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寨沟》教学案例

2023-04-16 来源:易榕旅网

  一、背景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的第九篇课文。

  领略课文中的风景美,是这篇课文显现的一个教学目标,但与此同时千万不能疏忽领略课文中的文字美。这两者应当是融为一体的,既要让学生通过感悟优美的文字领略九寨沟仙境般的美景,也要把领略九寨沟的美景融入到对优美文字的深刻感悟之中。

  二、教学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为了让学生受到美德的熏陶,我采取了多种的促读方法,让学生读中感悟,入境会文。首先,我以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以抒情优美的乐曲范读了课文第三小节。让学生做个舒服的听者,逐渐进入到美妙的情景中。趁热打铁,以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配合老师的帮助,自读该节。再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接着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齐读该段,整体感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第四小节的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为了让学生学得活,再组织一个小导游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语言能力锻炼。

  三、教学流程

  一、 创境激趣,导入课文

  创设情境:同学们,有位老爷爷今年退休了,很想去九寨沟游览一番,但不知道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有哪些奇妙风光?他打听到有一篇《九寨沟》的课文,便想问问同学们,并想请一位同学做他的导游。同学们不忙回答,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当然也可以像老爷爷那样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展现风光,品味语言

  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谁能从找一找能反映九寨沟最大特点的词语?(神奇、童话世界) 

  激疑入境:万山丛中的几条山沟,有什么神奇之处?它又是一个怎样的童话世界呢?老师这里有一部九寨沟风光片,现在,我们就随摄像机的镜头一同走进这个童话世界吧。

  多媒体展示九寨沟景色,学生随着荧屏的展示,进入九寨沟美丽神奇的山山水水之中,领略自然创造的奇迹;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飞瀑……

  九寨沟的景色可真美啊!进入景区,你看到哪些景物了呢?(雪峰、湖泊、森林、瀑布)我们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生动地描写了这些景物,请选择一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哪些地方写得好。。

  学生自读后,进行交流,教师随学生发言显示该位学生所认为最美的景物,体味作者的用词,并指导朗读。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说得真好,相信你一定也能读好练读 评一评 再读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教师过渡“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看来九寨沟的水可是不可不看的哦!谁来先为大家介绍九寨沟的精灵——水呢?

  (1)“大大小小的湖泊,……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2)“每当天气晴朗时,……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五花海”

  1学生交流

  2你能用你的朗读带我们一起去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边走一走,看一看吗?

  3评读 再读4和他一样喜爱“五花海”(五彩池)的站起来一起读。

  5湖泊的特点:多(大大小小、颗颗)、清(清澈见底)美(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水上倒影五彩缤纷)

  6介绍构成“五花海”“五彩池”的原因(出示资料)

  7这么美的景色你愿意和谁一起分享?邀请1位一起读8评读9女生读

  飞瀑

  1学生交流,理解“白练腾空”“白练腾空”2指名读 评读 再读3谁来照着他的样子读一读。4男生读

  4“由于河谷高低不平,……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山美,水美,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美。试着发挥你的最佳水平,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课文。…

  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和朗读,使老师对九寨沟的这部片子更喜爱了。可惜,片子里只有图象和音乐,而没有解说词,真是一个遗憾。不过,同学们现在学了课文,对这些景象很熟悉了,你能给它配上一段解说词吗?我们课文写得很好,尽量用课文语言。录像片景观与课文描写同步,故实际上是该段的背诵。

  三、 小组合作,综合探究

  过渡:神奇的童话世界吸引了无数游人,也成了珍稀动物的美好家园,就让我们漫步林中,一睹它们的风采吧。请大家自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这些小动物的特点。

  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第四自然段。要求边读边画边想,找出课文中描写的珍稀动物,再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它们的主要特点。

  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

  金丝猴  体态粗壮

  羚 羊  善于奔跑

  大熊猫  憨态可掬

  小熊猫  行动敏捷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问:我们如果真到了九寨沟能不能都看到这些动物?为什么?书上哪看出来了?

