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20-04-25 来源:易榕旅网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内容:

  一、单元导语引入:

  1、孩子们,今天胡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八单元,打开书142页,自由读一读单元导语,边读边画出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2、读完了,谁来说谁单元学习要求。

  3、本单元要求我们了解和感受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变化,还要畅想未来。

  4、带着这些要求我们现在开始学习29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读课题:

  现在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9课。

  1、呼风唤雨:原指利用法力使天刮风下雨,现在是指支配自然的一种力量。

  2、我们都知道世纪表示一个时间段,谁知道多长时间?

  3、100年为一个世纪,这里的世纪指1900-2000年。(让学生生来说)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打开书143页,自读、要求是:

  按自己要求读吧。(读正确、流利的请在课题旁打☆)

  1、(大屏出示生词)一组学生开火车带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师生合作评价。

  四、精读课文,重点写法学习:

  1、孩子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指名读、全班读。

  2、是谁来呼风唤雨?靠谁呼风唤雨?

  作者啊猜透了我们的心思,他在文章一开始就解决了我们的疑问,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的设问句   师生合作读  指名读

  3、师小结:这种自己问自己答得写作手法就叫设问(板书-设问),平时你们写作中也可以用,这种中写法既吸引人,还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4、那么,在20世纪的一百年时间里,人类利用------师引读,学生接读第二段后半部分。(大屏,学生看大屏谈读此段内容的体会)

  5、谁还想来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理解学生读不好的地方。

  6、学习第二段泡泡问题:

  7、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

  师小结:发现时人们看到或找到本来就有的食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食物,是新的创造。

  8、出示一些例子让生判断是发明还是发现。

  五、学习20世纪后的改观:

  1、科技改变生活,科学改变你我

  20世纪人类生活靠现代科学技术到底有那些改观呢?    默读课文,拿笔画下来。

  2、每听到一种变化都让人振奋、激动。 谁再来读?

  学生挨个接读20世纪后的变化,书上的10几种例子。

  3、作者通过举这些例子让我们真切体会是“科学技术使20世纪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证明了----学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再次点题)

  4、这里的举例子也是一种写作方法,我们平时写作也可以用。

  5、二十世纪的成就,作者巧妙的引用了盛唐诗人岑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一句诗,是哪一句?

  谁知道?  指名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句诗的引用形象的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再读此句。

  6、孩子们,你们在写作诗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精彩诗句。使自己的文采更具说服力(板书  引用)

  六、学习20世纪前的内容:

  1、20世纪的成就如春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那20世纪之前,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指名读  理解“千里眼” “顺风耳”等。

  2、正是通过这样前后对比的去写,使我们们更加深刻体会到,1923年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罗伯特?罗素名言:“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使我们这个世纪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读!

  3、小结:作者将20世纪前人们那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和20世纪后突飞猛进、出人意料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让我们更感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对比)再次点题

  七、活学活用:

  1、作者这种巧妙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我们也可以学习、运用。

  2、出示课前准备上的小练笔:

  拿出桌上的小练笔,用对比的手法来完成

  20世纪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总结:

  孩子们,我们今天了解了人类是利用科学技术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了解了科学技术如此大的魔力,还学会了这么多的写作手法,这里有个网站推荐给大家,可以看看上面的这本书。

  课后反思:

  抽到这篇课文时,只看题目都觉得无从下手,当仔细看完课文内容时,脑子里面只有作者的写作手法,本文类似一篇议论文,科学小品文,中心明确,文章围绕主要的中心句展开论述,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来论证中新观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思考了很多片如何让写作手法成为孩子们印象深刻的内容呢?让他们跟我一样,看完了学会了写作手法,学会了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如何让这些融入课文,如何不割裂文章主旨和内容,如何让孩子们学得轻松,不觉得为难呢?备课、备课、再备课。想了各种上法,都觉得没有新一,也不流畅,最后在多次推翻自己的教案,问询几个有经验的教师后,终于设计出了是和我自己的教案。没有预教,没有这样设计过,带着很多新的疑问走进课堂,害怕时间不够上不完,终于上完了。

  课后我仔细想每一个环节,发现孩子们总体来说学得轻松,课文重点段落语句读得到位,写作方法完全融入课堂,紧扣中心句反复多次读和悟,小练笔孩子们的反馈结果是:写作方法训练的环节是有效扎实的。孩子们课内外知识结合,运用对比手法将20世纪前后对比描写的很好,加上师生合作点评及时,现场指导到位及时,其实课前我还准备了自己的范文呢,不过,看着孩子们优秀的作品,我也就没有拿出范文来。

  回头想想自己的备课过程(思考—设计—预演—推翻推翻设计—再设计—修改—自己变成学生感受---最终定型),这个过程真的很漫长,可当一份自己满意的教案形成却是喜从中来,无比快乐!但上完课也意识到自己本课中的一些不足:

  1、重点词句的理解应该加深,应该把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给学生。

  2、发明、发现举例理解时,应该加入链接资料环节,把模糊的判断迅速出示出来一起理解和确定。

  3、小练笔环节应该在拓宽,给高、中、低能力的孩子都给选择的空间,而不是同意标准有限制。

  这些都应该感谢同课异构,因为我听了同样课文授课的其他老师的课,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地方,会学习更多不同的设计,还可以对比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对于课文的解读会多样多元。这样的课堂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完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