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分层作业)(解析版)

2021-08-16 来源:易榕旅网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分层作业

一、基础巩固

学完《古代诗歌四首》,班级拟开展“走进古代诗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小语准备了下面一段文字作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帮她判断。

曹操东临碣石观看沧海,看“水何dàn dàn,山岛sǒng zhì”,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在柳絮落尽、.杜鹃啼叫的季节,李白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王湾行舟于绿水之中,只见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顺风行船,船帆高高悬挂;夕阳西下,飘零天涯的游子面对着苍凉xiāo sè的深秋暮色内心凄楚悲怆,思乡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她注音。

碣石( ) 啼叫( ) 涨满( ) ...【答案】jié tí zhǎng

(2)语段中有三个词语小语不会写,请帮她书写

dàn dàn( ) sǒng zhì( ) xiāo sè( ) 【答案】澹澹 竦峙 萧瑟

2.小科对本课涉及的文学常识整理如下,但有一项不正确,请帮他找出来。(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C.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D.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不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3.学完本课,小强把诗句按季节进行了归类。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物,在季节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 B.杨花落尽子规啼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枯藤老树昏鸦

【答案】D

【解析】A、B、C三项描写的都是春季的景物,D项描写的是秋季的景物。

4.学完本课,小阳对重点字词释义进行了整理,请帮他完成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 (2)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

临:____________ 澹澹:__________ 竦峙:__________

(4)海日生残夜 生:____________ (5)乡书何处达 书:____________ (6)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__________

【答案】(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升起 (5)信 (6)形容悲伤到极点

5.为了更好的朗读,小科把下列诗句进行了节奏划分,但有一项不正确,请帮他找出来。(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小桥/流水/人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朗读节奏需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B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下面是小海进行的诗句整理表格,请帮他完成表格填写。 水之形 古诗词名句 ① , 马致远《天净溪 , 沙·秋思》 。 ③ , ; 海 , 。 ④ , 潮 。

出 处 水 之 韵 溪水潺潺,回荡着旅人的② 海水滔滔,诉说着将相 曹操《观沧海》的豪情壮志 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水宽阔,展现着心态的乐观豁达

【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2)无限乡思

(3)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二、能力提升

1.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6分)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观沧海》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是诗人征战途中所作,开篇点题,“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后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B.诗人登临高处,俯视大海,心情像沧海一样不平静。借想象中的山岛草木来点染、衬托大海的浩瀚壮阔、生机勃勃。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想象奇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D.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基调苍凉慷慨,意境开阔,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答案】B

【解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都是实写,而非“想象中的山岛草木”。故选B。 (2)[陕西中考]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2分)

【答案】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或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2分,通过比较,讲出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所描绘画面的理解。作答此题,关键是分析“洪波”与“波浪”在表达效果

上的差异。“洪波”指巨大的波浪,“洪波涌起”能够突出沧海的波澜壮阔;“波浪”指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波浪涌起”只是描绘出沧海起伏涌动的景象,并不能体现海水涌动的波澜壮阔的气势。

(3)[陕西中考]《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2分)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答案】示例一: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示例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2分,能结合乐器音色特点与诗歌风格特点或诗人感情阐明理由即可)

【解析】 本题以为诗歌选择配乐乐器的形式,考查对诗歌主旨及风格特点的把握。

第一步:整体把握诗歌主旨及风格特点。《观沧海》一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诗歌用浪漫主义的笔触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以及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从整体上看,诗歌具有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艺术风格。

第二步:分析所给乐器的音色特点。

笛子:清脆、圆润、嘹亮→ 不适合作为配乐乐器 古筝:古朴、刚劲、悠扬→ 适合作为配乐乐器 唢呐:明亮、高亢、粗犷→ 不适合作为配乐乐器 编钟:庄重、洪亮、悠远→ 适合作为配乐乐器 二胡:柔美、圆润、通透→ 不适合作为配乐乐器

第三步:作出选择,结合乐器特点与诗歌风格特点或诗人感情阐述理由。 2.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 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与两岸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高悬挂”,由此可知,C项“春潮渐退”表述有误。

(2)小语默写《次北固山下》时,把“生”写成了“升”,她觉得用“海日升残夜”也讲得通。请你从炼字的角度向小语解释一下“海日生残夜”一句中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2分)

【答案】 “生”是诞生、出生的意思,在诗中是“孕育”的意思,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日”以人的情态;并且“生”与下句的“入”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使“海日”和“残夜”以及“江春”与“旧年”这两组不相干的事物有了联系。“升”是上升、升起的意思。“海日生残夜”形象地描绘了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的画面,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升”不能表现出这一深刻的含义。(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海日生残夜”的意思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这不仅是描绘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场景,更是说残夜将海日孕育其中。“生”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朝阳即将“诞生”的景象;并且“生”与下句的“入”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使“海日”和“残夜”以及“江春”与“旧年”这两组不相干的事物有了联系。诗人把“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昼夜轮回、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升”不能表现出这一深刻的含义。

(3)一位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作“燕”还是“雁”。请你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材料,帮助这位同学进行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此处应写作“ ”字,理由是 。

