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倍子粉敷脐联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内服治疗矽肺盗汗的疗效观察

2024-03-22 来源:易榕旅网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年5月第25卷第3期May 2018 Vo1.25 No.3 2.4统计学方法·413·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 7.0软件进行统计 五倍子粉敷脐联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内服治疗矽肺盗汗的疗效观察 范槐芳,李海燕,王丽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盗汗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失密而引起的 汗液外泄;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 。盗汗这一病 症,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作为症状而伴随其他疾病的过 程中心]。矽肺属中医“肺胀”范畴,肺虚及肾,肾阴不足,肺 肾两虚,可引起盗汗,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引起失眠、焦虑、 抑郁等,对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矽肺盗汗的治疗,西医方面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本科室经多年临床研究采用五倍子粉外敷神阙穴联合六味 地黄丸加减内服治疗矽肺盗汗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 结如下。 l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O16年6月在本院职业病科住院的 矽肺盗汗患者中医辩证属肺。肾两虚证60例。纳入标准:1) 符合矽肺诊断,依据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 ,中 医辨证符合肺肾两虚证诊断 ;2)年龄45—80岁;3)知情 并同意;4)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因肺结核、 风湿病、甲亢等非肺肾两虚引起的盗汗;2)对外敷神阙穴不 能接受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 患及精神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入选的60例患者分成对 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例;年 龄35~85岁,平均年龄(63.2±12.6)岁;平均病程(22.5± 5.6)月。观察组均为男性;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64.8 ±16.6)岁;3z均病程(24.1±4.8)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 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 治疗方法对照组: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2 g、怀山 药15 g、山茱萸10 g、丹皮lOg、茯苓12 g、泽泻lO g、甘草6 g、 知母15 g、地骨皮l5 g、生地12 g、补骨脂15 g、地龙15 g),水 煎内服,7 d为1疗程。观察组:五倍子粉外敷神阙穴加六味 地黄丸加减内服。取五倍子粉6 g,加少量食醋,调成面团成 圆饼,放于专用贴剂中,敷于神阚穴,留药6 h,每天1次;六 味地黄丸加减内服同对照组,7 d为1个疗程。 2.2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疗效标 准拟定…。治愈:汗止,其他症状消失;好转:汗出明显减 少,其他症状改善;无效:出汗及其他症状均无变化。 2.3睡眠评分睡眠正常(0分);轻度失眠(1分):不易入 睡,一日睡眠小于5 h;中度失眠(2分):难睡易醒,一日睡眠 小于4 h;重度失眠(3分):难睡易醒,心烦难睡,睡眠小于 3 h 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2013ZB094) 与对照组比较,#尸<0.05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s,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矽肺病是由于人体长期大量吸人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 起的以肺组织广泛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早期症 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易出现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易并 发肺结核、肺部感染、肺气肿等并发症,直接危害患者的生 命。矽肺病属中医学“肺胀”“喘证”“咳嗽”等范畴,肺病日 久“母病及子”导致肺肾两虚,阴精亏虚,虚火内生,阴津被 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导致寐中汗出、醒来自止即“盗汗”。正 如《医学正传·汗证》云:“盗汗者,寝中通身如浴,觉来方 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 阴降火”。笔者结合本病病因病机采用五倍子粉外敷神阙 穴结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内服治疗矽肺盗汗患者,取得满意 疗效。 神阙穴位于脐部,脐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有扭转上 下,调治百病的作用 ,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江海, 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联络五脏六腑 J。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有敛肺、止汗、固精 等功效。醋味酸性温,能收敛止汗,有助于药味挥发,增进机 体吸收。因此,醋调五倍子外敷神阙穴具有收涩敛汗作用。 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滋阴补肾,在此基础上加知母 苦,寒,入肺、肾经,清热除烦,泻肺滋肾;地骨皮入肺、肝、肾 经,清热凉血、滋阴、退骨蒸劳热;生地入肝、。肾经,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补骨脂补肾纳气;“久病人络”故加地龙通经活络 兼以平喘;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兼调和诸药。诸药相合 滋阴清热止盗汗、同时平喘纳气。六味地黄丸加减内服与五 倍子粉贴敷神阙穴联合应用,两者相辅相成。 