审计单位的实际。 4.简述审计职员的实现应具备的条件
1、取决于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2、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3、取决于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重视的程度4、取决于审计工作条件的保证。
5.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基本原则:包括注册会计师履行社会责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之夜规范,履行对客户的责任以及同行的责任等。
(2)具体要求包括7个方面,即独立、专业胜任、保密、收费与佣金、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承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广告、业务招揽和宣传等。
6.简述经济利益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 1、与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2、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3、过分分担失去某项业务4、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经营关系5、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6、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7.简述自我评价方面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
1、鉴证小组成员曾经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2、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3、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建筑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
8.简述外界压力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
1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的解聘威胁2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3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的缩小工作范围。
9.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招揽业务时所不允许的行为
1暗示有能力影响法院、监管机构或类似机构及其官员2作出自我标榜的陈述,且陈述无法予以证实3与其他注册会计师进行比较4不恰当地声明自己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5作出其他欺骗性的或可能导致误解的声明。
10.简述鉴证业务的基本分类内容。
鉴证业务分为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审计业务是指有独立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审阅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其他鉴证业务是指处理是财务信息审计及审阅业务外的鉴定业务。
11简述审计业务的特点。 1审计对象是历史财务信息。2为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单独或综合的运用各种程序,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实物资产,观察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等,3得出的结论是合理保证,即在提供审计的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的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的保证。4表达意见与结论方式是肯定式的。如审计报告的表述。
12简述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要素。
(1)会计师事务所所指定的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合理保证: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及相关服务准则的规定。2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报告。 (2)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包括七要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
合标准和资格要求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6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能够在提交报告最后期限内完成业务。
15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业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目的是什么。
使业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在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防止未经授权改动业务工作底稿;允许项目组和其他授权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业务工作底稿
16.简述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内容?
(1)被审计单位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和合理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17.当你承接丁 业务具备哪些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
(1)审计对象适当(2)使用的标准适当且预期使用者能够获取该标准(3)注册会计师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结论(4)注册会计师的结论以书面报告形式表述,且表述形式与所提供的保证程度相适应(5)该业务具有合理的目的。 18.简述审计程序的主要内容。
(1)接受业务委托(2)计划审计工作(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9.注册会计师什么时候开展初步业务活动?初步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1)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2)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有:a确保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b确定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c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款的误解。
20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为什么即使被审计单位经符合性测试被认定拥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仍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
(1)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符合测试性内容为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的内容为账户金额。(b)符合测试的目的为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实质性测试的目的为评价账户金额正确性。(c)符合性测试的评价为定性评价;实质性测试的评价为定量评价。(d)符合性测试的用途为对内参考,决定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用途为对外公开发表审计意见。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联系体现在;符合性测试为实质性测试打基础,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提供依据;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测的程度取决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
(2)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的主要原因:a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达到其经营管理目标而设立和实施的,最严格的内部控制也有其本身的固有限制:一是控制成本的限制,即被审计单位往往因考虑成本而牺牲内部控制可能带来的效益。二是人为因素的限制,包括有关人员不理解或错误理解内部控制,相关人员串通舞弊或破坏内部控制等。这些固有限制可能导致会计报表的重要反映失实。b内部控制是否真正有效,需要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予以验证,但符合性测试只能证实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和得到了一贯遵守,而不能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致性进行证实。c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程序,但当符合性测试的成本高于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成本时,注册会计师必然选择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21如何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一下主要因素:
(1)审计风险(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3)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5)审计证据质量(6)总体规模与特征。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a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b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c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a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从内部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b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
1
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c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d以文件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e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1)对文件记录真伪的考虑(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的考虑(3)证据相互矛盾的考虑(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22简述实施控制测试上网目的并说明在什么情形下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实施测试控制的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2)仅实施测试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报单独或连同其他潜在错报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2)管理层应对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性;(3)在以前审计中获取的关于类似潜在错报的经验;(4)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包括审计程序是否识别出舞弊或错报的具体情形;(5)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6)审计证据的说服力;(7)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33简述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1)接受顾客订单;(2)批准赊销信用;(3)按销售单供货;(4)按销售单装运货物;(5)向顾客开具账单;(6)记录销售;(7)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8)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和折让;(9)注销坏账;(10)提取坏账准备。 34简述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顾客订货单;(2)销售单;(3)发运凭证;(4)销售发票;(5)商品价目表;(6)贷项通知单;(7)应收账款明细账;(8)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9)折扣与折让明细账;(10)汇款通知书;定适用的单位税额,计算、复核本期应纳资源税税
