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检察院定的罪到法院会改吗

2022-10-20 来源:易榕旅网

我国法律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因此给某犯罪嫌疑人定罪的权力在人民法院,而不在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公诉机关,代表国家和人民行使公诉权,代表国家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对涉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提起讼诉,并给出定罪量刑建议,并不能决定最终的定罪量刑。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人民法院经过庭审之后,根据控辩双方的意见及相关事实和证据依法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因此,检察院认定定的罪名和量刑建议,法院是能改的。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一、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

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3、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5、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6、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7、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8、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二、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适用有什么不同吗

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适用区别于是否执行相关法律行为。

法律执行的结果是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法律执行,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适用法律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法定性,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

2、权威性,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

3、被动性,司法过程的启动总是以具体案件的发生为前提,在大多数案件中,司法活动必须由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来启动;

4、独立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国家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复议案件时也应坚持独立性和公正性。

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意义上的法律适用一般被称为法的实施。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