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审计程序的新规定

2024-02-17 来源:易榕旅网
审计程序的新规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进步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充分保障被审计对象的正当权益,修订后的《审计法》对审计程序作了一些新的规定,主要是增加了审计通知书投递的例外情形,提出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的概念并明确了其编审程序,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确定为对外发表审计意见的文书,规定了审计机关审议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的程序等。 审计通知书投递的例外规定

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三十八条,在原有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投递审计通知书的基础上,增加规定了审计通知书投递的例外情形,即:“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理解本条规定,应当留意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在正常情况下,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投递审计通知书。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属于特殊情况下的例外规定,不得随意扩大范围。

第二,修订后的《审计法》对特殊情况的范围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有待于修订《审计法实施条例》时进一步明确。我们以为,这里的特殊情况仅限于办理一些紧急审计事项或突击审计事项。根据《审计署关于贯彻落实修订后审计法若干的意见》,在下列三种特殊情况下,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一是办理交办的紧急审计事项的;二是发现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需要突击审计的;三

是其他不宜提前三日投递审计通知书的。

第三,遇有特殊情况需要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的,审计机关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即应当事先获得本级人民政府的批准,履行书面的审批手续。 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

修订后的《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要求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并夸大“审计组应当将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本条这几处修改的理由是:第一,将原《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报告”改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主要是为了与“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相区别;第二,要求将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是为了保障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得到审计机关应有的重视,从而保证审计结论更加客观与公正。 理解本条规定,应当留意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不同于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根据修订后的《审计法》,将审计报告分为两个层次: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其中,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结果提出的书面报告,固然在要素和上与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基本一致,但反映的是审计组代表审计机关提出的初步审计意见。它是形成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后,

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正当、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它是审计机关对外出具的审计法律文书,是审计结果的终极载体,反映的是审计机关的终极审计意见。因此,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二者在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第二,本条所指“被审计对象”,包括被审计单位和接受责任审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视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视。为了保证审计评价意见的客观与公正,保障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审计组的审计报告除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外,还应当征求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意见。 第三,根据本条,结合审计署6号令和《审计署关于6号令贯彻执行中若干题目的意见》(审法发〔2005〕48号)的规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的编审程序如下:

感谢您的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