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师大版第五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2021-02-13 来源:易榕旅网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8?——p20的内容。

  2、教材简析:

  《有多重》是在学生掌握了轻重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接触质量单位,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质量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四部分教学内容。通过“有多重”这一教学情景,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轻有重,导出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并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地处理,以活动贯穿整课。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估算。

  情感目标:能主动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1千克=1000克”。

  难点:了解1千克与1克的实际质量。

  5、教学准备

  (1)4名学生为一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盘秤,2分硬币,1千克的白糖1包,500克的盐2包,500克、800克、2千克沙子各1袋,苹果1个、……蛋1袋。

  (2)小调查:了解生活物品的质量和自己的体重,并进行记录。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倡导民主、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新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的大舞台,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我只是为学生们创设情境,提供发现知识的条件,并从中点拨、引导,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注重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因此,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掂、比、估、算、称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2007年10月24日,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中国西昌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嫦娥1号”起飞重量为2350千克。)

  介绍“嫦娥一号”的起飞重量,导出并板书课题:有多重。

  通过这样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感受1千克。

  活动1: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数学游戏,与1千克比轻重。

  第二环节:感受1克。

  活动2:掂一掂,感受1克。

  活动3:找一找,生活中重1克的物品。

  活动4:比一比,1千克和1克的质量区别。

  第三环节:“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课件:淘气和笑笑在争论2包500克食盐重,还是1包1千克的白糖重。)通过称一称、算一算从而得出1千克=1000克。

  练习: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活动5:掂一掂,称一称1个苹果有多重。

  活动6:估一估,称一称多少个……蛋大约重1千克。

  活动7:猜一猜、背一背同桌有多重。

  4、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1)设计“你知道吗?”的课外小知识。

  (课件: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8克。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克。

  1克米大约有50粒,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那么全班55人,一天就浪费约1克;全市370万人,一天就浪费约74千克;全国13亿人,一天就浪费26000千克,合26吨。)

  运用直观的画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同时渗透健康教育和节约粮食的思想教育。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圆满实现。

  (2)在课的结尾,我给予学生的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省略号。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作为本节课的课后思考题。

  (课件: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通过解决这个小故事的问题,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学习评价

  教育家苏霍姆霖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评价十分重要。它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多样性的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