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梦令》公开课教案

2021-02-06 来源:易榕旅网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3.感受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如梦令》课件资源

  1.收集有关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2.收集有关“靖康之变”的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如梦令》这篇课文的相关教学资源(文字、视频、图片资料)。

  (二)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古代诗词,温故知新。

  2.比较词与诗,略说不同。

  3.交流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上课伊始,谈话交流: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积累了许多古代诗词,现在,你还记得哪些?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诗词之后引出诗与词的比较。接着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时课件显示课题和作者。学生齐声朗读之后出示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回忆古代诗词是为了温故而知新。课件显示课题和作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营造与本文相融合的美好意境。出示李清照的相关资料则是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生活动:重点抓住“常记”“沉醉”“兴尽”“争渡”等词语理解词义。最后归纳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

  2.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听课文录音,说说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设计意图:自由读词的目的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并熟悉文本,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文本是学习的根本。在学生朗读之后点评“兴”字的读音则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听课文录音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词的魅力,体会古词朗读时舒缓的语速和连贯的气息。质疑交流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读懂“常记”“兴尽”等词语的意思,为读懂整首词的大意、把握情感、感知意境作铺垫。

  (三)细读

  1.细读课文,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2.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课件出示课文动画)

  学生相互比较动画与课文并思考:动画中哪些景物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没有直接写出来。在共同探讨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1)引导学生想象“溪亭日暮”的画面,抓住一“醉”字,用自己的话说说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抓住一个“误”字,体会作者无比激动和陶醉的心情。

  (3)引导学生想象“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抓住一个“争”字,一个“惊”字,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幅画面描写出来。

  3.小结:体会本文词眼——“醉”。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想一想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

  设计意图:从动画入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说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看词想象画面,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深刻体会作者美好生活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演读

  溪亭日暮的宁静恬淡,藕花深处的神秘幽香,一滩鸥鹭的壮观惊喜。这一切,留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的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记,常常不自觉的轻轻吟唱起这首词。回味那次难忘的郊游。你听——

  (课件播放歌曲《如梦令》)

  学生边听,边跟唱。再次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读词:注意“沉醉”、“误入”、“争渡,争渡”、“惊起”等词语包含的情味和意味。

  设计意图:出示歌曲《如梦令》是使学生受到古文化的熏陶,再一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比读

  (课件出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写得清新明丽,生动活泼。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首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边读边想象,词人又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读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作者笔下的景物也不一样了。读词,我们要能透过景物,读出作者的心情。两首词,让我们读到了不一样的李清照,读到了不一样的李清照的词。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首词进一步巩固词的学习,了解词人李清照。

  (六)总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感受了作者快乐和幸福的美好时光。让我们齐声诵背全文,在诵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