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计算依据是否和本期应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合计数一致,并按规定适用的税率或费率计算、复核本期应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结合应交税费科目的审计,复核其勾稽关系。(8)检查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42简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内容
①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②授权批准制度③账簿记录制度④职责分工制度⑤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⑥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⑦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⑧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43简述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内容 ①检查企业有关岗位责任制度等文件,了解购货和付款循环的业务分工,评价分工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起到自动复核的作用,并通过实地观察判断这些分工是否得到了执行。②检查采购部门是否有专人程序,取得并核对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3运用分析程序,分析本期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占期末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并与期初数比较4检查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损失时,相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51简述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增加数3加成本期在建工程的减少数4检查本期在建工程期末余额的构成内容,并实地观察工程现场,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完工进度;检查是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的项目5结合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抵押、担保情况。如有,则应取证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必要披露6确定在建工程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52简述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
答:1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记录是否完整2确定反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23简述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审计工作底稿涉设计和实施适当控制的目的
(1)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2)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4)允许项目组合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
24.简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以下内容:(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3)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25.简述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
(1)实施审计程序的秩序;(2)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3)在执行审计工作结果时需要作出判断的范围;(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序;(5)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6)当从已执行的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的必要性;(7)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26简述重大事项可能包括的内容。
(1)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3)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4)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27试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既充分又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也就是说,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说量可能越少。学要注意的是,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28简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
(1)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任然适当。(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包括披露)是否适当。(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29简述内部控制的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30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主要有那些?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督导;(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结修改。
31简述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在时间选择上的异同点。
实质性程序的时间选择与控制测试的时间选择有共同点,也有很大差异。共同点在于,两类程序都面临者对期中审计证据和对印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考虑。两者的差异在于:(1)在控制测试中,期中实施控制测试并获取期中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审计证据的做法更具有一种“常态”;而由于实质性程序的目的在于更直接地发现重大错报,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时更需要考虑其成本效益的权衡。(2)在本期控制测试中拟信赖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对于以前审计中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准则采取了更加慎重的态度和更严格的限制。
32简述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因素。
(1)认定发生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以及潜在错
(11)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12)坏账审批表;(13)顾客月末对账单;(14)转账凭证;(15)收款凭证。
35简述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折扣与折让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取得被审计单位有关折扣与折让的具体规定和其他文件资料,并抽查较大的折扣与折让发生额的授权批准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核对,检查其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合法、真实。(3)销售折让与折扣是否及时足额提交对方,有无虚设中介、转移收入、私设帐外“小金库”等情况。(4)检查折扣与折让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6应收账款审计的目标有哪些? 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均已记录;确定记录的应收账款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回收,坏账准备的集体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37简述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取得或变质应收账款明细表;(2)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3)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4)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5)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6)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7)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8)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9)检查贴现、质押或出售;(10)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11)确定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
38简述注册会计师应选作函证对象的项目 (1)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2)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3)关联方项目;(4)主要客户(包扩关系密切的客户)项目;(5)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余额为零的项目;(6)可能产生重大错报或舞弊的非正常的项目。
39简述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目标
(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与营业税金及附加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4)确定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确定营业税金及附加中的交易和事项是否已记录与恰当的账户;(6)确定营业税金及附加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40试述应收票据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2)取得被审计单位应收票据备查薄,核对其是否与账面记录一致。(3)监盘库存票据,注意票据的种类、号数、签收的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合同交易号、付款日、承兑人、背书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利率、贴现率、收款日期、收回金额是否与应收票据登记薄的记录相符;关注是否对背书转让的票据负有连带责任;注意是否存在已作质押的票据和银行退回的票据。(4)必要时选取部分票据(特别关注有疑问的商业承兑汇票)向出票人函证,证实其存在性和可收回性,并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5)对于大额票据,应取得相应销售合同或协议、销售发票和出库单等原始交易资料进行核对,以证实是否存在真实的交易。(6)复核带息票据的利息计算是否正确,注意逾期应收票据是否已按规定停止计提利息,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对贴现的应收票据,复核其贴现息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应收票据明细表上标出至外勤审计时已兑现或已贴现的应收票据,核对收款凭证等资料,以确认其资产负债表日的真实性。(10)对应收票据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11)确定应收票据的披露是否恰当。 41试述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营业税金及附加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2)确定被审计单位的纳税范围与税种是否符合国家规定。(3)根据审定的本期应纳营业税的营业收入和其他纳税事项,按规定的税率,分项计算、复核本期应纳营业税税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根据审定的本期应税消费品销售额(或数量),按规定适用的税率,分项计算、复核本期应纳消费税税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根据审定的本期应纳资源税产品的课税数量,按规
