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进而能画出声音和气味,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1、会认7个生字及词语,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我介绍:同学们,咱们是第一次见面,当你听说要来听别的老师上课,你有没有在脑海里试着想象一下,给你上课的老师的样子啊?谁来说一说。
当你们看到我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我是滨城区第一小学二年级六班的班主任,也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我姓付大家可以叫我…… 真聪明! 再大声喊一遍行吗?
我想找几个同学做一下自我介绍,好不好。
正式开始上课,师生问好。跟台下的老师们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
板书:“画”
师:一起读。 下面请同学们用“画”进行一个组词游戏好不好?咱看谁组得又多又好。
(如果学生说到画风?? 你是怎么想到的? 提前预习课文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你真棒! 老师期待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有更出色的表现,好不好?) 同学们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叫“画风”。 板书:画风 齐读课题
读得再响亮一些。 ppt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评价:你提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梳理问题: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谁在画风啊?风能听得见、感受得到,它能画出来吗?他们是怎么画风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风是怎么画出来的。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初读课文)
师:阅读要求:读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注意看生字表、还可以问问老师。 好!开始!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读完的同学请把头抬起来,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读完了,没有读完的同学,不要慌,老师再等你一会。
2、(识字教学)
师:能够看得出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风,谁记住他们的名字了?
陈丹 宋涛 赵小艺 表扬孩子们的记性好。
师:大家看他们来了。ppt 一起喊一喊他们的名字。
师:同学们,这三个小朋友的名字里,还藏着这节课要求大家会认的六个生字呢!是哪六个生字呢? ppt 谁认识这六个字? 叫两个学生起来读
评价学生
宋涛 陈丹 赵艺 (个别读 读慢些 一起读)
师:老师把它们的顺序打乱了,你还认识吗? 读得真不错!你在平时肯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涛 丹 宋 陈 艺 赵 ppt (个别读 点读 一起点读)
ppt出示宋 赵 陈。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把这三个字放在一块了,谁知道为什么? 他们都是姓
师及时评价:你说对了!观察真仔细!
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班有带这三个姓的同学吗? 你最熟悉,介绍一下,让别人记住你的姓。
没有的话,大家看看怎么来记住它。
宋 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
赵 宋朝的第一位皇帝就姓赵
陈 耳东陈 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 姓的文化,引发自豪感。
ppt 师:同学们,宋涛的“涛”,陈丹的“丹”,赵小艺的“艺”,还是这节课需要同学们会写的字呢!大家看看这三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涛 三点水 与水有关 左窄右宽 中间横短
丹 一个点 红色 精制的药丸
艺 上窄下宽 横折弯钩的折使劲往左折、钩往上钩
学生说,老师注意评价。
老师范写
师:同学们请你也在你的书上分别写一写这三个字,各写两个,看谁写得最好看。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评价:同学们写得太认真了,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个同学写得太好了!这样吧,请你在你认为你写得最漂亮的字的下面,打上一个“▲”表扬一下自己。
3、(词语教学)
这节课还有几个词语需要同学们认识呢!
旗杆 (多音字) 弯弯的 斜斜的 呼呼地 显得
师:你发现什么了?都带的 地 得 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注意一下这几个的(地、得)。 一起读一读这几个词
三、再读课文
要求到位:认识了课文里的生字、新词,相信再读课文,你们会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又正确又熟练。 好!开始! 学生读课文。
师:老师要检验一下同学们到底读得怎么样。 谁愿意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接读课文。 (我们请三个同学接读课文) 教师要有明确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评价接读情况
四、阅读指导
(一)(了解画风方式)
1、同学们:课文读完了,你知道赵小艺他们是怎样画风的了吗?不要着急,请大家再来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赵小艺他们画风的语句。
2、你想汇报谁的? 注意汇报时将人物说清楚。
3、ppt 齐读
4、ppt 怎样把风车画转 赵小艺是这么画的(欣赏赵小艺的画)
除了在画上用这种方法表示有风以外,在课文里面特别用了一个词——呼呼地转,来表示风车被风吹动了。
出示错误的画 他们为什么画错了? 因为没有注意关键词(弯弯的 斜斜的) 这才是他们两个画的画呢! 风来了,把小树吹弯了,所以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风来了,吧雨丝吹斜了,所以宋涛画了斜斜的雨丝。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们画风的句子,体会一下他们想法的妙处。
5、师:读了他们想到的画风的办法,你感觉他们怎么样? 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引导往爱动脑上说。
(二)(感悟人物语言)
1、师:在这篇课文里面,赵小艺他们的对话部分还很有趣呢!
