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贯彻十八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个人与学校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建设性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有效对策,以提高高校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大学生确立并实践生态文明消费观,建设健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从而促进大学生态文明的发展。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基地、是全社会文化层次最高的地方之一。所以,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进而促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强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人类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校师生中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和谐氛围。只有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使学生在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和谐相处,人们才能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推动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既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生态文明高校表现为环境绿化园林型、建筑设施智能型、能源利用节约型、管理制度公平型、人际关系友好型、文化氛围学术型等特征.建设生态文明高校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人、现实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之间的关系.
3、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学习领域,加深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观念教育,践行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二、当前制约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
1、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制约高校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不断深化对自己同自然界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认识,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法则,协调控制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继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然而,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比较淡薄。高校师生都是高学历人群,他们大都懂得可持续发展的大道理,问题是由于受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和体制的缺失,他们对生态文明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生态意识淡薄,更没有固化为行为习惯,节约与环保变成了一句空话。
2、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的缺失制约高校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是各类高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本位,充分利用已有环境和社会条件对受教育
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态文明培养和影响,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教育保障制度。目前,高校还没有健全的教育机制以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首先,在 当前 的 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递,停留在生态道德知识的宜讲上,以讲授法为主,而忽视学生对白然的情感体验和判断。因此大学生对生态道德活动就没有深刻的认识,也就没有兴趣积极的参与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其次,高校的教育模式还比较传统。当前,高校在让学生接触并亲自体验人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关系方面还没有更多的有效途径。
3、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制约高校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消费。必要消费是对资源有价值的利用和合理开发,它不仅能处理好生产、分配和交换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能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类能够经常受到自然界的赐予,避免受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大学生是重要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和自然产生重要要的影响。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三、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把保护生态文明落实到实处。大学生只有在理论中充分理解生态文明,才能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树立起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感,一是要做好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的宣传,这是大学生培养生态文明的基础。二是建设学校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在学校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要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教育潜力,努力营造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
2.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完善教育机制
将生态文明态明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将是对现在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教育部门应该颁布和实施环境教育制度,严格要求所有高校必须把绿色教育课程设置为非环境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尤其是师范院校,更要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使将来从事各种教学工作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环境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将绿色理念变成有效的行动,必须把绿色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科研和日常工作中去。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同时,要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影响、辐射社会文化,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加入绿色行动者的行列,使“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理念深入人心,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3.树立合理的生态消费观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
在人生目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的教学中渗透消费观念的教育,强调适度消费,反
对无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经济能力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消费与节俭的关系、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等,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