  为什么课文中要用“也许”一词呢?文章更连贯,是说可能见到,不是肯定能见到,说明珍稀。用“也许……也许……也许……也许……”说一段话。

  四、 抓住特点,体会作用

  过度:欣赏完九寨沟的优美景色,你想说些什么?作者也发出了感叹,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讨论: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省略号前面半句和上文的哪些地方有关系?省略号的后面半句又与上文的什么地方有关系?(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前半句是对九寨沟风景名胜的概括,总结了全文;下半句和“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相互照应。这样一来,整篇文章显得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指导朗读、背诵这一段。

  五、 积累内化、拓展阅读

  学完了课文,可是那位老爷爷想请一位“小导游”的事情还没着落呢。大家有没有兴趣来竞争一下呢?让学生学做小导游,来介绍九寨沟。

  六、综合实践: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网上之旅,尽情地欣赏了九寨沟风景的美,文章的美。你最想说什么?

  让学生课外阅读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的朗诵会。

  四、反思

  1、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读应该是最基本、最经常而又最重要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个环节我开始的设想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让学生受到真情实感的熏陶,架起与作者沟通的桥梁,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雪峰”给人以巍峨,耸立之感。本想让男生来读,会更有气势些。可并没有读出我想要的效果,,我一时急于完成下一个教学任务,没有让学生再读,而是草草带过。从这一环节看出我的教学经验还不足,语文教学应扎扎实实的进行,该完成的环节一定要完成。只有多读,感受才越深,学生把九寨沟的美景刻在脑海中,对课文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2、主体体现不到位。

  在课堂上,如果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时空,徜徉文本,静心阅读感悟,我想学生会体会更深一点,对大自然的美会惊叹一点。但是由于我的心急,也是对文本把握不透,课堂上还是为了达到自己备课中所预设的一些过程,匆匆打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牵着学生朝着我设计好的步骤学习,学生的被动,我自告奋勇的引导,使下半节课中教师的戏唱得比较响,却使课堂失去了学生那应有生命力,充满激情的语言;也少了许多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体验。如今冷静分析一下,确实感到自己在教学上还得好好学、好好练、好好磨。钻研教材、吃透文本是一切生成的基础,也是教学创新的基础。课堂上的教学机智、教学艺术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信息。

  3、课堂中的“读”应该怎样进行

  纵观苏教版每篇课文,其中必不缺少的教学目标就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可见将感情读文放在了何等重要的地位上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感,有感情地读文呢?那自不必多言,“品透”文章自然是基础,这也是让学生掌握良好语啦切实有效的方法。学生的水平不一样,先天的素质也大相径庭。有的学生随便拿来一篇文章读,就朗朗上口,妙极;有的学生也许读上多遍仍读不成句,差极。对于未经“品读”就把文章读好的学生,我并不赞同,因为他们有更大的潜力可挖掘,他们“品读”后再放声读也许效果就好的让我们难以想象。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感上,我尽可能的不做一些“花哨子”,我始终深信着“百回读”这一品悟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必让学生深知文章内蕴后才让学生感情读。当然,让学生“品”也是要有法的,要做到收放自如,方能行之有效。

  4、学生应该怎样读

  1)读出文章的特点

  因为作家所处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有异,人生阅历有别,因此文章风格也大相径庭。对待不同的文章,阅读的方式就不能干篇一律。在读容易引发冲突的一类课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争辩地读,对于关键问题,学生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并从文中找出依据,与对方展开辩论,在一些感情色彩重的课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激情去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寓意、精髓及言外之意。

  2)读出语言的神韵

  语文题材是美的浓缩,它荟萃了古今中外名篇,是艺术性、人文性、科学性的统一。所选文章大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记叙类文章“事”中含情,说明类文章“知”中有情,议论类文章“理”中寓情……要想使学生读出其中的神韵,“于激昂处还他个激昂,于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由字得言,由言得意,由意得情,由情得味,使他们心驰神往,激情满怀。

  3)读出学生的个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学生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在阅读中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让课堂成为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

  正如宋代大诗人苏轼所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读书的妙处是不可一语概之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