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长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1-13 来源:易榕旅网

  同志们:

  春节刚过,首先借这次会议之机,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政系统的干部职工拜个晚年。

  刚才,全面总结了去年的财政工作,并对今年的财政工作作了很具体的安排,我完全赞同。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去年财政工作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20xx年,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全市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克难攻坚,较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各级财政部门的同志,紧紧围绕全市加快发展、赶超进位的工作大局,自我加压,奋发有为,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绩。

  一是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回顾总结去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令人鼓舞的亮点,就是我们全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举实现28.25亿元,较上年增长32.24%,首次跃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不但完成了预算任务,而且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的调整收入任务。同时,我们的财政支出也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40.2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新突破,标志着我们财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有了较快的提升。

  二是财政在保增长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去年经济工作的主题是保增长。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多方筹措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累计撬动和吸引金融资金、社会资金80多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贴息帮扶企业度过难关,优先保障民生工程投入,对保增长和全市经济回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三是争取资金迈上了新台阶。面对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尤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机遇,各级财政部门的同志主动放弃节假休息,积极跑部进省衔接汇报,累计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33.6亿元,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累计达到24.5亿元,增量均居全省各市区第一;争取激励性奖励补助资金1.95亿元,位于全省前列;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5亿元;争取20xx年“两权”价款资金4.41亿元。纵向比较,我们去年争取资金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同时,经过努力,富平、蒲城两县,还被列入去年全省新增12个省管县改革试点范围,这也为扭转两县的财政困难奠定了基础。

  四是民生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大。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的落脚点在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去年,面对财政收支的突出矛盾,财政部门坚持把保民生放在首位,累计投入十大民生工程资金43.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就达到32.1亿元,较上年增长56%,这是财政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由于财政资金投入及时、到位,去年涉及干部群众加薪、补贴以及各类社会保障“新增、扩面、提标”的项目全部得到了落实,十大民生工程得到了顺利实施,老百姓看病、就业、上学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的实惠,脸上自然流露出更多的笑容,这其中就有财政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和劳累。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是实现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总体来说,经济形势要好于去年。一方面,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我国经济已经率先回暖,特别是中央还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为全市经济进一步向好提速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继实施,我市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新兴产业逐步壮大,势必增强我市经济发展的后劲。随着钼、煤、钢等资源类产品价格逐步走高,全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将迎来十分宽松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时机。

  当然,分析形势,更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市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煤、钼、钢等资源性产业仍是我们的主要税源,这种单一的税源局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是十分牢固。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我们的财政收入总量依然偏少,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4.3%。随着民生工程配套、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落实,今年的刚性支出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不但不会消解,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三是化解政府债务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全市政府债务累计达到40多亿元,其中县级占80%,加之推进发展、企业改制仍需要财政兜底支持,所以,化解政府债务、解除财政风险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在发展中用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三、突出重点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

  一是坚持把抓收入放在首位。我们确定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计划为17%以上,较全省16%的增幅高出1个百分点,较全国6%的增幅高出11个百分点。做出这样的安排,既考虑了支出的需要,也考虑了完成的可能,既考虑了各种有利条件,又考虑了各种减收因素。应当说是比较积极的,也是有一定压力、但经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确定好各自今年的财政增长目标。全市各级国税、地税、银行、财政部门要通力合作,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应收尽收,均衡入库。一定要切实保证收入质量,防止收入出现大起大落,坚决不收“过头税”,既要保任务,又要保质量。同时,要加强与中省有关部委、厅局的联系、沟通、衔接,做好项目谋划,尽量争取更多中省资金的支持。

  二是继续落实保增长措施。从近几年生产总值的增速看,我市经济正处在持续加快的增长阶段。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经济企稳向好趋势十分明显,且恢复性增长要比全国全省来的更早更快。这既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更是我们不折不扣落实保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刺激经济增长的结果。今年,虽然国家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随着货币政策调整和收紧,保增长面临的压力将会有所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财政支持力度减弱,必然对正在回升向好的全市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实行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扶持支柱产业发展。要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促进消费结构调整,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通过增加地方财政预算、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三是坚持把保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保民生就是保增长、保稳定。从经济层面看,民生一头挑着投资,一头挑着消费。对渭南而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主要还是投资和消费的“双轮驱动”。十大民生工程的实施以及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保障性住房、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措施,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民生搞好了,群众的心理预期就可以增强,就敢消费、敢投资。去年我市经济增长之所以能达到15.3%,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将近20%,其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民生就是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执政的重要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谁在民生这个问题上走在前头,谁就能在发展上赢得先机。民生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民生工作搞好了,民心就安了,民怨就少了,我们的发展环境也就更好了。因此,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一定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紧紧抓住“十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夯实责任、落实资金、加快进度。县级是推动民生工作的责任主体,是资金配套的责任主体,也是项目实施和监管的责任主体,必须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责任。尤其在安排预算时,一定要优先考虑民生,对涉及民生的所有项目资金都要打足打够,切实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已纳入规划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中省已明确的“提标、扩面、新增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与民生相关的各项改革资金的需求,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是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管好资金、用好资金,让财政资金发挥好效益,已经成为财政部门面对的重要课题。今年,要围绕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全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第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可用财力不断增加,但由于我们要办的事情越来越多,各方面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财政资金的数量仍然是有限的,必须加强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从近年来我们实行的支农资金整合、扶贫开发板块推进试点来看,财政资金整合,整与不整,效果大不一样;力度大与力度小,结果大不一样。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加法”,更要学会做“乘法”,还要探索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扶持资金整合的办法。今后,对分配到市级部门的各类专项资金,原则上都要在系统内部整合使用,跨部门的同类资金,也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安排使用,把财政资金整合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第二、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发展资金短缺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最大困难。解决资金问题,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眼睛向外,学会在市场中找钱。今后,对财政的生产性投入,都必须走市场化的路子,必须与金融资本相结合,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形成财政资金跟着信贷资金走、信贷资金跟着项目资金走的良性循环。同时,要积极发挥创投基金融资平台的作用,发挥各级担保机构融资担保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三、要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财政的钱都是纳税人的血汗,我们有责任花好、用好、管好。目前,财政支出的特点有了新的变化,点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面越来越广、线越来越长,支出从临时的、分散使用转变为系统的、常态化制度安排,这给加强财政监督带来了新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监督就必须不断创新方式,建立制约机制,真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把好资金分配关、预算执行关、监督检查关,凡是涉及民生、教育、三农等资金,财政、审计部门都要进行跟踪检查,并要主动接受人大、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第四、要强化制度约束,坚持厉行节约。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部门预算,坚决卡住预算外资金,科学、公平、合理编制预算,坚持有保有压;要完善制度,加强人、车、会等管理,严格落实中省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努力把浪费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把有限的钱用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