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出资行为将受到法律追究。根据公司法规定,若股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且涉及一定金额或其他严重情节,将予以立案追诉。具体情形包括注册资本额、出资比例以及对公司、股东、债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因素。此规定仅适用于按照法律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虚假出资是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表现,构成虚假出资罪。
法律分析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在六百万元以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数额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
(二)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超过六百万元,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数额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三)造成公司、股东、债权人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
2.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3.二年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4.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五)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本条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
虚假出资,是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表现。我们知道,股东必须诚实、实际履行出资义务。虚假出资罪是我国《刑法》的一个罪名,其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相关股东没有按照原先规定的出资比例性进行出资,对虚假出资的股东,法律对其进行惩罚。
拓展延伸
虚假出资罪的定罪标准与司法实践相关性分析
虚假出资罪的定罪标准与司法实践相关性分析是指通过对虚假出资罪的定罪标准与实际司法实践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在司法实践中,虚假出资罪的定罪标准往往是一个关键问题,涉及到对出资行为的真实性、虚假性以及是否具备欺骗性等方面的判断。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法院在虚假出资罪定罪标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这可能与地区特点、法官个人理解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因此,深入研究虚假出资罪的定罪标准与司法实践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司法实践的要求,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判决准确性。
结语
虚假出资是一种严重违反公司法规定的行为,对于涉及虚假出资的公司发起人和股东,应当依法予以追诉和追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虚假出资的定罪标准与司法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因此,深入研究虚假出资罪的定罪标准与司法实践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判决准确性。同时,虚假出资罪的存在也提醒我们,股东应当诚实履行出资义务,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二条 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