【答案】雁 王湾诗句表达的是离家日久,羁旅漂泊产生的思乡之情。韦庄诗句中写因秋雁南回,想用归雁来传递家书却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与王湾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相同。

3.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2分)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C

【解析】本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A项诗句描写的是夏季;B项诗句描写的是秋季;C项诗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D项诗句描写的是冬季。故选C。

(2)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答案】首句以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流露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3)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明月”在诗中扮演什么角色?(2分)

【答案】“明月”扮演了知心人的角色。“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托月寄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2分,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中,李白将自己的情感投射给明月,让明月承载他的思念和牵挂。而明月作为诗人的知心人,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远方的王昌龄,让友人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谊。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明月人格化,使得明月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物,更是一个富有情感的象征。这种奇特的想象将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4.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元代学者周德清称此曲为“秋思之祖”,小湖认为“小桥流水人家”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与“断肠人”的情感表达冲突,请你解答小湖的困惑。(2分)

【答案】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1分)“小桥流水人家”营造了宁静祥和的氛围,而作者是“断肠”游子,表达了深重的思乡之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小桥流水人家”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联系“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知,作者此时正远离家乡,浪迹天涯,面对温馨的家居场面,以乐景衬哀情,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思乡之情。联系“枯藤老树昏鸦”可知,作者先看到了枯败凋零的凄凉之景,后遇炊烟袅袅的温馨之景,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作者羁旅天涯、漂泊无依时的思乡之情。

(2)小宁给《天净沙·秋思》配了两幅插图,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一幅,并说说你选择这幅插图的理由。可从画面中的景物、画面营造的氛围两个角度回答。(2分)

【答案】示例:A(1分)理由:A图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等景物,共同刻画了一幅深秋村野图。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骑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符合《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氛围。(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与画面氛围。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析即可。A图中的景物有一棵枯藤缠绕的老树,有小桥流水,远处有几户炊烟袅袅的人家,有一人骑着一匹瘦马,与《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意境相符。B图中有发芽的柳树、春水、远山等春天的景物,不符合《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意境。故选A。

(3)班级准备组织“古代诗歌中的悲秋情怀”主题探究活动,你觉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曹操的《观沧海》两首作品中,哪一首能入选此次主题探究活动?请结合作品阐述理由。

【答案】《天净沙·秋思》能入选此次主题探究活动。《观沧海》这首诗虽然描写了秋景,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并未体现悲秋情怀。《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达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深切思乡之情,符合探究活动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秋日波涛汹涌的大海能够吞吐日月的雄伟景象,抒发了作者想要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深秋晚景图,让天涯游子牵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环境中,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三、素养拓展

【2024浙江温州调研改编】为检测AI夏鼐的思维运行,请你参与设计“AI夏鼐思维测试单”。(14分)

AI夏鼐思维测试单 测试目的:以“探究‘水潺潺’意象的内涵及作用”为任务,检测AI夏鼐的思维运行。 ◎输入信息 输入与“水”相关的古诗文。 ①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谢逸《社日》) 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③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王籍《入若耶溪》) ④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⑤故园自有好河山,羁旅他乡两鬓斑。昨夜梦中游雁荡,醒来犹觉水潺潺。(夏鼐《忆故乡温州》) ...⑥重经四皓庙(其二) [唐]许浑 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 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常在水潺潺。 ...【注】①四皓:秦汉之际隐居商山的四位白发贤者,他们躲避秦朝暴政又不应刘邦征召。

◎运行测试

(1)【运行指令一】在信息中,筛选以叠词修饰“水”的诗句,概括叠词的作用。(4分)

AI夏鼐: 【答案】【示例】以叠词修饰“水”的诗句有①②③⑤⑥。我从中发现,叠词可以强调水在声音、颜色、形态等方面的特征;叠词可以营造别样的动态意境;叠词可以传达作者无尽的情思;叠词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美。(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①中“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②中“瑟瑟”用以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③中“悠悠”一词状写溪水向远方伸展时旷远无边的景致,⑤⑥中“潺潺”形容流水的声音。由此分析可知,运用叠词可以强调水在颜色、声音、形态等方面的特点,能够营造别样的动态意境,能够传达作者的情思,同时可以增加诗歌韵律美。

叠词的表达效果:①增强韵律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②起强调作用,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使内容表达更丰富,强调写作对象的某一特点,从而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2)【运行指令二】定位具体诗文,探究加点词“水潺潺”意象的内涵及作用,输出结论。(6分) 【答案】本题采用分层赋分。

第一层(5~6分):能结合两句包含“水潺潺”的诗文,理解该意象的内涵,以及它在造境方面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体悟诗歌情感,从而深入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哲思。

【示例一】“水潺潺”是一个富有美感和韵味的古典意象,能触发人们不同的感性体验和理性体悟,体现了人们对杳远深幽、怡然自在的心境的追求。

在诗歌中,这个意象有造境、传情、寄思的多重作用。它很好地描摹了山间清流的清越之声,能够营造出杳远自在的意境,洗涤人的心灵,引发读者美的联想。同时,诗人们借此意象,抒发了或闲适怡然,或寂寂怀想的心境。有时还能以“水声潺潺,亘古常在”的自然之理寄寓内心的无限慨叹和无尽情思。

