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轮椅上的霍金》《小草和大树》后感

2024-04-20 来源:易榕旅网

  10、《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非凡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面对命运的挑战,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地震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词句的方法,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非凡之处,体会他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记述人生经历的写作方法。

  2.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教学难点】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整体感知非凡

  1.(齐读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复习词串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一位非凡的科学家霍金的?

  二、了解成就,感受不断求索

  过渡: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

  1.读读第四小节,找一找霍金取得了那些成就?

  交流,补充资料

  同学们,霍金的每一项成就都是那么辉煌,课文仅仅选取了其中的三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霍金非凡的成就吧!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霍金(一起读)

  此时,我们再看看他所取得的成就,你想说什么?让我们怀着对霍金深深地敬仰读好这段话。(齐读)

  2.你知道霍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让我们再次默读课文4-7小节,划一划有关句子,想一想(生自读思考后交流)

  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霍金就是靠着一种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他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

  所以,我们说“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更因为……。他不断求索的……感动了大众。”(再次引读)

  四、品读语言,感受伟大人格

  1.一位女记者在一学术报告结束前“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

  但是(引读第10小节)“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唐突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默。)”

  大家都在等待霍金的回答,那霍金是如何回答的呢?让我们一齐把霍金的心声表达出来。(齐读)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2.指导朗读

  3.哪句话最让你激动?(交流)

  4. 去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是全中国人心碎的日子,看看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转瞬间学校变废墟,家园坍塌,有的了爸爸、妈妈,有的失去了老师、朋友,有的变成了残废,他们亲身感受着命运的残酷。霍金不能写字,不能说话,但他牵挂着这些孩子,想对孩子们说几句话,假如你就是霍金,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在老师下发的纸上尝试着写一写。

  孩子,                                          

  交流。

  霍金来信勉励经历地震灾难的人们。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起读)

  无论生活多么糟糕,人总能有所作为。只要生命还在,希望就在。

  五、总结

  同学们,学完课文我们知道,虽然命运残酷,但霍金凭着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成为了一个(齐说)非凡的科学家。

  六、作业

  课外阅读(选其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板书设计:

  命运残酷

  10  轮椅上的霍金   成就辉煌        非凡的科学家

  人格伟大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抓住本文关键词“非凡”来组织教学,合理选择并调整了教学内容,重点从三个层面来逐层深入,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紧相扣,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自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霍金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

  课结束后,我觉得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学生上课仍显拘谨,情感没有完全放开。对重点的句段把握还可以进一步精雕细琢,如果能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感,效果可能会更好。

  年级组评课:

  一年级组:

  听了薛宜老师执教的《轮椅上的霍金》颇有收获,整理如下:

  1、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霍金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伟大科学巨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散落课文中的一个个词语也点出了他的非凡之处。在薛老师的梳理下,这些散落的词语构成了有意义的词串,架构出了课文的脉络。因此,新课伊始前,学生在复习词语的过程既巩固了基础,又整体回顾了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切入口的选择巧妙、准确。“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一句不但深刻地揭示了霍金的人格魅力,而且高度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薛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个中心句展开阅读,辐射了全篇:通过第一部分领略霍金“物理天才”的风采,通过第二、三两部分领略霍金“生命强者”的魅力。前后的对比冲突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学生在凸现的矛盾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霍金令人震撼的人格魅力。

  3、“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课标的要求。唯有关注学习方法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学生才有真正的可持续的主动与自觉。薛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授之以渔,关注了学生读书方法的点拨:关注语句,前后联系,学会想象,手写批注,指导读书,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探究和思考等。薛老师还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多种形式读课文,引导学生说感受,模仿霍金对灾区孩子写几句话……使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训练。

  4、整堂课学生的表现略显沉闷。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目光一般关注在课文的表面上,不能深入到字词当中,常常导致思维的肤浅,情感也就难以被激发。这是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当学生对句、段谈整体感受的时候,教师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句中的关键词语,并引发思考:从关键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在这样的对话中,在对关键词语的深入挖掘中,在将文本读厚、读重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将被进一步激活。

  三年级组:

  聆听了一节薛宜老师的《轮椅上的霍金》,受益匪浅。课堂上没有过多华丽的多媒体设计,只用朴实的教学手段与学生一起去朗读、感悟。

  在这里谈一谈我的一点学习与思考。

  一、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轮椅上的霍金》是六年级语文教材当中很长的一篇课文,在教学中,韩老师进行了有目的的筛选。每一篇课文需要讲的知识点太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韩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选择自己的教学内容。如“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1963年,21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又被彻底剥夺了他说话的功能。”“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等等课文片段成了学生重点品读的对象。让课堂变得井然有序,让短短的四十分钟变得紧凑。

  二、读,读到最深处去。

  这是一篇励志的文章,霍金是一个物理天才,又是一个生活的强者。教学中,教者都是通过齐读的方式来渲染课堂的凝重的氛围。如霍金先生回答记者的那一段话,是文章的高潮,其实也是课堂的高潮。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是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一节课哪怕是一句短短的话,都要读到最深处去,才是有效果的。

  也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思考。为了更好地感悟文本,教者可以利用资料、录象等拉近学生与霍金的距离。孩子们对霍金了解不多,对卢伽雷氏症更是闻所未闻。只读文字,对孩子的心灵没有什么冲击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文章后半部分记者的采访入手,利用记者采访录象,让学生亲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连说话都是异常艰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从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

  四年级组:

  教者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此外,课堂中教师凝练准确的教学语言,也不失为本课的一个亮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