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应上报,未报警现场撤除后再报警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记录并在3天内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如核查确认存在事故,受案登记表应制作;如无法证明或不属于交通管理部门管辖,应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法律分析
事故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事故迟报的法律责任
事故迟报指的是在发生事故后未及时向相关部门或组织进行上报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事故迟报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192条的规定,故意隐瞒、谎报事故的,构成隐瞒、谎报事故罪,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此外,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事故迟报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因此,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发生事故后都应及时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以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结语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上报,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故意隐瞒、谎报事故的行为构成犯罪,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事故迟报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我们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上报事故,遵守法律法规。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
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答神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弯扒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清闹亏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交通事故如何界定
1、主体要件,即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行为主体,参与交通活动的人;
2、行为要件,即行为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引起事故发生;
3、主观要件,作为主体的人具有过错,或者属于行为人不能预见的意外事故;
4、后果要件。即事故导致了人员伤亡、车辆、物品损坏等后果;
5、特殊要件。所谓特殊要件是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的性质分为车辆要件和道路要件。交通事故中必须有一方是车辆,并且车辆必须在道路上行驶。车辆包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是指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