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2024-05-07 来源:易榕旅网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9T11:53:04.5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9期 作者: 张玉娇

[导读] 探究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成因,尝试发现提出解决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可行性的方法措施。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苏家店镇中学 154341

摘 要:目前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意愿不高,对待学习的态度消极,自信心不足。总是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放弃总比努力来的容易。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探究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成因,尝试发现提出解决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可行性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学习心理 特点原因 对策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学习动机的盲目性较强。农村中学学生大部分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上高中,为了考大学,或者是我学不好没关系,早一点走入社会可以更早的挣钱,比有的大学生毕业还找不到工作强多了。学生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我价值意识淡化、盲目性较强。

2.农村中学生都有自己“最不喜欢的课程”,喜好明显。很大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对于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的学习较感兴趣,例如数学、语文、物理等等学科,而对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兴趣缺乏。从而在时间的分配上对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时间精力较多,而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时间精力较少。由于喜好的影响,出现严重的偏科。

3.学生的惰性心理严重。对待学习总是觉得很累,什么都很多、什么都很难,总想用手机找答案,总觉得这样可以很快的解决难题,找完答案不求甚解,认为这样就会了,从而知识掌握不牢、成绩不理想。周而复始就加重了惰性心理,一提学习厌恶情绪就会产生,认为做什么都比学习舒服。

4.缺乏自信、压抑、耐挫能力差,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学习的坚持性。由于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主要还是以学生分数作为主要量化的依据,致使学生面临的各学科的学习任务、考试压力就相对的比较大。由于成功的体验较少、压力大,导致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低。

二、造成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原因

1.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经济水平相对不高,缺乏文化氛围,大部分农民还处于低级需要阶段,所以对教育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正确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认识,进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动力与许多心理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动力又是推动学习行为持续进行的发动机,所以,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讨厌一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紧密相关,不同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学生的喜爱程度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科。二是与一些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以及价值紧密相关,这与课程在中考所占的分值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分值越高越重视。

3.学生的惰性心理受农村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有很重要的影响。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的态度,总是在认为我都没有学好,我的孩子会好到哪去为借口,顺其自然。父母的放任直接导致孩子对学习不重视,学习动力下降。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惰性心理逐渐产生。

4.抗挫折的心理能力比较低,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不是想着寻找方法战胜困难,而是采取放弃的逃避策略,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世界是灰暗的、一无所成的,觉得自己事事做不好、处处不如人,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没努力的行动,就已经给自己估计出最终的结果是失败,努力也是徒劳,继而放弃认真努力。经常性的体验失败,否定了自我的价值、怨天尤人,失去了体验学习快乐的享受,抗挫折的心理能力越来越低。三、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的对策

1.要多和家长沟通,向其传播教育的价值和孩子的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教育的价值,使其对教育的作用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家长正确对待教育以后,才能对学生有较合理的期望并且给予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学习动力强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学习,对学习有兴趣。

2.改变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地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借助多媒体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加强心理类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与学生角色转变的关系。老师尊重学生固有的人格,重点关注学生的性格、习惯、生活方式的差别,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创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使学生心理逐渐强大,健全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

3.学生的惰性心理受农村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有很重要的影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惰性心理是阻碍学生成长的最大绊脚石,也是学生成长的推进器,战胜了他就会获得坚强的意志,被他征服就会失去信心。作为教师要积极的帮助学生战胜惰性,具有坚强的意志,毅力的心理品质,这样才会在学习上以及其他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提升自信心、增强生活的幸福感。

4.提高学生应对挫折能力,使学生具有坚韧的心理素质。利用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阴影,明确自我价值,慢慢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变化,对于实现新课改的素质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无条件接纳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心理起点再高一些,既有利于学习进步也有利于人格的发展,也实现了教育的目标,造就高素质、高文明、身心健全的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