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篆刻印章》教学设计

2022-07-19 来源:易榕旅网


篆刻印章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篆刻教学分为两个教学阶段:一是传统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二是篆刻基本技法实践练习。第一个阶段,要以提高学生篆刻艺术欣赏水平为主;第二个阶段要以提高学生的篆刻技法水平为主。

1、 篆刻基础知识。

2、介绍篆刻常用的工具。

3、篆刻的类别、基本章法布局。

4、以“印”字为例,教师演示篆刻基本步骤。

5、学生实践演练。

(首先应说明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的拓展内容,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选择,容量应适当,组合应合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针对高中学生而设计的,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

第 1 页 共 6 页

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下,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并篆刻自己的姓名章。

(教材分析应切中教学内容要点,分析清楚且不累赘,对篆刻的起源和类别及技法基础知识都要做扼要分析)

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说得具体、明确、可操作,避免不切实际的宏观理论)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篆刻教学,使学生了解篆刻艺术的特点,掌握篆刻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眼界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篆刻教学使学生掌握篆刻的技能技巧,以便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综合本校学生实际,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篆刻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他们对篆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 2 页 共 6 页

教学重点:1、篆刻的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2、书体各自特点,篆刻的设计制作的方法。

3、自我个性表达和创造。

教学难点:制作自己的篆刻名章

六、学情分析:(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尤为重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自主性及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

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学习基础情况,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

七、教学用具:把每个学生名字的篆书字体的书写方法写在小纸条上、刻好的印章数枚、实物投影、作业展板。

学具准备:篆书字典、刻刀、毛笔、墨、青田石、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印泥等。

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清晰的呈现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充分的体现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完整的展示教学意图,有效的突出篆刻学科的特点)

本节课将从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对比作品 感受体验,拓展探究 生成讨论,深入研究 升华主题,课堂延伸 课后作业。

第 3 页 共 6 页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教师在展示台展示实物:自己的篆刻名章,让学生观察辨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精美的实物伴着优美而独特的旋律,学生自然而然的与作品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了探究欲望。)

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畅谈个人体会。

[同学们知识的丰富,也激发了老师的引导和灵感的创新。]

(二)对比作品 感受体验

①篆刻的类别:对比朱文印和白文印。

②展示篆刻各种字印、图形印及肖像印,通过比对学生能很好地感受到不同笔体、不同作者篆刻作品的独特魅力。

③出示范例: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

④小组同学利用已有篆刻作品,观察:印章上的字与印出来的字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部分,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主要采取了设问—引导—回答—总结的方式,分析图片的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去归纳,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得出篆刻艺术的特点)

(三)拓展探究生成讨论

第 4 页 共 6 页

教师演示后,将写着学生自己名字的小纸条,分发给每位学生。学生用课堂中讲解的篆刻布局方法,书写一枚印章。学生分组写自己的印面,名字笔画特别简单和特别复杂的学生,从布局难度考虑,可以制作一枚闲章。制作过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就问题的产生进行探讨。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一系列有结构的材料,让每个学生直接参与到有联系的篆刻探究活动中,经历一个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

(四)深入研究 升华主题

教师可以选择简单浅显的作品,借助传统音乐以及诗词等其他手段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篆刻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拓展学生进行主观感受和多角度思考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达到本节课的实效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达到情感的升华)

(五)课堂延伸 课后作业

①学生展示自己的印章,并相互点评。

②教师:篆刻作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审美元素,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譬如产品的包装,室内装饰设计等。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把篆刻的美的元素拓展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让学生课后再制作一枚不同风格的篆刻印章或藏书票(印)等。

[设计意图: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十、课堂反思:

第 5 页 共 6 页

以上是我对《篆刻》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篆刻知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