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是指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以逃避责任的行为。即使没有撞到人,若撞到公共设施并偷偷开走,也要承担一定责任。逃逸行为会导致无法确定事故责任,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责任。
法律分析
没有撞到人的话不构成肇事逃逸,一般如果是撞到公共设施导致的损坏然后偷偷开走的话,严格来说也是要承担一些责任的。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拓展延伸
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义与处罚探讨
肇事逃逸行为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故意逃离事故现场而不立即采取必要救助措施或未及时报警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肇事逃逸行为,法律予以明确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肇事逃逸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人身安全,因此应该受到严厉打击。根据具体情况,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罚可包括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此外,法律也规定了对于主动投案自首或积极赔偿的情况下,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因此,对于肇事逃逸行为,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肇事逃逸行为得到有效打击和制止。
结语
肇事逃逸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人身安全,应受到严厉打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肇事逃逸行为,法律予以明确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肇事逃逸行为得到有效打击和制止。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