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语选备课用书-论诗礼乐

2020-03-17 来源:易榕旅网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上)论语选备课用书 论诗礼乐 1

论诗礼乐

语译

孔子说:“读诗可以鼓舞心志,让人兴起向善的品德;学礼可以端正行为,懂得立身处世的道理;习乐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

研析补充

孔子曾用“思无邪”来概括诗经的内容特质,认为诗篇的创作是本于诗人纯正的情感,因此读诗最容易深入人心,使人兴起向善的意志。

尧曰篇:“不知礼,无以立也。”一个人学礼后,在日常起居方面,诸如洒扫、进退、应对等细节,都能合乎节度,不会踰越规矩。

孔子非常喜好音乐,在齐国闻韶时,他用“三月不知肉味”来赞叹韶乐的美好。此外,从“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也可以看出他是个K歌大王。孔子认为用音乐教化百姓,使人的德性、社会的风俗,都能止于至善,所以他说:“成于乐。”

语译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你父亲那儿,有听过特殊的教诲吗?”伯鱼答道:“没有。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前走过去。他叫住我问道:‘学诗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父亲说:‘不学诗,就无法与人应对!’我退下后,便去学诗。又有一天,父亲又一个人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前走过去。他叫住我问道:‘学礼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处世!’我退下后,便去学礼。只听过这两件。”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却得知了三个道理:知道学诗的好处、学礼的重要,又知道君子不偏私厚爱自己的儿子。”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上)论语选备课用书 论诗礼乐 2

研析补充

张栻论语解:“圣人竭两端之教,于亲疏贤愚以异也。其告门人固尝曰:‘兴于诗,立于礼。’而此语伯鱼亦先之以学诗,次之以学礼,学之序,固当然也。‘不学诗,无以言’,易其心而后能言也;‘不学礼,无以立’,谨其节而后有立也。陈亢初疑伯鱼之有异闻,及闻斯言,乃亦夫子之所以教门人者,故有远其子之言,谓不私其子也。味伯鱼答陈亢之辞气,则亦可见其熏陶之所得矣。”

课文参考资料

(一)孙过庭命名之由来

因为本章的关系,后来以“庭训”作为父教的代词,又称“过庭之教”、“趋庭之教”。唐代写书谱的书法家孙过庭,其取名即源于此章。

(二)伯鱼命名之由来

孔子二十岁得子,鲁昭公送一条珍贵的鲤鱼祝贺,因此孔子将儿子取名孔鲤。孔鲤早年师从父亲,在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他在家奉养母亲亓官氏。据曲阜县志载,鲁哀公曾以厚礼召他出仕,但他看到世道无常,故婉言谢绝。孔鲤过世后,孔氏子孙祭祖时,不用鲤鱼而用鲫鱼等代替,且改称鲤鱼为“红鱼”,正是避讳孔鲤的名字,这种风俗至今仍流传于曲阜一带。

语译

孔子说:“弟子们!何不去学诗呢?诗可以使人激发向善的心志,可以考察政教得失,可以使人和睦相处,可以抒发忧怨;从近处来说,可以学得侍奉父母的道理;从远处来说,可以学得侍奉君上的道理;还可以多认识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上)论语选备课用书 论诗礼乐 3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言学诗之益处

研析补充

*学诗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认为学诗可以扩大知识面。据清 顾栋高 毛诗类释统计:诗经中出现的谷类有二十四种,蔬菜有三十八种,药物有十七种,草有三十七种,花果有十五种,木和鸟各有四十三种,兽有四十种,马的异名有二十七种,虫有三十七种,鱼有十六种。可见其积累知识的广博,因此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语译

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把政事交付给他,却不能完成任务;派他出使各国,又不能临机应变,懂得应对。这种人虽然读了很多诗篇,又有什么用呢?”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学诗贵在通达应用

事例补充

*华定“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鲁昭公十二年,刚即位的宋国国君,派华定到鲁国聘问,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鲁君设宴招待他,席间大臣为他赋诗经蓼萧,表示感谢与祝福,但华定听不懂,也不能赋诗应答。一个使者奉派国外,别人为他赋诗并给予赞美,他既听不懂,也不知答谢,因此未能圆满达成外交任务,实有愧于职守。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上)论语选备课用书 论诗礼乐 4

研析补充

孙奇逢四书近指:“诵诗读书,所以经世致用,嘘古人已陈之迹,起今日方新之绪,方是有用之学,乃有诵诗三百而拙于言,所谓儒生俗士,不达时务者也。”

