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征》教学设计

2021-11-17 来源:易榕旅网

  课 题

  《七律·长征》 页码 136 课型 阅读 主备教师 罗承总 教学 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 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 难点 利用暖与寒对比突破体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 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4、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设 计 (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 同学们,我们今年过完了祖国母亲60周年的生日。其实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多少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嘛? 2师小结: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让学生自由地读3分钟) 3、指名读: a:páng bó,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两个铁球同时着落》中它读bàng,这是一个多音字。 b:一齐读注意刚才提醒的字音,我们一齐来读(生一起读整首诗)读得不错,大家读起来琅琅上口,它有一个秘密,你们看(把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点红),出示音节发现了什么?  “难、闲、丸、暖、颜”它们押韵。 c:押韵都知道,真不错。你看,“难、闲、丸、暖、颜”它们的音节中都有“an”,读起来就富有韵味,谁能读出这种韵味。 d:很有味道了,我们来看诗中这三个生字,注意这个“涯”,里面是两个土,在生字表下面的方格中认认真真地写一遍。注意“岷”字的山要适当的往上靠一点,这样才会更美观。 4、读了几遍了,那么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呢?听老师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师范读) 5、交流: (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过渡:真了不起,毛泽东如此凝练的一首诗,用如此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了。那么哪句诗直接写出了红军克服困难呢?把它划出来。 1、体会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老师也看到很多同学划了这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读读这句诗,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 b、 “等闲”这个词确实难理解,“闲”在字典中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应该选则哪一种,对,平常,平平常常。那 “只等闲”呢?又该怎么理解呢? c、红军把什么只不过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谁能把整句话连起来说说。 2抓万水千山体会难: a、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是平常事,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 b、(出示地图),同学们看,这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五岭是五座山的总称,它横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个城市,乌蒙在贵州,海拔四千多千米。你还看到哪些山水? c、这首诗选择了长征途中的这样五处山水,那么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吗?有多少呢? d、师:诗中还告诉我们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读读资料袋。 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师:整整一年。同学们,红军长征要经过那么多的山水,困难可想而知,谁能句好这句话?(指读)这一切对红军来说只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据生展开学习: 过渡: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做个记号。 a、自读、交流: b、相机教学: a.(出示五岭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怎样的呢?在书上画一画(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细浪”)这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这是细浪,你体会到什么?能不能把体会送到这句诗中,把它读好?(指读) b.通过查字典、画一画读懂了这些词,那“乌蒙磅礴走泥丸”呢?介意大家也用刚才的方法查字典、画画的方法解决,一边写一边讨论。(学生自学)通过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①.谁能读一读(指读) ②.(出示图片)这就是高达四千多米的乌蒙山,红军要翻过这样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只看作是脚下的泥丸。谁能再来读?(指读)理解了这两行,能不能连起来读一读?(指读)再大的困难红军都当作等闲小事,我们一起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红军——(引读这两句诗) c.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金沙”指金沙江的水,“涯”指的是悬崖,水拍悬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②、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③、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生读) ④、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⑤、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⑥领读: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⑦、此时的红军心情怎么样?那是什么暖?(心暖) (课件出示:铁索桥) ⑧、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寒”字,谁知道?不急,你看(出示卢定桥),这是由13根铁炼组成的铁索桥,如今,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你们看(夺桥片段)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 ⑨、师: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心惊胆寒,谁能读好?(指读)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全都牺牲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读)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指读)一暖一寒,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齐读) ⑩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 c、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齐读,再指名读。) ①、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 ②、由学生自主回答后,老师总结: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③、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1、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只等闲)怎么理解“只等闲”?《石灰吟》中有这样一句诗句: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齐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播放歌曲,烘托气氛,再读诗歌,提升情感。 过渡: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四)联系诗人,升华情感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出示毛泽东图片以及他的相关资料) 2、延伸诗情,再读《长征》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作业布置 1、出示并将《六盘山》诗歌纸发给学生,自由读 2、课后自己去收集有关长征和毛泽东的诗歌。 3、抄写生字词语,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诵。   板书 设计 25、七律·长征 只等闲     万水千山

  远征难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大渡桥横 尽开颜     岷山千里雪 教学 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