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 于汝民 董事长
企业战略是着眼长远、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的总体性发展规划,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企业关键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国际间的贸易、投资和产业转移进程受到了阻碍,这给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港口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妥善应对危机是各港口企业当前的紧要任务。同时,我们更要考虑面向后危机时代港口行业如何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实现新一轮的增长。 一、企业必须科学制定发展战略 1.什么是企业战略
“战略”一词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本意为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经济学家艾尔弗勒德•钱德勒首次在商业领域使用并定义了“战略”一词,即:战略就是决定企业的基本长期目标,以及采取行动和分配资源以达成这些目标。我认为,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家根据对市场、政策、社会等方面未来发展形势的判断以及对企业自身资源的评估,从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和关键发展步骤所进行的选择。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已经发展到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攻坚阶段,这是我国历史上空前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我国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和市场环境,更为激烈的竞争格局。企业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制定符合形势要求的战略,这也是一个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2.战略制定三要素
通常情况下,我们制定战略的时候,比较注重的是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战略步骤。但我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战略思想,是谋势。企业只有看清了形势,战略才会有方向、可实施。谋势的战略思想就是实事求是,也就是把握事物发展的
内在规律,超前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谋求企业的超常规发展。
基于事实求是的思维,我们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时候,主要考虑三个要素:对形势与发展走势的判断;对自身资源的评估;对众多目标的选择。
第一个要素是对企业面临的整体形势的判断,包括全球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等等。在制定战略规划之前,全面综合地考量各方因素,才能使企业对未来的判断和把握保持清醒、客观,而这也是企业能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第二个要素是对自身资源的评估,就是对企业的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进行评估,再对能做什么作出判断。特别是,企业的潜在资源往往被企业的经营者所忽视。因此,不断发现和挖掘潜在资源,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这是制定现在看来具有挑战性、而经过努力又能实现的战略目标的关键。
第三个要素是作出正确的选择,要在众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中进行选择。我认为,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只可选择一个至多是少数几个目标,在重要的发展方向上只能是一个。同时还要考虑到如何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联系起来,确保战略的可操作性。 3.如何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制定一个好的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也是重要的,但是再好的战略如果不能落实,只能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思路如果不能变成行动,也只能是空谈。
在确保企业战略的实施上,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至关重要:
一是要进行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的分解。企业战略应该向下分解到各个方面,并且有针对性地形成相关制度。比如,在企业的总体战略下可以分解出人才战略、市场开发战略、科技战略等,各分项战略和规划也要制定相应的目标体系,并且
这些目标体系必须能够保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要注意分项战略与总体战略目标的一致性。
二是要在企业发展中作出利益安排,也就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解决动力机制问题。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四种人:所有者、经营者、员工和客户,企业战略的执行与这四种人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所有者要求投资回报最大化,经营者要求宽松的环境、足够的权力和应有的报酬,要求实现自我价值,员工要求更高的报酬和更优越的劳动条件,客户通常希望获得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低的支付价格。我认为利益安排就是对这四种人价值需求的统一协调。
三是要构建特色企业文化保障战略实施。企业战略能否真正贯彻执行,最终还是要看执行者对战略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处事原则。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已经不仅仅是战略的一部分,它已经从战略的范畴中凸现出来,反作用于战略本身。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做到上下一心,才能保证战略的实施,而不仅是靠制度和文件。当然,企业文化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现出鲜明的特色。 二、新形势下港口企业的战略选择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港口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速度加快,规模迅速扩大,能力不断提升,吞吐量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中国已经崛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港口大国。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持续一年。在世界各国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计划下,世界经济开始由谷底逐渐走入复苏的轨道。但是总的来看,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港口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深刻认识金融危机对国际国内经济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港口行业的变化趋势,对于港口企业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对后危机时代港口行业走势的四点判断
一是国际间产业转移的速度会放慢,港口吞吐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较为困难。全球化和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推动了国际间产业转移,对于那些从发达国家转移出的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出于其国内政治和劳动力成本的考虑,这些产业不会回归,因此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跨国企业和投资机构资产缩水,对外投资的意向和能力减弱,为了吸纳就业、抵御经济波动,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因此国际间产业转移的速度会明显放缓。同时,这场金融危机将深刻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尽管生活必需品等基本的消费需求不会减少,但是人们会更加崇尚环保、简约的生活方式,对物质产品的总体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少,这将对中国等世界上的主要制造业国家的外贸出口总量和结构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减缓港口装卸业的增长速度。单纯依靠装卸业务的港口,在进一步发展上将面临较大困难。
