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堂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2020-02-02 来源:易榕旅网
课堂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实践表明,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这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阐述,以期在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内容。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又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从 “教”和“学”两方面入手,改革教学观念和思路,突破传统教学习惯和定势。

1.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与“次”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改革中,应尝试实现主次地位的变革,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强化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师生共享课堂的乐趣。

2.集合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即从“课堂内”转向“课堂内外结合”。多元化的教学环境,需要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内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的

1 / 6

认识和有效的处理方法;在课堂外,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主动学习,通过学习来验证知识点的正确性,也可以保证课内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有实践机会,可将课堂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课堂内外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又在课堂内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推进学生的观念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移。这种转移是内驱力的表现,推进这种转移既要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又要考虑到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会感受到“主体”的地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 二、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丰富教学手段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积极推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多采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教师通过驾驭课堂的能力,创造出轻松、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

1.教师与学生共学、共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沟通、交流、共勉的关系。例如实行导师制,笔者所在学院所有的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博导、硕导,全部必

2 / 6

须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在新生一进校时即进行随机分配,主要承担学业导师的职责,给学生以学业、做人等全方位的指导。一年级学生必须每月和导师交流1次,二年级学生每两个月和导师交流1次。二年级结束时,学术型的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导师开始承担学术导师的职责,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应用型的学生配备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就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通过交换彼此的情感、经验与学识,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互为学习共同体。

2.拓宽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

道,变单向为多元。在原有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来源主要在教师身上,而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堂之外,学生就像放养的羊,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造启发式、互动式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选择本专业外的课程,鼓励学生团队合作研究。例如在笔者所在学院开设的《创新项目设计》课程中,课程的需要,要求学生去选修商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等学院的课程。如果学生课业繁忙,学生可以自行组成小团队,团队成员各自分工选择相应的课程研修,在做课题时,相互补充各自学到的知识。学生间切磋琢磨,激发了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了每位学生的学习思维。

3.分层次教学,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

3 / 6

出彩。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思维、学习能力都不一样。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把项目分成大小不同、深浅不同的多个课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教学进度。例如在《创新项目设计》课程中,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个人。每个组负责独立的课题,这些课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既适度又实用的课题。

4.运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教学的信息量,教学内容也变得形象生动,通过可视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容易、更透彻。另外,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便于学生线上线下随时学习,方便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出真知,学生把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往、活动得以存在和发展,运用自己的所学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并能借助资源和机会实现自我的升华。笔者所在学院在设计《创新项目设计》的课程方案时,不仅要求学生熟悉掌握本专业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而且要求学生熟悉行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学生操作课程项目时,学生会主动去图书馆查

4 / 6

阅资料或旁听相关课程,以促使自己的项目能立项,成果能被他人认可。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过这种“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有效借助相关资源和机会达成自己的目标,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三早”项目(即早做科研、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中,让学生参与具体的科研训练和实验室工作,对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拓宽专业知识、锻炼科研能力、强化团队合作精神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同时,借助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各类学科竞赛等与第二课堂有效的结合,通过科研奖项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重视管理机制改革,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制订人性化的培养方案。课程的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有效组成部分,课堂的教学改革依托课程的设置。在加强优质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实施配套改革,统筹整合配置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跨年级选课”“跨专业选课”“跨校选课”“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互选”等,进一步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建立健全“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的质量保障体系。“学生评教”有利于及时提醒任课

5 / 6

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教学督导”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督考核体系也是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前提与保障。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教师而言,建立健全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认定体系,通过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促进任课教师不断地自我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但在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要鼓励任课教师保持独有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取消唯分数论,不以考试成绩排名论英雄,将学生的课堂参与、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列入评价体系。

制订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考核目标和绩效评价,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把在课堂改革中有新举措、新思路的课程,展示给全院教师并供大家借鉴。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创新。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