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2020-12-17 来源:易榕旅网

  五下第二单元的古诗词,第一首就是《泊船瓜洲》,印象中好似给学生上过一般。随机问了几个,都说没有,倒是记起来在哪本作业本中做过这首诗的习题。我一拍脑门,对了,上学期的课堂作业本中是做过这个练习。看来,本想偷个懒,简单上一下就过去了的想法,现在是行不通了。

  第一环节:从讨论路途的远近来提炼诗的中心思想。

  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不能读?(生自由读)

  师(声音渐停后):在这首诗中一共出现了7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生找,实在找不全的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交流:泊、间、只、数、重、绿、还

  师:现在你能够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吗?可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法了。

  ——生自由读后,指一名学生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吗?

  生:“间”字读错了,应该读第四声。

  师(故作惊讶状):哦?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京口和瓜洲只见间隔了一条长江。这个“间”是间隔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表扬这个学生,老师在黑板上简单的画出京口与瓜洲之间的地理位置图。

  师:那么钟山呢?它的位置在哪里?

  生:京口与钟山只见隔了很多很多的山。

  (这时有学生马上站起来反驳:京口和钟山只见不远的,因为它用了一个“只”,说明只有的意思。)

  师:真会读书,有疑问了。那么作者又用“只”,又用“数重山”,到底是远还是近?

  生:我认为是近的,因为前面说“一水间”,说明仅仅一水的间隔,不远。

  生:我也觉得不远的,因为只有几座山的路途而已。

  师:是呀,对古人来说,那时候,交通不便利,一座山、一道水,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路途遥远、要跋山涉水了,但是作者为什么偏要说“近”的呢?

  生(沉默片刻):因为作者非常的想念家乡,思念亲人,对作者来说,亲人和家乡已经在作者的心里了,所以对作者来说,路途并不遥远。

  ——表扬这位学生,很会读书,领会了诗的中心意思。

  第二环节:抓中心,进一步提炼中心

  师:作者把船停在瓜洲,你觉得他去干什么呢?

  生1:去游山玩水吧!

  生2:可能是路过此地,觉得景色很美就停了下来。

  生3:就像那个《枫桥夜泊》一样,到了此地,正好停留一下。

  生4:王安石是去做官的途中路过此地,他是被逼的……(说不下去了)

  师:我们每学一首诗,都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也就是作者是在一个怎样的心情、怎样的环境下的,就像这首诗,请大家看——(资料)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 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师:所以同学们,王安石是被逼无奈才离开了故乡,读一读下面两行诗句,你想说什么?

  生:老师,我从这个“又”字可以看出,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因为江南已经过了好几个春天了。

  生2:老师,我从“何时”也看出诗人急切地希望回到故乡的心情。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经典在哪儿吗?对,一个字——“绿”

  ——知道学生看课后的小资料。

  师:作者选用“绿”字,好在哪里呢?

  生1:绿字可以看出,春天已经来到了江南,江南到处都是绿色。

  生2:绿字在本来是个形容词,表示颜色,在这里表示动词,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

  师:是啊,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我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作者问自己——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就这么想着,想着,一幕幕曾经温馨的画面再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仿佛看到了……他仿佛想起了……

  师:古人很喜欢把自己思乡的情怀寄托在月亮上,比如: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在古诗朗读、背诵中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