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骗贷的定义是怎样规定的?

2020-01-28 来源:易榕旅网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手段使金融机构错误地向行为人或第三方提供大额贷款,侵犯信贷秩序和财产所有权,触犯刑法的行为。《刑法》第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的几种情形,包括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合同或证明文件、以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额担保,以及其他诈骗贷款的方法。

法律分析

贷款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处于与其金融交易地位相对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陷于认识错误或持续认识错误,因而自动地向行为人或其指定的第三人交付数额较大的贷款,从而主要侵害了信贷秩序并同时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触犯刑法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拓展延伸

骗贷的定义与法律规定:揭示骗贷行为的法律界定和法规要求

骗贷的定义与法律规定涉及对欺诈行为的明确界定和相关法规的规定。骗贷是指以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或信用,并故意不履行偿还义务的行为。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骗贷行为的定义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骗贷行为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法律规定了骗贷的各种形式和手段,例如虚假陈述、伪造文件、隐瞒真相等。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对骗贷行为的处罚,包括罚款、刑事处罚、追究民事责任等。了解骗贷的定义与法律规定,有助于维护金融秩序和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结语

骗贷行为严重损害了信贷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触犯刑法应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包括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合同、证明文件,以及其他欺诈手段。骗贷行为被视为犯罪,可能涉及刑事处罚和民事责任。了解骗贷的定义与法律规定,有助于维护金融秩序和保护受害者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