审批购货价格,检查订货单上的采购单价是够都经过事先授权批准③检查采购制度中石头规定大额采购应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供货商,并且检查这一制度是否得到了执行。④检查订货单和验收单是够都已经预先编号,检查作废的单据是否有注销的痕迹并保存良好。⑤从存货增加的明细账上抽取一定的业务,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以及后附的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和卖方发票等原始凭证,将这些凭证一一核对,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上的授权批准标志和内部审核标志要特别注意。⑥检查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判断企业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⑧检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明细账的日期,判断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否及时。⑨获取某月卖方对账单,检查是否进行了核对,之一对不相符的内容的处理程序。⑽检查对编制的会计报表有无独立审核程序,并对应披露事项的核对检查。(11)检查企业有无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否定期进行审计和报告。
44简述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对是否相符。(2)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程序。(3)函证应付账款。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5从应付账款明细账上抽取交易,与相关原始凭证核对,检查每笔业务的入账金额,检查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是否按发票上记载的全部应付金额入账,待实际获得现金折扣时再冲减财务费用项目。6从订货单或验收单出发,追查至应付账款明细账,检查是否所有发生的业务都已经正确的记账。同时,检查每笔业务的入账金额。7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8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作出记录,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须支出。9关注是否存在存在应付关联方账款。10对于用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应付账款。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11验明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45简述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2分析程序;3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4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5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6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6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7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8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9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10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46简述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答1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一贯遵循;2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3确定累计折旧费用的计算,分摊是否正确、合理和一贯;4确定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5确定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47简述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答:1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存在;2确定预付账款是否归被审单位所有;3确定预付账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预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5确定预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48简述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预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同时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预付账款明细表上标出截止审计日已收到货物并冲销预付账款的项目,抽查复核其真实性和正确性。2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对预付账款进行分析程序。3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及余额构成4结合应付账款明细账,查核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账款在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这两个项目同时挂账的情况。5分析明细账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作重分类调整。6检查预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7关注是否存在预付关联方账款8对于用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预付账款,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和汇兑损益处理的正确性9检查预付账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49简述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
答: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在建工程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在建工程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50简述固定资产简直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张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批准
映的内容是否正确3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4确定固定资产清理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53简述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答:1生产指令2领发料凭证3产量和工时记录4工薪汇总表及工薪费用分配表5材料费用分配表6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7成本计算单8存货明细账 54简述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的三大系统 答:1生产过程中的存货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购货、验收、仓储、生产、销货等职能2工薪的内部控制,指对工薪的支出进行反映和监督3对产品成本进行记录与控制的成本会计与控制的成本会计控制,主要包括成本费用管理控制与成本费用会计控制 55简述存货的背包控制制度的内容
答:1购货应由独立的采购部门负责2验收应由专门的验收部门负责3建立储存管理责任制4领料与发货5控制生产过程6销货 56简述存货余额的实质性程序
答:1核对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报表数是否相符2存货的分析性复核3存货监盘4存货的计价测试5审查存货所有权
57简述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一致;2检查管理费用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3进行分析性复核4审查管理费用的发生额是否真实、正确;5确认管理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58简述投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股票和债券;(2)经纪人通知书;(3)债券契约;(4)被投资企业的章程及有关投资协议;(5)股票和债券登记薄;(6)有关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应收利息、投资收益、应收股利、交易性金融负债等科目相关的记账凭证、明细账和总账。 59简述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 (1)了解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2)抽查有关的会计记录;(3)审查筹资业中实物资产的保管情况;(4)评价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 60简述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1)确认被审计单位所记录的各项筹资业务是否确实存在,记录金额是否正确;(2)审查所有与筹资有关的业务是否全部得到记录,入账是否及时;(3)确认负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承担,出资者的投资是否被审计单位所拥有;(4)审查筹资业务的核算和计价是否正确;(5)审查筹资业务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6)审查筹资业务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恰当的披露。 61简述银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银行借款明细表;(2)执行分析性复核;(3)审查借款业务的合法性;(4)审查银行借款的真实性;(5)审查银行存款账户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及准确性;(6)审查借款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是否恰当。
62简述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 (1)取得或编制应付债券明细表;(2)审查应付债券业务的合法性;(3)审查应付债券的真实性;(4)审查应付债券的及时性、完整性;(5)审查应付债券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得到恰当的披露。
63简述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盈余公积明细表;(2)审查盈余公积的提取;(3)审查盈余公积的合法性;(4)审查盈余公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是否恰当。 64简述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记录的投资性资产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投资性资产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投资性资产是否被审计单位控制或拥有;(4)确定投资性资产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投资性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标准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做出恰当列报。 65简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对期末结存的相关交易性金融资产,向被审计单位核实其持有目的,检查本科目核算范围是否恰当;(2)获取股票、债券及基金等交易及流水单及被审计单位证券投资部门的交易记录,与明细账核对,检查会计记录是否完整、会计记录是否正确;(3)监盘库存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4)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交易性
2