【示例二】在《忆故乡温州》中,作者梦醒后仍能听见故乡雁荡山的潺潺流水声,让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想;在《重经四皓庙(其二)》中, “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山深人寂的幽静氛围,寄托了作者安然闲适、隐居山林的志趣,更寄寓了纵然世事变迁,白云清水恒久不变的自然之理。

因此,“水潺潺” 是一个富有美感和韵味的古典意象,能触发人们不同的感性体验和理性体悟,有着造境、传情、寄思的多重作用。

第二层(3~4分):能结合包含“水潺潺”的诗文,基本理解该意象的内涵,以及此意象在造境、传情、寄思中的任意两层作用。

【示例三】“水潺潺”是一个美好的,能够触发人们闲适内心的意象。“水潺潺”这个意象描摹了山间清流的清越之声,能够营造出杳远自在的意境,洗涤人的心灵,引发读者美的联想。同时,诗人们借此意象,抒发了或闲适怡然,或寂寂怀想的心境。

【示例四】“水潺潺”是一种美好的自然现象,能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诗人们借“水潺潺”意象,抒发了或闲适怡然,或寂寂怀想的心境。有时还能以“水声潺潺,亘古常在”的自然之理寄寓内心的无限慨叹和无尽情思。

【示例五】“水潺潺”这个意象不仅营造了清幽自在的山间意境,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悠长情思。如在《忆故乡温州》中,作者梦醒后仍能听见故乡雁荡山的潺潺流水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想。在《重经四皓庙(其二)》中,“水潺潺” 营造出一种山深人寂的幽静氛围,寄托了作者安然闲适、隐居山林的志趣。

第三层(1~2分):对“水潺潺”内涵的理解有偏差,或只理解其在造境或传情方面的一方面效果,或只能结合包含“水潺潺”的一句(首)诗文,理解其表达效果。

【示例六】“水潺潺”营造了清幽自在的山间意境,为诗人在山中行走的过程增添了听觉体验。

【示例七】“水潺潺”这一意象能够更好地抒发诗人的情感。在《忆故乡温州》中,作者梦醒后仍能听见故乡雁荡山的潺潺流水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想。

【示例八】在《重经四皓庙(其二)》中,“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山深人寂的幽静氛围,寄托了作者安然闲适、隐居山林的志趣。

【运行指令三】

A版本:迁移以上思维运行过程,探究其他古典意象的内涵及作用。 B版本:运用“水潺潺”意象探究结果,输出《忆故乡温州》的鉴赏报告。 ◎测试调控

(3)根据测试目的,你认为运行指令三中A、B哪一版本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示例】A版本更合理,在本次测试中,AI夏鼐在输入信息的基础上,先筛选以叠词修饰“水”的诗句,概括出叠词的作用,再运用新生成的知识,进一步探究“水潺潺”意象的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AI夏鼐已经掌握了分析古典意象的一般策略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同类任务中,可以进一步验证AI夏鼐的思维运行。(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测试目的——以“探究‘水潺潺’意象的内涵及作用”为任务,检测AI夏鼐的思维运行可知,此次测试的目的是检测AI夏鼐的思维运行。根据运行指令一可知,AI夏鼐已经能够筛选以叠词修饰“水”的诗句,并且能够概括出叠词的作用;根据运行指令二可知,AI夏鼐已经在之前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探究出“水潺潺”这一意象的内涵和作用,运行指令三应对这一探究结果进行举一反三,看看AI夏鼐能否对其他古诗文进行鉴赏,以达到检测AI夏鼐的思维运行的目的,所以A版本运行指令更合理一些。B版本所提到的“输出《忆故乡温州》的鉴赏报告”与此次测试目的的关联度不高,因此A版本更为合理。

诗词鉴赏《忆故乡温州》

《忆故乡温州》以深情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温州的深深眷恋与思念。诗的首句“故园自有好河山”,以宏大的视角展现出温州美丽的自然景色,透露出作者对故乡的自豪之情。接着,“羁旅他乡两鬓斑”,笔锋一转,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岁月的无情。然而,即使在梦中,作者仍心系故乡,“昨夜梦中游雁荡”,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尾句“醒来犹觉水潺潺”,以对听觉的描写,巧妙地将读者带入温州的山水之间,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对思念故乡之情的完美诠释。

诗词鉴赏《重经四皓庙(其二)》

《重经四皓庙(其二)》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四皓庙的静谧与历史的沉淀。首句“避秦安汉出蓝关”,直接提及四皓的历史事迹,他们为了逃避秦朝暴政而入商山,为安刘汉而出蓝关,象征着智慧和决断。次

句“松桂花阴满旧山”,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展现了四皓庙环境的幽雅与古朴,松桂的香气弥漫在旧山之间,仿佛能够穿越时光,令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末两句“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常在水潺潺”,通过描绘白云悠悠、水声潺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四皓高尚情操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历史和自然的完美融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