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2023-05-27 来源:易榕旅网

  【教学设计意图】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人生的好文章。本课教学设计,以“感知——理解——感悟”为基本流程,力图体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文本,引导想象,积累语言,引发思考,培养悟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学生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在读中理解与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媒体】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课前,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很多关于“生命”的格言,能交流一下吗?

  2、教师引领: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3、课件出示:

  这就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致使她有腿不能行,有肩不能举,有手不能抬,有头不能转!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她的作品,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我看同学们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但你真正读懂了吗?

  3、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你能用小的形式概括出来吗?教师相机板书。

  4、在你的生命历程中经历过这样的事吗?

  5、看来,同学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三件事太普通了,为什么这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撼?你能读懂这三件事所蕴藏的内涵吗?

  6、用什么办法来读懂?

  (读,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来理解)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读中感悟第一件事──飞蛾求生。

  ⑴请同学们反复品读,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反复诵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⑵教师抓住重点语句点拨:“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飞蛾。挣扎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饱受病痛折磨得杏林子会怎样想?

  ⑶再读课题。

  (在学生品词析句的时候,相机导读。)

  2、读中感悟第二件事──砖缝瓜苗

  ⑴我们抓住了第一件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了这件事所蕴藏的内涵,会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件事吗?小组交流

  ⑵教师相机点拨: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引导质疑:是否前后矛盾?前边说茁壮生长,后来怎么说仅仅只活了几天。

  ⑶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棵________的瓜苗。

  ⑷在和病魔作斗争得作者会怎样想?

  ⑸再读课题:

  3、读中感悟第三件事──倾听心跳:

  ⑴你有过静听心跳的时刻吗? 当时什么感觉? 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会给作者强烈地震撼?

  ⑵教师点拨: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心跳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任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⑶拓展:

  杏林子的事例。

  ⑷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颗______的心。

  ⑸再读课题。

  4、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

  ⑴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用一个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⑵作者最后回答了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你认为最后一段哪句写得最好,最精彩,读给大家听,能讲一讲吗?举个例子说说。

  ⑶读了最后一段,我想让同学们用画表示出来,你想画什么?

  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这篇文章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列举三个事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2、同学们,请大家拿好笔,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写你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可见配乐。

  3、生生交流。

  4、教师:同学们,无论是卑微的生命,还是尊贵的生命它的内涵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学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样。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文本给读者留下了不确定的空白,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空,进行再创造。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教学《生命,生命》过程中的研读赏析部分,通过学生朗读感知课文,选读语言材料,寻读品味语言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读书的过程,得到过程中的求知之乐。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如对课文第二个事例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语言很精练,富有韵味,单纯朗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语言的品味。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对生动优美的语言进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合作讨论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充分体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层次和阅读体验。

  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过去,使学生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一是失去梦想和激;二是失去了积极的态度;三是失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四是失去了活泼开朗,封闭了自己。新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独立阅读、自由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特别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所以,在体验反思阶段设计了这个话题: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交流讨论,轻松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第三层次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设计的这个话题:由生命你联想到什么?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成为学生心灵放飞、创造性地展示自己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与智慧综合生成的生命活动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