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品读,体会煤担的重,劳动的艰苦.
2, 悟读,感知穷人劳动的艰辛,生存负担的沉重.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煤担的沉重提升到认识作者肩上所扛起的责任重.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设计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想——
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三,重点部分品读
师:那么我是通过什么劳动来试图解除饥饿的威胁的呢
快速读课文的第17 到第29 自然段 .动笔 划一划 ,读一读,想一想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1.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重点体会:"象是打秋千".
师:追问:打秋千是怎样子的
①变换说法
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师:同学们,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的
理解文中有个词语叫"一步三滑"
师:你能体会到这种一步三滑的艰难吗 把感受读出来
师:同学们,煤筐来回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 请大家再好好地来看看这幅 画,从这幅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引导看表情,看肩膀 )
师:沉重的担子,压在我瘦小的身躯上,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我当时是怎样 行走的吗
生:是一冲一撞的. 是跌跌撞撞的. 是晃晃荡荡的. 是踉踉跄跄的. 是歪歪扭扭的. 是小心翼翼的.
师:所以走路一步三滑的原因是;年纪小,担子重,.路滑
2.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上人家,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歇.
重点体会:"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
追问:1.)为什么不到一千米就落在后头 深层次体会到孩子年纪小力气小
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
2.)"只好"换"立刻"
师:把只好换个立刻读一读体会体会 体会到担子实在太重了,而不是刻意休息的.
那么究竟是为何小小年纪要挑如此重担呢
齐读: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教师:原来在他身上所挑起的不仅是煤的重担 更是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师:虽然那疲惫的面容,虽然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想想,他此时此刻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
师:多么坚强的孩子!
(师启发):可是不尽人意的是尽管他从半夜动身到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他最终换来的是什么 一起来读读这句;
6.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追问1.你有过烫伤或者流血的时候是吗 说说当时的感受 . 读句子
师: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
(师启发):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 说了些什么
(学生解读.)
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
生:这是一种无奈的泪水.这是一种心疼的泪水.
师: 是的,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像我母亲一样的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但是,12岁的小吴运铎却没有流泪.同学们,他难道不该流泪吗
生:该.
(出示句子,24,25小节)
师:这些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他应该流泪,他应该痛哭一场.但是,他没有,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饿."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品读我和母亲的对话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