2、ppt 先自己读一读 你读出什么了?你从哪里知道的? 受到启发 动脑筋
3、是谁提出了画风这个难题的? 得意 疑问的口气 *省略
4、师:想不想进入他们的角色读一下他们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 投影对话
(三)(小结)先出示下一张投影
读完直接问:你喜欢赵小艺他们吗?为什么?
这是三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有收获。
如果有时间,推荐分角色朗读(你为什么推荐他读啊?)
五、拓展
师:赵小艺他们经过自己用心的思考,终于把风画出来了。并且还很有创意。
ppt 超链接 他们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学习,爱动脑筋的你们,相信也有一些奇思妙想吧。你想怎样来画风呢?
老师鼓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已经有同学举手了? 好几个想出办法来的了。你们真聪明。 别着急,等等其他同学。
师:先别着急回答问题,老师想给你增加一点难度,你敢接受吗? ppt
请你用:“我也会画风了, 。”来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如果学生在回答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明白,老师可以帮助他: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老师来帮帮你。 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你会说了吗?试着再来说一说好吗?你终于说对了,这就是你要表达的意思。 你能再试着说一遍吗?
表扬,评价。
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想接受新的挑战吗?
ppt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你还能画出来吗?
下课 跟台下老师们再见。
注:后附王福平校长的评析
人教新课标第四册《画风》评课
滨城区第一小学 王福平
付辉老师执教的《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的一篇课文。 在这节课中从识字、写字到朗读感悟再到练习表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与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与提升并使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放飞想像,得到启发与提高。
一、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应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其中6个生字出现在课文的人物姓名中,而且有3个生字是人的姓分别是“陈、宋、赵”,老师根据这一教材特点,先出示了三个小朋友的图片和对应的姓名,引导学生与他们打招呼,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这几个生字,同时在打招呼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在教学3个姓氏“陈、宋、赵”时,老师问班里有带这三个姓的同学吗?并请带有三个姓的同学说说怎样记住自己的姓,引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交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在引导学生在几个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姓后,老师适时补充宋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宋朝的第一位皇帝就姓赵,陈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第五的相关知识,渗透了姓氏文化教育。
写字,既是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识字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学生写好字,不但可以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写字教学环节时,付老师重点讲解笔画、示范书写,让学生在认为写得最漂亮的字的下面,打上一个“▲”表扬一下自己。更是加深了学生对生字印象,及时巩固了生字。
二、指导阅读层次清晰,深入浅出
1、1)读书要求层层深入。带问题读书完成了初读感悟。
2)认识了课文里的生字、新词,再读课文,提出了正确熟练的要求。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品读语句,感悟人物的动脑思考;
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验人物的丰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层次清楚,步步深入,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2、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体验逐步得到深化。重视学生主体的阅读感受是语文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理念。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其中引导设计阅读感悟的问题必须要指向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的关键。付辉老师的教学中就非常注意了这一点。“读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语句你读出了什么?”“在这篇课文里面,赵小艺他们的对话部分还很有趣呢!”“先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什么了?你从哪里知道的?”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是指向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付辉老师在教学目标中就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目标,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来实现这一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教学之处运用读题目,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阅读感悟之后,设计了两个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聪明的你们能想出那些画风的办法?”二是运用思维迁移,“声音、气味和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你还能画出来吗?”可谓层层深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