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1、该行为构成逃税罪,帮助他人逃税的行为人是逃税罪的从犯。
2、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帮助他人偷逃税,未达到刑事责任的,也将承担违法责任。因为该种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除非是偷逃税者第一次偷逃税,并补缴了应纳税款,缴纳了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否则,偷逃税者达到法定的偷逃税数额,或者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都将面临刑事处罚的风险。而帮助他人偷逃税者,如策划或操作偷逃税、非法提供银行账户、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等,则与偷逃税者构成了共同犯罪,也将面临刑事处罚风险。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其后果是造成国家收入的直接损失,扩大了利用外资的代价,破坏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使得一国以至于国家社会的收入和分配发生扭曲。
合理避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将纳税义务减至最低限度的行为。
1)合理避税与逃税漏税之间存在原则性的差别:
① 合理避税并不违法,它只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法中的漏洞,少纳或不纳税款而已;
② 而逃税漏税就属于非法行为了。
2)合理避税主要有以下两种手段:
① 利用税法允许的另一种税率或另一种估算应税所得的方法减少或避开纳税;
② 拒绝购买含税的商品。
避税危害性:
1、避税行为直接导致了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
2、侵犯了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意图,使其公正性、严肃性受到影响。
3、避税行为的出现对于社会公德及道德造成不良侵害,使诚信纳税受到威胁,造成守法经营在市场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