金融资产期末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变现限制(与存在投资款一并函证),并记录函证过程。取得回函时应检查相关签章是否符合要求;(5)复核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损益计算是否正确,并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等有关数据核对;(6)复核股票、债券及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合理,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6简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获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检查库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3)向有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期末数量,并记录函证过程;(4)对期末结存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向被审计单位核实其持有目的,检查本科目核算范围是否恰当;(5)复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合理;(6)检查被审计单位产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4)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表。
75、简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前后期是否一致。(3)检查被审计单位用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税率是否正确。(4)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减变动记录,以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是否正确,预计转销期是否适当。(5)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6)当适用税率发生变化时,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重新计量,对其影响数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所拥有。(2)确定被审计单位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
其他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是否均记录完毕,有无遗漏。(3)确定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4)确定其他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85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意见段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有哪几种情形?
(1)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2)重大不确定事项。(3)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选用的其他编制基础是适当的,且财务报表已作出充分披露,则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考虑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管理层选用的基础编制基础。(4)如果管理层修改了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出具新的审计报告。新的审计报告应当增加强调事项段,提请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对修改原财务报表原因的详细说明,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原审计报告。(5)如果上期财务报表未经更正,也未重新出具审计报告,但比较数据已在本期财务报表中恰当重述和充分披露,注册94简述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的主要内容。
答: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2)抽取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记录。(3)审阅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被授权人员的定期盘核报告。(4)分析投资业务管理报告。(5)评价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论述题
95.试述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答:(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期间。(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升级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96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为什么即使被审计单位经符合性测试被认定拥有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金额和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复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7简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表。获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2)检查库存持有至到投资,并与账面余额进行核对;(3)向有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数量;(4)对期末结存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核实被审计单位持有的目的和能力;(5)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的记账凭证;(6)复核计算利息采用的利率是否恰当,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7)检查当持有目的改变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划转为可供出售金额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8简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2)检查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3)对于重大投资,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被审计单位的投资额、持股比例及被投资单位发放的股利等情况;(4)对于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获取被投资单位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5)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检查股利分配的原始凭证及分配决议等;(6)对于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的,检查其投资成本的确定是否正确;(7)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8)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逐项检查,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已经发生减值;(9)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已恰当列报。
69简述投资收益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投资收益分类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与以前年度投资收益比较,结合投资本期的变动情况,分析本期投资收益是否存在异常现象;(3)与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等相关项目的审计结合,验证确定投资收益的记录是否正确,确定投资收益被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4)确定投资收益已恰当列报。 70简述其他应收款的审计目标。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其他应收款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其他应收款是否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4)确定其他应收款项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71简述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目标。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其他应付款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其他应付款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其他应付款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实义务;(4)确定其他应付款项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其他应付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72简述长期应付款的审计目标。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长期应付款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采取应付款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记录的长期应付款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实义务;(4)确定长期应付款项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长期应付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73简述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所得税费用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负债明细表,核对与明细账合计数、总数及报表数是否相符。(2)根据审计结果和税法规定,核实当期的纳税调整事项,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3)根据期末资产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以及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的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的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应有余额,并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倒轧出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4)将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项目金额相核对。(5)确定所得税费用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
74、简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目标 答:(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资