本文观察结果可见,观察组治疗盗汗的有效率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睡眠 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选择五倍子粉贴敷神阙 穴加六位地黄丸加减内服对治疗矽肺患者盗汗证属肺肾丽 虚型疗效快速、取穴方便、经济安全,易被患者接受,具有一 定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414·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年5月第25卷第3期May 2018 Vo1.25 No.3 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便秘的诊断标准按罗马Ⅲ标准 分为I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2—33. 级:排便费力,想排而排不出大便,排便频率减少或排便不尽 感,排出干球状便、硬便;Ⅱ级:排便次数<3次/周,排便量 <35 g/d或1>25%以上时间有排便费力感;UI级:全胃肠道 或结肠传输时间延长。 [2]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35 436. [3]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尘肺病[M].jB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9—78.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M]. 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99. 1.3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 性肿瘤;2)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3)持续应用阿片类药 物镇痛治疗;4)服用阿片类药物之前无便秘史;5)能理解并 [5]刘辉,孙玉勤,神阙穴经皮给药护理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 恢复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48—549 [6] 孙磊,葛宝芬.耳穴埋豆、神阙穴贴敷、穴位按摩联合综合护理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2上): 153—154. [7] 宫锦汝,朱丹烨.针刺神阙穴的可行性探讨[J].江苏中医药杂 志,201l,43(4):62—63. (收稿日期:2017一O1—16) 穴位包埋防治阿片类药物 相关便秘39例 章黎,林友燕,方晓 (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310022) 慢性癌性疼痛作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症状,极大影响患者 生存质量。阿片类药物可激活中枢阿片受体起到镇痛作用, 是治疗癌痛常用的药物。阿片类药物之所以会引起便秘,主 要是因为阿片类药物与肠道阿片受体结合,抑制肠蠕动,同 时还会增加肠壁平滑肌的肌张力并抑制协调性蠕动从而增 加非蠕动性的收缩 ,因此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胃肠道功 能障碍 J。阿片类药物相关便秘(OIC)是指接受阿片类药 物治疗后引起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 力、排便不尽感、硬便,OIC发生率为40%一100% 。这 类便秘会持续存在于阿片镇痛治疗的全过程,不仅是癌症患 者额外的痛苦,更是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瓶颈 。 。有效的预 防和治疗OIC可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 量,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本科室自2016年9月开展 穴位包埋防治OIC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16年10月—2017年1月病理 确诊恶性肿瘤且有慢性癌痛症状,医嘱予阿片类药物控制疼 痛的患者76例。76例患者意识清晰并能表述疼痛情况。 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 组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1±6.1)岁,平均病 程(41±6.22)月,其中肺癌l7例、胃癌8例、乳腺癌3例、肝 癌4例、结直肠癌3例、其他肿瘤4例。对照组男性23例, 女性14例,平均年龄(60±5.9)岁,平均病程(43±4.19) 月,其中肺癌15例、胃癌9例、乳腺癌5例、肝癌3例、结直 肠癌3例、其他肿瘤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 同意参与本研究者。 1.4排除标准1)经检查证实由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导 致肠道狭窄者,急性肠梗阻,习惯性便秘;2)处于可能影响 肠动力作用的治疗阶段,如放疗、化疗等;3)有急性呼吸抑 制、通气不足、支气管哮喘或肺源性心脏病代偿失调或合并 心、肝、。肾、脑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功能障碍者;4)因精神因素 或严重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调查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阿片类药 物控制癌痛,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临床应用与 管理》制定护理常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服药指导、饮食护 理、适当锻炼等。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与交班。对照组:遵 医嘱予常规治疗,便秘患者予缓泻剂杜密克乳果糖口服液 (生产厂家:Abbott Biologicals B.V.,批准文号:H20171057/ 355076,规格:15 mL/袋)15 mL/次,日3次日服。观察组:在 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足三里、天枢、大肠俞、腹结进行穴位包 埋治疗,穴位包埋选择的针具为一次性使用无菌揿针(图钉 型:规格是0.25 mm×2 mm)。运用语言沟通技巧,告知患 者穴位包埋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积极配合治疗。操作方法如下:1)解释埋针目的,以取 得配合;2)评估埋针部位皮肤,避开关节、破损及水肿处;3) 选择穴位:足三里、腹结、天枢、大肠俞;4)对所选定的穴位 进行按揉5—10次,穴位施压时使患者有酸、胀、痛、麻感为 准;5)穴位得气后按规范消毒皮肤,将揿针埋置皮内,表面 固定医用胶布,使紧贴皮肤。埋针时针体应垂直人体纵轴方 向;6)每3 d更换揿针:运用平衡起针手法,先四周胶布全部 掀开,再向上揭起胶布;7)教会病人埋针治疗期间可自行按 压针柄以增加穴位刺激量;8)治疗2周为1疗程,每周评估 治疗效果,1疗程结束予以总结数据。 2.2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治疗便秘临床指导原则》拟 定 。治愈:大便每日正常,便质为成形软便或糊状便,排 便困难及其他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排便次数每周4次 以上,间隔时间与便质接近正常;有效:排便次数比原来每周 增加1次以上,或便质干结改善;无效:排便情况与伴随症状 治疗前后基本不变。 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 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3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