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2023-11-09 来源:易榕旅网
广西医学 2012年4月第34卷第4期 413 显微镜和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毕苏欣 刘 文。 钟 丘 吴宇平 苏定旺 岑志敏 刘浇艺 刘 水 (1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中山市528437,E—mail:ehenwei—yayi@163.com; 510060) 2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市【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方法4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显微镜下(显微组)和间接眼底镜下(经典组)行巩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 加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冷凝反应和手术时间。结果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及冷凝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直视 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比较,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显微外路手术具有易 掌握、效果良好等优点。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显微外科手术;间接眼底镜 【中图分类号】 R 7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3-4304(2012)04-0413-03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External・route Surgery for Retinal Detachment Under Microscope and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BI Su—xin ,LIU Wen ,ZHONG Qiu , Yu-ping ,SU Ding—wang ,CEN Zhi—min ,LIU]iao yi ,LIU Shui (1 Torch Development Zone Hospital of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37; 2 Zhongshan Centerfor Ophthalmolog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6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ernal—route surgery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under microscope and indirect ophthalmoscope.Methods Fony patients with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ho received the external—route surgery under microscope(micro—group) nd iandirect ophthalmoscope(classic group)respectively.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tinal eattachment,visuarl acuity,condensation reaction and operation time were observed.Results No statistical di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surgical complication,visual acuity,retinal reattachment rate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microscope and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used in the external—route surgery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External-route mierosurgery for retinal detachment is easy to learn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Retinal detachment;Microsurgery;Indirect ophthalmoscope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的致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 盲眼病,其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封闭视网膜裂孔,促 使视网膜复位,恢复视功能。经典的方法是在间接眼 底镜下进行裂孔定位和视网膜冷凝 。近年来,在 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逐渐普及,我院 对比研究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 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 告如下。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2007130) 通信作者:刘文,liuwen@public.guangzhou.gd.an 手术的裂孑L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40只眼),入选 病例屈光间质的清晰度不影响三面镜观察眼底,增生 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C ,裂孔后缘距角膜缘后18 mm。排除复发 性裂孑L性视网膜脱离。4O例中合并人工晶体眼1 4l4 例,老年性白内障3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翼状胬肉 2例,高度近视5例,陈旧性葡萄膜炎1例,无晶体眼 l例,患糖尿病1例。每个患者裂孔数平均1.3个, 大小在1/5 PD(视乳头直径)至巨大裂孔,包括锯齿 缘离断1例,赤道前10例,赤道部25例,赤道后4例, 视网膜脱离范围在1个钟点到全脱离,平均5.5钟点, A级4例,B级25例,c 级11例。按抽签法将40例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典组20例在间接眼底镜下手 术,显微组20例在显微镜下手术。其中显微组男9 例,女ll例,右眼15例,左眼5例,年龄14—8O (8.1+21.3)岁。经典组男12例,女8例,右眼12例, 左眼8例,年龄21~84(48.6±18.7)岁。PVR分 级 J,两组病例I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术前常规进行视力、裂隙灯、非接触眼压 和三面镜检查,并进行裂孔定位 J。(1)显微组在 显微镜下预置环扎带和硅胶块缝线,25号注射器针 头穿刺放液,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冷 凝,放液后由助手用棉签顶压6点处巩膜维持眼内 压,冷凝时术者一手用有齿镊夹住一条眼外肌,另一 手持冷凝头,冷凝头顶压时有齿镊夹住肌肉仅起到转 动眼球的作用,冷凝头放松时,有齿镊要适当对眼球 进行顶压,以维持眼内压,如此双手配合进行冷凝,窥 见视网膜变白即停止冷凝。最后检查裂孔是否位于 嵴前坡时需要对硅胶块进行巩膜外顶压,顶压方向尽 量向眼球中心,以免造成偏差。(2)经典组先预置环 扎带和硅胶块缝线,肉眼下穿刺放液,佩戴间接眼底 镜进行裂孔和变性区巩膜外冷凝,取掉眼底镜缝置硅 胶块和环扎带,然后再戴上间接眼底镜进行检查,裂 孔位于嵴前坡即缩短环扎带,否则进行硅胶块调整, 直至裂孔位于嵴前坡。如果眼压低或裂孔有盖,则根 据视网膜情况在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C F。。 1.3观察指标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12个月定期复诊,观察视力、眼压、眼球前段、玻璃体 反应。