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程序包括取保候审和变更强制措施,终止取保候审需制作决定书和通知书并送达执行机关。执行机关应及时终止取保候审、通知保证人和有关单位,并退还保证金。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应综合考虑诉讼需要、被告社会危险性、案件性质、刑罚可能性和经济状况等确定保证金数额。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期满后的程序,主要包括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终止的,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应当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和取保候审通知书,送达公安执行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决定及时终止取保候审,并通知保证人、保证人和有关单位。同时公安机关应当作出退还保证金的决定,并通知银行全额退还保证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拓展延伸
取保候审后的法律程序及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被批准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结束后,接下来的法律程序包括:首先,被取保候审的人需要按时到案件侦查机关报到;其次,需要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限制和约束,如不得离开指定地点、不得接触特定人员等;同时,被取保候审的人也应当积极配合案件侦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信息。注意事项包括:不得再次参与犯罪活动,不得干扰案件侦查,不得隐匿证据等。此外,被取保候审的人还应当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遵守法律法规,以确保自身权益和案件正常进行。
结语
取保候审是刑事案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它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并要求其遵守一系列限制和约束。在取保候审结束后,被取保候审人需要履行一些义务,如按时报到、遵守限制和配合侦查工作。同时,被取保候审人也应当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遵守法律法规,以确保案件能够正常进行。只有通过积极配合和遵守相关要求,才能维护自身权益,保证案件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二条
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