二是中国外贸进出口将保持稳定,港口装卸业在总量上还将继续增长。港口发展依赖于外贸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和发达国家消费快速增长的机遇,将国内的劳动力资源与国际资源有效结合,产品输出到国际市场,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使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外贸易强劲增长,港口业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从国内看,中国的“五化”进程还远未完成,国内的能源和原材料资源不足以支撑现代化建设,国内的市场培育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依靠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改变。同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外贸进出口,就是要继续发挥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外贸进出口将保持一定的发展,这是港口装卸业得以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是国际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将得以延续。这场金融危机对国际航运企业打击非常严重,造成了很多航运企业经营困难,大量的集装箱船舶因货运量不足而停止运营,在这样的形势下,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能否延续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我认为,由于降低运输成本的压力会持续存在,因此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将得以延续。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主要港口的等级必须紧跟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趋势,港口的物流系统必须能够使船舶的实载率得到提
高,从而满足船公司在布设航线时对经济效益的考虑,这也对港口的深水化以及物流系统的建设、对港口的货物处理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港口能力出现结构性过剩,业内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国内港口持续开展了以提升装卸能力为主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港口吞吐能力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已经基本消除。近几年港口的总体吞吐能力还将大量释放,而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存在,港口吞吐量的高速增长期已过,而且各个港口的货源结构和业务模式比较相似,因此港口能力供过于求的问题将逐渐显现,可以预见港口之间在货源、航线、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 2.面向后危机时代,港口企业发展战略的几种选择
一是适应行业周期性的发展战略。从历史上来看,周期性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属性之一,长周期约为50-60年,其中又包括了若干跨度为10年左右的中周期和跨度为40个月左右的短周期。港口行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其自身的发展也随着整体经济的波动起伏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就中国港口而言,我国的基本国策决定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的进程仍将深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投资、消费和出口仍然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外贸出口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仍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对港口装卸业是一个长期利好。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首要任务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其能力和效率必须保证货物装卸的要求,港口装卸业在后危机时代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按照行业发展的周期规律进行收缩或扩张,是港口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一种重要选择。
二是产业链延伸战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港口成为了全球产业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港口的新一轮升级,世界上的先进港口正在向第四代也就是国际资源配置枢纽的方向发展。第四代港口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占据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高端,通过对供应链上价值的整合和重分配,也就是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价值链,从而获取对物流方向的控制权和相关业务的定价权。这个链条一经形成,就很难被竞争对手所取代,这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港口企业要在后危机时代的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以港口为中心,构建辐射内陆腹地和海向腹地
的物流网络。这个物流网络既能为港口的装卸业提供货源支持,又能提高港口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从而把更多的港口用户吸引到自己的业务链条上来。随着条件的逐渐成熟,港口企业择机将业务链提升为价值链。这也是港口企业发展战略上的一种重要选择。
三是基于规模经济的收购兼并扩张战略。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规模经济。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情况适时扩大规模,在实现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取得增量效益。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港口的市场空间交叉比较严重,在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整合其他港口资源、加强定价权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实行港口资源的整合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港口企业发展扩张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边际投入、取得成本优势,从而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港口业务雷同、重复建设的问题可以通过资产的重组加以解决。因此,具有实力的港口企业扩张规模的主要方式将由在本港扩张发展为向外收购兼并,这是未来港口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的一种重要选择。
四是基于控制资源和降低经营风险的适度多元化战略。今后港口间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规模和等级,将会更多地依靠物流体系、服务功能的完善,依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对核心战略资源的掌控。发展速度并不是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只有这样,企业每一步的发展才会更加扎实。在产业结构上实施适度多元化,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产业体系的港口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增强。因此,港口企业依托核心资源和核心业务,积极拓展经营领域,实施适度多元化,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战略资源的掌控,防止单一业务风险,这也是港口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一种重要选择。