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冷凝反应,冷 凝反应 J:I级为冷凝不足,Ⅱ级为冷凝良好,Ⅲ级 为冷凝过度。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 采用x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时间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O.05),见表1。 C,uan ̄xi Medical Journal 表1 两组患者组手术时间比较( ±S,arin) 2.2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高眼压、放液出血、缝 线外露、预置缝线穿透巩膜、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 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手术效果术后随访1~18个月,显微组完全 复位19例,1例因外加压力未能缓解玻璃体对裂孔 的牵引而行玻切后复位。经典组完全复位18例,1 例因裂孑L未能完全封闭,调整硅胶块后视网膜复位, 另1例因裂孔未能完全封闭建议再次手术,患者拒 绝,出院后再次回院复查时PVR严重,行玻切手术后 复位。两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x =0.000,P=1.000)。两组患者视力和冷凝反 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视力、冷凝反应比较(n) 3讨论 在国内,特别是基层医院,巩膜加压术仍是治疗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方法。以往一般采用直接 眼底镜或间接眼底镜下手术,间接眼底镜因其不受屈 光间质影响,且观察范围广,成像清晰而成为经典的 手术辅助设备,但它由掌握到熟练往往需要一个比较 长的时间,成像较小且为倒像,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 会遗漏一些细小裂孑L。间接眼底镜在操作中也存在 一定的不便,术中需要护士取戴眼镜,冷凝时要一手 拿+20 D非球面镜,一手拿冷凝头,很难灵活操控眼 位。有时候为了看清眼底,术者往往要改变位置,故 而助手无法同时看到术野,影响手术配合。而在显微 广面医学 20l2年4月第34卷第4期 415 镜下行外路手术可以避免以上不便,在显微镜下缝置 硅胶块可以减少缝穿巩膜的机会。因手术显微镜放 大作用和形成的是正像,视网膜变性区和细小的裂孔 均可清晰地观察到,并且有助于发现手术前未观察到 的微小裂孑 ,术者不需要改变体位就能完成360。 眼底的检查和操作,助手亦能同时看得到,二者可很 握冷凝头顶压巩膜方法后未出现冷凝过度的情况。 因为在显微镜直视下能很清楚地观察到脉络膜充 血一视网膜色素上皮变白一视网膜变白这个过程,只 要视网膜变白即可停止冷凝。而经典组是在间接眼 底镜下进行冷凝,由于一手拿+20 D非球面镜,一手 拿冷凝头,没有显微镜下操作时那么灵活,且放大倍 数较小,一些细微的改变镜下无法清晰地看到。 本研究显示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同样 好地配合手术。 本研究结果显示,显微组中未出现缝线穿透巩膜 的病例,这与在显微镜下操作有直接的关系,增加了 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可以 使手术更加精细,同时由于双手配合和助手同步的帮 助,以及不需要取戴间接眼底镜,手术操作更简单方 便,减少了术中污染的风险。 手术的精细程度。显微组中有1例缝线和硅胶块外 露而经典组中未出现,笔者认为这与患者本身体质有 关,与手术方式本身无直接关系。显微组中出现了1 例脉络膜脱离,这是由于该例患者在牵拉下直肌放置 硅胶块时患者出现呕吐情况,故暂停手术一段时问, 使眼球在一定时间内处于低眼压而引起。 参考文 献 [1]魏文斌.双目间接检眼镜的临床应用[M].石家庄:河北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135. [2]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7:611. 对于显微镜下手术,术中检查裂孔是否位于嵴前 坡时,需要对外加压块进行顶压。顶压时如果方向掌 握不好,可能对观察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顶压 时已经解除了玻璃体牵引的因素。本研究中显微组 失败的病例就是因为手术方式选择不当,仅做了硅胶 填压,术中顶压检查时裂孔位于嵴前坡,但是术后发 [3]刘[4] 刘文.视网膜脱离显微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文,李春芳,黄素英,等.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 版社,2007:44. 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6):371. [5] 袁红宜.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分析 [J].广西医学,2005,27(3):407—408. 现玻璃体对裂孔仍有一定的牵引,裂孔后缘距嵴顶较 近,故未能复位。经典组中2例失败病例是因为在间 接眼底镜下没有及时发现裂孔未完全封闭所致。 本研究中显微组冷凝反应有2例均为Ⅲ级,这是 由于刚开始手术时冷凝头顶压巩膜进行冷凝时比较 [6] Urrets—Zavalia A.Retinal surgery under the microscope[J]. Ophthalicm Surg,1980,11(9):591—595. (收稿日期:2012~ol—l0修回日期:2012—02—26) 容易滑动,导致部分视网膜出现重复冷凝的情况,掌 (上接第402页) [4] 何建成.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的再思考——兼谈“滋肾 平肝,活血化瘀,蠲痰散结”是帕金森病的基本治法[J]. 中医药通报,2005,4(1):12—1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 [11]高国栋.帕金森病诊疗关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4:33—34. [12]叶民,董海蓉,丁新生.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 焱,单书宝,等.神经节苷脂对帕金森病小 [5]盘晓荣,俸道荣,许立民.等.高压氧结合抗震颗粒对帕 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1,32(3):287—290. 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1):57—59. [13]宋鲁平,程鼠黑质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神经 科杂志,2002,35(4):252. [14]曹非,孙圣刚,童萼塘,等.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凋 亡与Bax蛋白表达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 杂志,2003,23(6):362—363. [15]曹学兵,王涛,孙圣刚,等.左旋多巴治疗对实验性帕 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TNF一仅表达的影响[J].临床神 [6] 陈一飞,徐维.帕金森病的高压氧治疗[J].现代康复, 2000,4(3):342—343. [7]吴钟琪.医用高压氧临床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1:172. [8] 肖平田.高压氧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94. [9]Henchcliffe C,Schumacher ttC,Burgut FT.Recent advances in Parkinson S disease therapy:use of monoamine oxidase in— 经病学杂志,2002,15(1):15—17. [16]侯颖,张本恕.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治疗[J].国外医 学(老年医学分册),2006,27(3):102—105. (收稿日期:2012~O1—01修回日期:2012—02—14) hibitors[J].Expert Rev Neurother,2005,5(6):811—821. [10]高春锦,杨捷云,翟晓辉.高压氧医学基础与I临床[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