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特点:①阶级性。②正误性。③时效性。④表述性
政策的三要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
政策科学: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
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府对农业实行干预的内容包括:
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
2、提供农业信贷服务
3、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
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
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
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
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
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
2.委托一代理理论
3.组织行为理论
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
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决策模型
三、系统模型四、过程模型五、精英模型
农业政策的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中国的农业政策目标:
1、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3、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
4、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美国农业政策目标: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增加和稳定农场收人(农产品补贴)、
3、增进社会福利、
4、农村发展
欧盟农业政策目标:
1、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农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
3、稳定农产品市场
4、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转基因食品)
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
农业政策手段体系:
经济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行政管制手段: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手段等
法制手段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价格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政策或结构政策手段
农业政策执行模型:
1.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2.浴盆模型
3.互动模型
4.循环模型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四大因素。
浴盆模型: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其失效可分为三阶段:早期失
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
互动模型:政策执行过程是执行组织和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手段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二者相互调适的程度。循环模型:执行过程包括三个不同阶段:1、纲领发展阶段2、资源分配阶段3、监督阶段三个阶段是相互循环的,而非直线单向的过程;同时,循环过程亦必受到环境条件的冲击与影响。
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1.农业政策方案评估2.农业政策执行评估3.农业政策效果评估(1)农业政策影响评估(2)农业政策效率评估农业结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产品等的构成及其比例,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业领域的分配比例。
农业结构政策的具体目标:
1.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2.实现对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2)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
3)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农业经营规模: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营环境下,为获得最佳的产出规模而尽可能投入适量的生产要素,并使诸生产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以获取经济效益,国家应在兼顾微
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进行调控,以实现宏观综合效益。
实现农业经营规模的政策建议:
1、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加强和鼓励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
3、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
4、在资金上给农业以支持
5、加快和规范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6、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土地所有政策: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国家或政府就土地归谁所有、归谁支配的原则及规范,其实质是土地所有权在不同社会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分配原则及其形式。
农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内涵:要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使农民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
农业土地承包经营农户所享有的权利的性质:
权利义务的法定性
权利义务确立的民主议定性
权利义务关系的非对称性
农业土地承包经营农户所享有的权利的内容:1.自益权2.共益权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1)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
2)农业劳动力的区域转移政策
3)农业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政策
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措施:
1、引导农民从事开发性生产和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选择合适的农业技术类型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4、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概念: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价格政策和市场结构政策。
价格政策是指那些直接影响到价格水平高低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国内价格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
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不是影响价格水平,而是制约着市场参与者各方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影响市场透明度,关系到市场的组织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市场宏观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
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目标:
1.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
2.稳定或维持生产者价格,保证农民收入;
3.稳定或降低消费者的食品价格,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4.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
5.增加农产品出口,缓解外汇供给不足
6.通过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促进工业化
农产品流通政策手段:
1.国内价格政策手段(价格措施补贴措施数量管理)
2.对外贸易政策手段:出口鼓励措施进口限制措施限制出口和鼓励进口措施其它措施
3 市场结构政策手段:市场管制措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促进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措施、改善市场基础设施等
价格管制:1.限价政策2.支持价格政策3.双重价格政策
限价政策(最高限价):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制定一个最高价格,这一最高价格是能合法地向生产者提供的最高价格。(经济效益P173)
支持价格政策(最低限价):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加干预;如果市场价格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则政府就出面以最终消费者的身份按保证价格实行敞开收购,从而使得市场价格不会降低到这个价格之下。这个价格就称为保证价格或支持价格,这种收购称为干预性收购。
补贴措施:1.对农用工业品的补贴2.对食品消费的补贴3.对生产者的补贴、生产补贴:
1)直接补贴:差价补贴、休耕补贴、税收减免、低利贷款及拨款等形式
2)间接补贴: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收购和区域支持。
数量管理:
1.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限制
2.对市场供给量的限制
3.对消费量的限制
出口鼓励政策:1.出口补贴2.生产补贴
出口补贴:一种最常见的出口鼓励贸易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励出口以消除国内产品过剩或者换取外汇。
进口配额: 对进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是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的生产。
市场管制措施:1.垄断措施2.反垄断措施
农业财政政策:为实现农业的发展目标而调整农业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措施。
农业金融政策的政策手段:
1.农业信贷规模政策
2.农业信贷结构政策
3.农业信贷优惠政策
题型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3、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
4、农业政策手段:是实现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常用的主要农业政策手段有:借个和收入政策手段,农业发展或结构政策手段。一个政党或政府为实现农业政策所追求的若干目标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5、人力资源:是人类自身的社会生产所提供的作为经济资源的劳动力,或者说,它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
6、贫困:狭义贫困仅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贫困是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状态。广义贫困则不仅包括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等因素,即贫困者享受不到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所应该享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7、价格政策:指那些直接影响到价格水平高低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国内价格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
8、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
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9、农业政策评估:是根据某些公认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检查、衡量、评价,以判断具体的农业政策是否具有价值或有什么价值
1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11、市场结构政策:市场结构政策是指那些不是影响价格水平,而是制约着市场参与各方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状态,促进市场均衡价格的顺利形成,影响市场透明度,关系到市场的组织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各种措施。
12、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
13、支持价格政策:当某种产品市场价格过低时,政府采取干预市场价格,对价格水平予以支持的举措。
14、政策目标: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二、简答
(一)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
a、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c、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
d、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二)持续农业发展政策的内容:
1、因地制宜,分类知道,保护农地资源。
2、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并以资源优势为为基础实行农业生产主导功能分区,保证粮棉油生产,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专业化、基地化。
3、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落实增加科技投入,充实科技队伍,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强化农业科技研究,发展高科技农业,实行科技开发,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向科技型、市场型、外向型发展,成为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支柱。
4、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乡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二、三产业,形成支柱农业和反哺农业的投入、科技、服务等机制,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环境,为加快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三)可持续农业的主要特征
1、经济可持续性。指在经济上可以利用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
2、生产可持续性。指高产水平的长期维持着眼于未来生产率和产量。
3、生态可持续性。指农业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护。
4、社会可持续性。它是指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和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持续不断提供充足而优质的粮食等农产品,是可持续农业的一个主要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