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作者:王晶晶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4期
摘 要:互联网金融作为当代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业协作发展的产物,是现今推进我国甚至全世界金融业变革、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它在我国出现且发展的时间虽短,但却让我国变成当之无愧的互联网金融大国。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之一,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趋势,以致于金融风险评估和监控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这是限制我国金融业良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故而为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需在明确其类型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浅谈;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实质及类型
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资金借贷业务运行方式,即依靠互联网平台达到个人和个人、个人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银行、个人和银行相互间资金借贷目标的过程与形式。现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快速,除了更多个人开始选择和应用互联网金融,以P2P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同样似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金融在拓展金融服务,促新金融生态体系建构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过金融风险防范为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的影响也很大,以下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作出简要概述:
(一)技术风险。现代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取得稳步发展主要还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不过也相应的引发了网络安全、技术漏洞与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典型的即经病毒等人为程序完成计算机网络的入侵,经公共Wifi、钓鱼网站等进行资金盗取,个人信息截留与篡改[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示的数据显示,直至2016年12月全球受病毒木马程序感染的PC数量达2.47亿台,有1.08亿台安卓智能手机感染恶意程序,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深思。并且,我国90%基础软件、80%高端芯片都是从国外进口,此类硬件的使用可以说留了“后门”,直接威胁我国金融信息安全。
(二)操作风险。因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晚,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作为支撑,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现象,为交易信息定价、产品设计、与风险控制带来难度。基于主观视角看,为获得更大利润,互联网金融企业钻政策或监管盲区的空子获得不合法收益,如依靠股权众筹平台变相集资,客户备付金占用,跨界开展各类型金融业务。另外,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随意使用Wifi扫描不明二维码等均可能会引发操作风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信息风险。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传统金融发展带来了冲击,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取代商业银行支付业务,若无法进行经营理念与业务模式的调整,则会出现错位竞争现象,出现金融格局的调整和波动[2];第二、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2014年年底时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已达10万亿,直到2014年末,P2P网贷平台数量已有1500家,累计成交额在3000亿元以上,为2013年的3倍。并且相关行业从业者人员数量有39万,为200万家企业提供服务,带动的就业者数量达6000万人。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使用涉及面广,能够覆盖并服务于普通群体,而其中特有的普惠性与网络外部性使得该领域更易发生庞氏骗局等;第三、互联网金融换代快速,大量业务均为影子银行体系,会产生系统性风险与监管套利现象。
(四)监管风险。现有的法律法规无法妥善的解决互联网金融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以致于部分人专门抓合法和非法的灰色地带,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些监控盲点使得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管理策略
(一)增强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安全性。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公众供给便捷、高效的服务,故而要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管理应注重互联金融技术安全性的提高。基于软硬件着手进行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建构,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3]。从硬件方面来看应增加硬件设施资金投入,促使计算机性能提升,使计算机得到正常运行,同时应注重计算机稳定性的维持;从软件方面来看,应大力应用安全密匙与身份验证技术,做到网络门户的安全访问,如此能够避免不法分子非法进行网站登录。
另外,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快速发展之际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很迫切,直到2013年10月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涨幅在55%以上,岗位涉及到产品经理、互联网金融经理、产品研发等。同时,《2014上半年金融人才报告》由智联招聘旗下高端人力资源网站智联卓聘发布,其中就指出2014年上半年金融业在IT互联网人才受欢迎的岗位依次是软件工程师、互联网产品主管/经理、SEO/SEM、网络运营管理与手机软件开发工程师。电子商务及金融/互联网/证券等热门行业在2015年1月总共发布人才岗位需求55万余个,尤其是京东、阿里等电商企业,众筹网、宜信宜人贷等金融平台均将重点集中到人才争夺上。故而相关行业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提升,结合现下市场情况展开互联网金融综合人才培育,实现优秀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储备,进行完善培训体系制定,为不同岗位与职级员工供给“线上+线下”全面培训,为员工进行行业知识、专业知识学习,促其自身能力得到发展提供机会。
(二)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研究。互联网金融技术即借助大数据信息系统与平台开展业务,故而任何信息技术的使用均需和新的金融产品彼此适应。但我国现有的密钥管理技术、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和互联网金融需求不相适应,也就不得不从国外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与技术,使得金融风险、安全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大大提高。故而,应加大互联网金融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新兴技术以及设备等领域的突破性研究,集中技术人才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硬件上进行大型数据库建构,这是风险防范的一项关键举措。
(三)加强技术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属于一个高风险高收入行业,故而进行安全网络系统建构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互联网金融行业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并强化对门户网站的防护,经身份验证等形式展开网站安全访问,以防非法登陆等引起安全隐患[4]。典型的如阿里巴巴开启大数据来监测客户有无发生异常账户资金现象;云计算对安全记录展开第三方安全监督,避免客户在资金交易时出现经济损失。而余额宝所开发的安全软件特有的自我修复与更新功能对网络异常以及在线交易情况等展开全方位监管,用于保障资金安全。
(四)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规制度。我国应加快步伐进行互联网金融基础法律与监管体系建设,立法应具备时代性以及前瞻性,这样不仅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又可实现金融风险的防范,促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5]。需从如下三点着手推进:①进行互联网金融基本法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加快脚步进行《互联网金融法》制定,其中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概念、监督管理、信息披露等内容进行明确,更加清楚的界定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风险防范、准入门槛等,可再此基础上推进其它法规制度建设;②进一步深化对《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完善,其中增加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法规制度,使现有法规制度在互联网金融的空白得到弥补;③加快步伐推出《网络购物条例》《网络借贷行为规范指引》等法规制度的完善,明确当事各方法律权利、义务与地位等,进行风险防范控制,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总之,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风险与机遇并存,必然需要金融企业结合国内外社会发展具体情况,树立正确的互联網金融管理意识,注重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使金融企业得到稳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琳,蓝佳林,韩雪.大数据时代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01):43-45.
[2] 刘红,何军.金融创新: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防范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332-333.
[3] 王誉洁.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应用的风险和防范对策[J].中国市场,2020(04):190-1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