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

2023-03-20 来源:易榕旅网

  教学设计特色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依据本课教学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认知水平,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在导入环节从生活现象导入。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先了解一下一年四季,感受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进而学习新的内容“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四季图片的展示,契合了研究主题,从身边现象引入,使学生打开思维,说出生活中对四季认知的积累,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知识基础,继而激发探究一年四季形成的兴趣。

  二是让学生自主猜测四季的成因。给学生一个实实在在的探究问题,而后引导学生做出对四季成因的假设,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使学生明白研究某些事物现象往往是先有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的。

  三是对所做假设逐一进行验证。排除错误假设,并通过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在上一环节中提出的假设。在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此我分三步达成这一目标:首先排除错误假设。大多数学生的前概念认为四季的形成可能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关,针对这一点,我出示一组数据,通过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事实与他们的猜测不符,从而排除这一错误假设。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前概念有时是错误的,科学的学习就是需要有不断修正自己想法和做法的科学态度。

  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来验证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古人对一年四季的观测发现,结合同学已有的知识,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再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使学生在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根据古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实验推理,从而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在实验后分析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对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从而得到一致的结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重复验证的。在这里学生有一个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随后教师出示地轴不倾斜的地球仪,让学生思考还会出现刚才的现象吗?从而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教师引导,认识到四季形成的原因与地轴倾斜有关。

  四是总结扩展。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上面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教师引导下,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授课效果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七课。在此之前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但对四季的成因认识比较模糊,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地球在公转时,离太阳近就是夏天,离太阳远就是冬天。引导学生探究四季的成因是本课重点,通过让学生根据模拟实验来观察不同季节杆影变化的特点,从而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和四季的成因,让学生明白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的直射或斜射有关,即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地球离太阳远近没有直接关系。通过本课的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一、通过做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位置杆影变化的特点来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及四季的成因。在本课的探究中,学生明白了四季的成因与太阳直射或斜射有关,即太阳的高度有关,从而纠正了四季的形成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近有关的错误认识。学生还从探究中发现,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地球仪上将无杆影长度的变化,无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明白了四季的形成不仅与地球的公转有关,还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二、动手实验前,首先让学生清楚对比实验怎样才能公平,必须保证标杆长度相同、测量时间相同、立标杆位置相同、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只改变地球仪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这一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在实验后分析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对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从而得到一致的结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重复验证的。在这里学生有一个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一过程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四、自制教具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难度的课。难度主要表示在:1、材料准备难度大。2、实验操作难。3、学生理解难。

  在介绍古人研究四季的方法时,我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观测事物的科学性,让学生明白古人方法中蕴涵着许多智慧结晶,他们已经有效控制了实验中的变量,非常注意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简单分析,从古人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研究时间要统一,物体长度和位置要统一,观察时间要长,至少一年。从图示中,学生可以明显看到不同季节太阳照射到物体上的角度和影子长度发生了变化。

  在模拟实验部分,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就自制教具:地球公转轨道模板,固定好高度的手电筒,做好支点的刻度尺。最初,我是用蜡烛来模拟太阳的,但在课堂中我发现实验时即使是呼吸也能使蜡烛的火焰发生变化,这样会影响到杆影的观察,于是改用手电筒,为了能够保持同一高度,我把手电筒固定在自制的支架上。测量杆影时,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数据,减少误差,我在画好刻度的纸板下面做了一个支点,测量时刻度尺0刻度对准标杆底部,支点轻轻接触地球仪表面,在测量时就能保证刻度尺与标杆的垂直测量。

  实验前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怎样进行操作,并清楚地知道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用手电筒和地球仪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将地球仪放置在相对应的四个位置,手电筒放中间,观察光线照射在地球仪上杆影的变化,并要求学生利用教师特制的测量尺测量,同时做好记录。模拟实验的结果,学生发现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的位置,杆影长度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们此时基本能说出地球公转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地轴始终保持固定的倾斜角度还需要老师稍加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最后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对于一些较有难度的课,教师课前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从实验的器材,实验方法的指导,到学生交流汇报时的引导,无一不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