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难点:有条理地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在三年级和四年级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旋转,并会描述,对于表达平移的变换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表达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时着重点放在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和对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在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特别是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变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图形变换的趣味性,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欣赏美丽图案,让学生说说这些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2、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
3、摆一摆,说一说:用你手中的三角形照样子摆一摆,变一变,再说说是怎样平移或者是怎样旋转地?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4、师出示课件突出说明描述图形平移和旋转分别要注意的几点。
5、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安排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出示主题图(1)(2)
思考操作: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形状?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A、B、C、D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活动二:教师呈现主题图(2)(3)
思考操作: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A、B、C、D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活动三:教师呈现主题图(3)(4)
思考操作: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A、B、C、D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活动四:教师呈现主题图(4)(1)
思考操作: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A、B、C、D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活动五:师生总结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归纳总结出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要点。
第三个环节:拓展练习
四、说教学设计优缺点:
本节课设计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
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本节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存在问题:
1、学生看教师课件电脑演示操作时间较多,学生自己动手摆的时间相对较少。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由于学校没有实物展示台,学生展示操作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2、就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和方向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3、由于过多的重视学生的思维、语言、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这一环节时间占得比例大了,如果课堂上能及时调整时间比例效果会好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