语译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贵而能不骄傲,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不如贫困而能乐道,富贵却能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说:‘像整治骨角与玉石般,要不断地切磋琢磨。’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像这样才可以和你谈诗了!告诉你一件事,就能悟出其他的道理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进德当精益求精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端木赐能举一反三,推悟有得

事例补充

“吮痈舐痔”比喻谄媚之徒逢迎阿顺权贵的卑鄙行为,出自庄子列御寇的寓言: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曹商的人向庄子夸耀自己凭借辩才,得到秦王百辆马车的赏赐。庄子看不惯他以谄媚得到富贵,便说:“听说秦王有病召医诊治,能使脓疮溃散的,赏车一辆;能用嘴舐痔疮的,赏车五辆。你所做的一定比舔痔疮更恶心,不然怎能得到这么多赏赐呢”

像曹商这样的行径,在历史中确有其人,汉代的邓通就曾经为汉文帝吮疮而得到富贵。邓通身为大臣尚且如此,要一般人“贫而无谄”、“贫而乐道”,谈何容易?所以孟子说,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算是大丈夫。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上)论语选备课用书 论诗礼乐 5

按 讲“贫而无谄”时可补充。

语译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问得很好啊!礼节,与其排场奢侈铺张,宁可俭约朴实;丧事,与其只注重仪式的隆重周全,宁可内心哀戚。”

○4易:治,在此指办理丧事时,只重丧礼仪式,而无哀痛之情。

补注“易”有三解:(1)治,谓只重仪式而无哀痛之情;(2)和易,谓无哀痛之情;(3)简易,谓过于简略。三解皆可通,而以第一解较周备。

事例补充

(一)礼宜重质不重文

礼记檀弓篇记载,鲁国童子汪踦因抵抗齐兵为国捐躯,鲁国人想不用“殇礼”(童子葬礼)埋葬汪踦,就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能拿起武器保卫国家,即使不用殇礼,不也是可以吗?”汪踦虽是个小孩,但他做的是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用大人的丧礼来葬他,当然是可以的。由此可看出,孔子认为礼可以因事、因时而制宜,不必拘泥形式。

(二)子夏丧明之痛

子夏死了儿子,因悲伤过度哭瞎了眼睛。曾子前往吊丧,曾子哭,子夏亦哭,说:“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责:“你的父母过世时,都没有如此悲伤;死了儿子,竟然哭瞎了眼睛,怎能说你没有罪过呢?”子夏投杖而拜,说:“我知道自己的过错了。”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上)论语选备课用书 论诗礼乐 6

按 孔子认为丧事不必讲求仪式铺张,而要内心哀戚,但过度哀痛而损害身体,亦是不妥。

语译

孔子说:“礼啊礼啊!哪里只是指玉帛这些礼器呢?乐啊乐啊!哪里只是指钟鼓这些乐器呢?”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的真精神在于敬与和,而不是外在的虚文

研析补充

皇侃义疏引王弼曰:“礼以敬为主,玉帛者,敬之用饰也。乐主于和,钟鼓者,乐之器也。于时所谓礼乐者,厚贽币而所简于敬,盛钟鼓而不合雅颂,故正言其义也。”又引缪播曰:“玉帛,礼之用,非礼之本;钟鼓者,乐之器,非乐之主。假玉帛以达礼,礼达则玉帛可忘;借钟鼓以显乐,乐显则钟鼓可遗。以礼假玉帛于求礼,非深乎礼者也;以乐托钟鼓于求乐,非通乎乐者也。苟能礼正,则无持于玉帛而上安民治矣。苟能畅和,则无借于钟鼓而移风易俗也。”

问题讨论

一答:1.持续性的推行礼貌运动。2.读好书,做好事,说好话。3.落实心灵改革工作。4.改善社会风气。5.加强公民教育。

二答:因为诗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学过诗经的人,就可以言之有物,此外诗经一书中,也教导人许多应对进退酬酢之方,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三答:如子贡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句,来说明他了解孔子对他的期盼,希望他在德业方面,能够精益求精。

高中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上)论语选备课用书 论诗礼乐 7

四答:音乐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增进我们生活的情趣,它可以引起人类心灵的共鸣,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

五答: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足见自古以来,人们在办理婚丧喜庆方面,很难合乎礼制。但在人生大事方面,要处理得无憾,我觉得隆重敬慎的态度是必要的,至于其他的繁文缛节,就可以与时推移,而不必拘泥于旧有的俗尚了。

六答:1.建音乐厅、国家剧院,提供绝佳场所,让人民接受艺术的洗礼。2.举办大型的露天音乐会,或各种地方戏曲的表演,陶冶民众的性灵,增加民众生活的情趣。3.加强美育和德育。4.定期举办各种相关的演讲和展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