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列报是否恰当。 76简述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目标 答:(1)确定资产负债表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存在;(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4)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5)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77简述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实质性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负债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前后期是否一致。(3)检查被审计单位用于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税率是否正确。(4)检查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减变动记录,以及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是否正确,预计转销期是否恰当。(5)当适用税率发生变化时,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对其影响数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检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列报是否恰当。 78简述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 答:(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确定应当记录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与资产减值损失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4)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6)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79简述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质性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资产减值损失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资产减值损失核算内容是否符合规定。(3)对本期增减变动情况检查如下:1、对本期增加及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与坏账准备等科目进行交叉勾稽。2、对本期转销的资产减值损失,结合相关资产科目的审计,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资产减值损失的披露是否恰当。 80简述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 答:(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外收入是否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外收入是否均已记录;确定与营业外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3)确定营业外收入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4)确定营业外收入是否记录于恰当的账户。(5)确定营业外收入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81试述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 答:(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外支出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外支出是否均已记录;(3)确定与营业外支出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恰当记录;(4)确定营业外支出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确定营业外支出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6)确定营业外支出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82试述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 答:(1)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支出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及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营业外支出内容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3)对营业外支出的各项目,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理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款支出等,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账户记录核对相符,并追查至相关原始凭证。(4)检查是否存在非公益性捐款支出、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支出、各种赞助会费支出,必要时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5)对非常损失应详细检查有关资料、被审计单位实际损失和保险理赔情况及审批文件,检查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检查营业外支出的列报是否恰当。 83简述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
(1)确定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中的库存现金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确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2)确定被审计单位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现金收支业务是否均记录完毕,有无遗漏。(3)确定库存现金余额是否正确。(4)确定库存现金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84简述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1)确定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日是否确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
会计师可以再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说明这一情况。(6)如果需要修改其他信息而被审计单位拒绝修改,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说明该重大不一致,或采取其他措施。 86简述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总体条件。
(1)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的分歧:1.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在会计政策选用方面的分歧2.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在会计估计方面的分歧3.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在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分歧。(2)审计范围受到限制:1.客观环境造成的限制2.管理层造成的限制。
87简述保留意见的含义及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形。
保留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有所保留的审计意见。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2)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88简述注册会计师保密义务豁免的情况
注册会计师在三种情况下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1)取得客户的授权(2)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的行为(3)接受同业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89简述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1)确定应付账款的真实性(2)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3)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4)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5)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论述
90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机构独立。 机构独立是指审计机构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尤其是不能成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否则,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就失去了意义。机构独立还表现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外,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组织上的行政隶属关系。机构独立是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关系(2)业务工作独立。 业务工作独立首先是指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3)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是保证机构独立和业务工作独立的物质基础。如果审计机构没有一定经费或收入,其业务活动就无法开展,如果其经费或收入受制于被审计单位或与其相关的其他单位,审计的独立性就无法保证。
91.简述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业务招揽中禁止的行为。 答: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采用强迫、欺诈、利诱或骚扰等方式招揽业务等。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招揽业务时不得有这样五方面的行为:(1)暗示有能力影响法院、监管机构或类似机构及其官员。(2)作出自我榜样的称述,且称述无法予以证实。(3)与其他注册会计师进行比较。(4)不恰当的声明自己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5)作出其他欺骗性的或可能导致误解的声明。 92.简述存货的审计目标。 答:存货的审计目标主要有:(1)审查和评价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一贯有效执行。(2)确定存货是否存在,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拥有。(3)确定存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正确,存货的计量和计价方法是否恰当。(4)确定存货入库与发出的手续是否齐全。(5)确定存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93在鉴证业务中,适当的标准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答: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如下特征:(1)相关性:有助于得出结论,便于预期使用者作出决策。(2)完整性:不应忽略业务环境中可能影响得出结论的相关因素;当涉及列报时,还应包括列报的基准。(3)可靠性:能够使能力相近的注册会计师在相似的业务环境中,对鉴证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4)中立性:有助于得出无偏向的结论,不应使某一利益集团受损。(5)可理解性:有助于得出清晰、易于理解、不会产生重大歧义的结论。
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会仍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 答:(1)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符合性测试的内容为内部控制,实质性测试的内容为账户金额;符合性测试的目的为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质性测试的目的为评价账户金额正确性;前者为定性评价,后者为定量评价;前者用途为对内参考,决定实质性测试,后者用途为对外公开,发表审计意见。二者的联系体现在:符合性测试为实质性测试打基础,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提供依据;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取决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2)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的主要原因是:1.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达到其经营管理目标而设立和实施的,最严格的内部控制也有其本身的固有限制,一是控制成本的限制,即被审计单位往往因考虑成本而牺牲内部控制可能带来的效益,而是人为因素的限制,包括有关人员不理解或错误理解内部控制,相关人员串通舞弊或破坏内部控制。这些固有限制可能导致会计报表的重要反映失实。2.内部控制是否真正有效,需要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予以验证,但符合性测试只能证实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和得到了一贯遵守,而不能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进行证实3.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程序,但当符合性测试的成本高于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成本时,注会必然选择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97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有哪些? 答:如果认为财务报表符合以下所有条件,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98国家审计监督体系,一般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种审计机构组成,简述我国审计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在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者之间相互独立,服务于不同的审计对象和不同的审计目标,在不同的审计领域中各司其职,互相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同时三类审计机构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国家审计机关如有必要,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委托给内审或社会审计组织办理;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执行审计的时候,需要向内部审计部门了解情况,充分利用内审部门的工作,从而可以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效果;内审执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组织提供的相关审计资料,以提高内审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总之,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共同构成我国的审计工作体系。