上面提出的四种战略,也许不能涵盖港口企业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全部选择。同时,这四种战略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叉,港口企业在具体制定战略的过程中终归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取舍。总之,港口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的政治或者经济事件都会影响港口行业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再也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旁观者,而是或主动或被动
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参与到全球竞争的行列中,这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所有产业边界去清晰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契机,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谁能在危机到来之时及时调整完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谁就有可能及早采取对策,把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抢得发展的先机,从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三、天津港的战略选择
1.天津港的建设世界一流大港战略
进入新世纪,我们对天津港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趋势以及天津港自身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在这一基础上,2003年底,我们明确提出了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发展战略。
在天津港当时面临的外部形势上,我们有三个判断:
一是在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们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决定的,这表明中国将全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中国要发展就必须依靠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必须把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同世界的自然资源优势相结合,把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否则,仅靠自己的资源和市场不足以使中国快速发展,不足以使中国人民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富裕起来。同时,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其制造业要向外转移,寻找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进行商品生产。中国的自身发展需求,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相结合,就一定会推动中国外贸事业有一个大发展。而外贸事业的大发展必定会对港口的发展提出庞大的需求。
二是环渤海区域即将迎来一个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而天津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处在环渤海区域中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全国的沿海经济大致上可分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四个战略区域。我国的经济战略发展是从珠江三角洲开始启动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实现了率先发展,从而促进了深圳港和广州港的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
发开放带动了长三角的崛起,同时成就了上海港和宁波港两个世界级的大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理论界对于环渤海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进行了充分的研究。1997年,中央对天津作出了“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城市定位。我们认为,随着国家由南向北梯次经济布局逐渐形成,环渤海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已成为毋容质疑的趋势。而天津港正处在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三是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天津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港口为腹地经济发展服务,腹地经济的结构类型和发展水平是影响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经济历来就比较发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山西、内蒙的煤炭出口和河北等地的冶炼工业进口矿石以及部分原油的进口形成了天津港腹地的资源型和重化工加工型经济。西部大开发要求沿海港口发挥内引外联的门户作用,天津港地处环渤海湾的中部,靠近煤炭等资源的产地、靠近一大批钢厂和石化企业,华北和中西部地区最近的入海口就是天津港。因此,天津港就必须充分发挥距中西部地区最近的优势,利用运输通道把内地的产品推向世界,西部地区所需要的大量国内外物资也会从天津港上岸,源源运入西部地区。
同时,随着国际航运船舶的大型化发展趋势,对港口的设施设备现代化、作业效率、集疏运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天津港自身的发展条件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优势: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天津港在港口设施设备、资金储备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成为亿吨大港,标志着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海滩上建设的港口,有上百平方公里水深浅于5米的滩涂,可以用于围海造陆,有很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三是天津港作为人工港,随着治理泥沙回淤技术的发展,天津港建设成为深水港不单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四是天津港拥有一支高素质、作风过硬的管理人才和员工队伍,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根据当时对形势和内外部条件的分析,我们认为天津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大势,有必要提出一个建设世界级大港的发展战略。因此,我们调动全港的智慧认真讨论,同时广泛征求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委托国内权威机构开展研究,最终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发展战略。
建设世界一流大港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三化”:一是规模化,天津港的吞吐量要进入并保持在世界港口的前十名,港口的水深要不断满足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主流船舶进出港的要求,企业营业收入、总资产和陆域面积等均要处在国际前列。二是现代化,现代化首先是指装备、设施、港口的信息系统、港口的管理方式与手段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建设成为第四代港口,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国际物流和资源配置的枢纽港,有非常健全和完善的港口功能,同时港口的员工队伍也要实现知识化。三是国际化,就是必须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规则运作港口,企业的投资来源、融资渠道和经营团队也要实现国际化,要瞄准世界500强、前20位船公司、前10位的码头运营公司以及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吸引他们的投资来扩大天津港的市场份额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港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内,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十项分战略和规划。其中主要包括:深水化战略、集装箱优先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人才战略、企业文化制胜战略、市场开发战略、多功能化战略、多渠道融资战略等。 为了确保建设世界一流大港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我们还大力推进改革,建立健全能够保障各方利益的机制,激发各方面的活力和动力。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经费单位改革,逐步培育市场主体;二是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特别是采用契约化管理,实行操作劳务外包;三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以业绩为主要标准评价员工和干部,激发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活力;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适合企业特点,鼓励竞争,与市场机制全面接轨的薪酬制度体系。
天津港在推进世界一流大港战略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大力推进了以“发展港口,成就个人”为核心价值观的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天津港的企业哲学用四句
话、八个字加以概括就是:发展、人本、卓越、和谐。发展取自于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着的,发展是硬道理;人本取自于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卓越取自于现代管理理论,要求人们以卓越赢得竞争;和谐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天津港的企业文化既注重吸收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又注重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港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天津港近年来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一是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2007年吞吐量突破3亿吨,用两个3年时间迈上两个亿吨台阶,2008年吞吐量超过3.5亿吨,跻身世界港口5强。二是港口等级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25万吨级航道投入使用,凡进入渤海湾的船舶都能接待,成为了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之一。三是港口规模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港区面积由2002年的37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72平方公里。四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张。2008年底,天津港集团总资产超过500亿元,年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30亿元,在2009年全国500强企业评选中,天津港集团位居第366位,全国港口企业第二位,连续8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五是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显著,科技管理和应用技术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增强了发展后劲。 2.新形势下天津港发展战略的完善和提升
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港战略的有效实施,天津港的发展日新月异。实践证明,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完全正确和及时的。实践也证明,只有不断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完善和提升发展战略,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方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当前,天津港的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天津港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天津港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关键时期。由于我国外贸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单一的港口装卸业已经难以支撑天津港的长期稳定较快发展,也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天津港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新形势下天津港能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关键在于我
们能不能建立起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能不能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能不能把天津港集团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集团。 为了实现天津港长期的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天津港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是大力发展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港口综合配套服务业“四大产业”。在这“四大产业”中,首先,港口装卸业是天津港的传统主业,是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本质属性所在,也是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继续做大做强港口装卸业。第二,国际物流业是港口装卸业的延伸,并对港口装卸业的发展提供物流支持。从港口竞争的阶段和层次来看,已经由规模和等级的竞争发展到功能和服务的竞争,再发展到以港口为枢纽的物流网络体系的竞争阶段。我们发展国际物流业的目的是依靠物流网络来开发市场,支持港口装卸业的发展。第三,港口地产业是为港口装卸业和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和资金支持。天津港发展港口地产业是基于其自身的优势——在未来的10到15年之内天津港可控制的土地资源可达200平方公里。因此我们发展港口地产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搞房地产开发,而是通过对土地和岸线等资源的掌控,为港口装卸业和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资金支持。第四,港口综合服务业是为天津港的发展创造新的发展领域和经济增长点,是对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和港口地产业的有力支持。它不仅包括餐饮、物业管理等传统服务业,更要向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过渡。
四大产业发展思路的提出,是我们对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大港发展战略的完善和提升。从战略选择的角度来看,天津港选择了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天津港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始终坚持以战略思维为引导,用前瞻的思路领先发展,紧紧把握行业、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由此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适应了形势的要求,正确指导了天津港的发展实践,有力激发了全港员工为实现目标奋发拼搏的信心和斗志,是天津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非常愿意把这份经验与同行业的朋友们分享,抛砖引玉,为推动我国港口行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