99简述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答:1.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与收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行为。2销售与收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3销售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信用政策、销售政策的执行是否符合规定。4收款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单位销售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应收账款的催收是否有效,坏账核销和应收票据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5销售退回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销售退回手续是否齐全,退回货物是否及时入库。
100国家监督体系,一般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种审计机构组成,试述我国审计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者之间,相互独立,服务于不同的审计对象和不同的审计目标,在不同的审计领域中各司其职,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同时三类审计机构之间又相互联系的,国家审计机关如有必要,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委托给内部审计部门了解情况,充分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从而可以节约内部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效果,内审执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组织提供的相关审计资料,以提高内审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总之,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共同构成我国的审计
3
工作体系。
109试述应付账款的分析程序。
10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守则》对独立性的答:1.对本期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进概念内涵是什么
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对本期期末应付账款构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 成、账龄与上期期末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1)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2分析应付账款的明细余额,将固定供货单位的明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影响细余额与上期期末数字对比,如果同一单位在两年因素,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内余额差别较大,检查其原因。3分析长期挂账的态度。
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解释,判断被审计(2)形式上的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避免出现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这样重大的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4计算应付账款对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对流动负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这些事实和情况后,很有可能债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推定注册会计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的诚信、客观或整体的合理性。5根据存货、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职业怀疑态度已经受到损害
业务成本的增减变动幅度,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102试述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
的合理性。6比较当年和以前年度应付账款支付期 1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获取专业胜任能力首先的变动情况7比较截止日前后2个月的支付期、余要求高水平的普通教育、以及与专业相关学科的专额构成及主要供货商的变化。8比较两年间信用额门教育、培训和考试,而且,无论是否有明确规定,度和折扣及与采购金额的比例。
一般都要求有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这是培养注册会计师的一般模式。2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保持专业胜任能力需要不断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包括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为保持专业服务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引入质量控制政策和制度。
103论述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的内容。
1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1鉴证业务准则是为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业务准则而作规范。他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根据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审计准则是整个准则体系的核心2相关服务准则是用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除鉴证业务以外其他相关服务业务,主要包括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业务。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主要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和《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4102号——代编财务信息》
104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从呢些方面对质量控制制度进行持续考虑和评价?
1确定质量控制制度的完善措施包括要求对有关教育与培训的政策和程序提供反馈意见2 与会计师事务所适当人员沟通已识别的质量控制制度再设计,理解和执行方面存在的缺陷,3会计师事务所适当人员采取追踪措施,以对质量控制和政策程序及时作出必要的修正,4分析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新变化,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政策和程序如火如适当反映这些变化5有关独立性政策和程序遵守情况的书面确认函,6分析职业发展情况7分析与接受和保持客户关系及具体业务相关政策。
105试述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
答: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清理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是否有正当理由,是否经有关技术部门监督,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和转销是否经授权批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固定资产情况是否长期挂账,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建议作适当调整4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106试述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
答:营业成本审计是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记录的营业成本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营业成本记录是否完整;确定营业成本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营业成本记录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营业成本的内容是否正确;确定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是否配比;确定营业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 107试述确定复核人员的原则。 答:由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执行的工作。在复核项目组成员已执行的工作时,复核人员应当考虑:工作是否已按照法律法则、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重大事项是否已提请进一步考虑;相关事项是否已进程适当咨询,由此形成的结论是否得到记录和执行;是否需要个改已执行工作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已执行的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结论,并得以适当记录;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适当;业务程序的目标是否已实现。
108什么是内部控制?注会是否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答: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a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b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即经济有效的使用企业资源,以最优方式实现企业是注会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便于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得出的审计结论进行有效复核与评价。如果时间拖延过久,注会可能会遗忘某些事项,使得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能全面反映注会所执行的审计工作。(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会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在会计师事务所接受监管机构的执业质量检查时,或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时,审计工作底稿能提供证据,证明事务所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