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圆满:藏族佩饰的文化内涵
2023-06-30
来源:易榕旅网
14——审美专论 吉祥 圆满:藏族佩饰的文化内涵 文/钱敏 丰富多彩的藏族佩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藏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 文化艺术,是民族观念的物化,是实用与装饰、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相 结合的产物,也是意识物化在美的形式中的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佩 饰的类型及其材质丰富多样,装饰手法也不拘一格,审美理念更是体现着时 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随着历史的延伸,藏民族在不断迁 并用绳连串起来佩戴在身上装扮自己,以 徙和与其他民族长期的文化交流过程中, 显示与别人的不同。这种初始形式的佩饰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审 物不仅具有装饰自己身体的审美意趣.而 美观念.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藏族饰物及 且也具有某种与人类初期的狩猎捕捞生产 其所表征的文化内涵中。从巫术宗教、图 有关的标志意义。原始先民佩带这些饰 腾崇拜到求吉祈福、追求圆满,每一种指 品,一方面.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勇敢和智 向无不寄托着藏民族对生命价值的高度关 慧,另一方面也希望在捕猎生产中有更多 切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的收获。 藏族先民生活中的兽牙、兽骨以及 一、佩饰中的原始巫文化 自然环境中的珍奇宝石等之所以能将信仰 巫术,是原始信仰和原始宗教观念 的有力手段.是人们企图控制外界,增强 人类自身的便捷途径。人类还处在蒙昧时 期时,是巫术引导人们以自己的力量去征 服自然。中国民间的饰物佩戴行为很大程 度上都与巫文化有着渊源。藏民族的佩饰 也显示出这一文化特点。原始佩饰品的出 现是当时原始先民基于生产活动而出现的 精神生活的新形式之一。藏族先民将在狩 猎生产中获得的兽牙、兽骨、石(玉)、玛 瑙、贝壳等进行打磨、钻孔、刻线装饰, 与审美融为一体.是因为这些骨质类、石 质物品本身就具有美丽的自然肌理,并且 它们的来源又极为不易或是非常稀少。原 始先民把这类物品作为人体装饰品的同 时,也赋予此类物品一定的神秘色彩和超 自然的力量,使之成为他们信仰的载体. 从而使佩饰品具有了特殊的精神内容,即 巫术宗教和图腾信仰。实际上,有很多少 数民族都存与自然共存的审美理想,对于 藏族来说.它更多地表现在宗教信仰上, 具体地说,就是藏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观。自然崇拜的最大特点是将某种神性赋 予自然物体或者把自然物体人格化为精 灵。比如石头即以其不朽的质地而成为社 会文明继承和创造的有力见证。藏族珍爱 奇石.更视“让炯 (藏语,自然天成)类 石料为圣物。另外,藏族的头饰、项饰多 用珊瑚石、玛瑙石、化石等各种美石串缀 起来的.即为灵石崇拜的衍化形态,源于 原始宗教对自然界神圣力量的信仰。藏族 人认为越是稀有的石头越具宗教意义,如 天珠、绿松石、蓝松石、玛瑙等。同样, 藏族人认为佩戴兽骨、兽牙,就能获得野 兽的威猛、灵气和力量.可以镇鬼避邪 保佑平安,因此,藏族男子都喜欢在脖子 上佩戴镶有狼牙、犬牙或者牦牛骨加工而 成的各种造型的佩饰品。 审美专论——15—— 藏族服饰 八 宝吉祥图 嘎乌 纹等象征符号。这些图案或符号,是藏民 的自然环境抗衡的过程中,不仅以顽强的 二、祈求吉祥、圆满的文化内涵 族生活中常见的,其产生和传播与藏民族 意志战胜了自然,求得了生存与发展,而 吉祥”一直是福瑞喜庆、诸事顺利 的宗教信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藏民 且奇迹般地创造出灿烂、独特的佩饰文 的代称.吉祥寓意是民俗装饰艺术中的一 族希求通过佩戴这些佩饰达到庇护自身与 化。这既是藏族人民美化生活、热爱生活 种特有的装饰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民 精神的双重作用。这不是以崇拜为目的, 的心灵写照,也是藏族人民无穷智慧和艺 俗意味。这种形式常常用事物谐音寓意来 而是通过借助物与图案来服务于自身.不 术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断从严酷的现实生活中去提升理想,从困 吉祥”一词最早见于庄周的《庄子・ 厄中寻求解脱,从无奈中求得平衡。藏民 人间世》:“虚室生白 吉祥止止”。据唐 族根据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给这 三、佩饰上的宗教烙印 在佛光普照的青藏高原,宗教文化 朝成玄英注: 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 些取自于大自然中的图案和符号注入新的 无疑是藏族佩饰装饰中永恒的主题,所以 庆之征”。从人类创造出艺术图形开始 就 思想意识,赋予它们吉祥的内容,以表达 佩饰装饰艺术也渗透出浓厚的宗教色彩。 有了”吉祥画 的雏形,彩陶中的人面鱼 他们求吉纳福 追求最朴实完美生活的理 正如英国美学家李斯托威尔说.宗教虽然 纹、蛙纹、羊纹等等 都有吉祥的含义。 想。 中国现存最早的具有审美文化意蕴及其形 藏族人喜好佩戴圆形的饰品.如名 不等于艺术.但它对艺术的影响却是深刻 的.无所不至的。宗教信仰影响着审美意 式美表现特征的”吉祥图”,是东汉时期 贵而玄秘的九眼宝石 象牙佛珠、蜜蜡珠、 识,藏传佛教的传入对藏族人也有着深远 (公元1 71年)在甘肃成县鱼窍峡摩崖上 珊瑚、玛瑙、绿松石等都是以圆珠形或椭 的影响 例如藏族妇女喜欢戴的头饰、耳 的《五瑞图》.左为黄龙,右为白鹿,下 圆形被广泛使用的.就连妇女辫套上的 环、项链、手镯、指环乃至腰带等饰品. 银盾”、”银碗”、 银元”也都是圆形的。 一左二树,四枝 连理”,中一嘉禾,禾生 方面源于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又受到佛 九茎;右有一树,树下一人举盘 承露”。 这些圆形佩饰品并不是自然天成或被无意 教中 圆满服饰十三事 的影响。佛经中 明清时期的吉祥图极为盛行.此时的吉祥 识地加工而成.而是被有意识地创造,它 的“圆满服饰十三事”,指的是五佛冠、肩 图 以织物和衣帽鞋履等为主要载体。 图 们与藏传佛教中的”圆通”、 圆觉”思想 帔、飘带、腰带、裙、头饰、耳环、项链、 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审美意识已深 和民间文化中的 圆满”意识有很大关系。 臂钏、璎珞、手镯、指环和足镯等1 3种佩 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藏族佩饰艺术里,对吉祥 如意的 饰.其中,藏族对头饰格外重视。在普遍 藏族佩饰上的纹饰图案,多为八宝 祈求 对生殖、生命的渴望无处不在,藏 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农牧民中. 无论男 吉祥纹、寿字纹、百结、花卉、卷草 云 族人民总是用善意的正面形式来揭示或寄 女老幼,大都身佩或为佛像、或为经文、 纹、水纹、回纹、狮、虎 龙等图案:还 托对美的追求。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或为 舍利子 的护身符,并装入精致的 有六字真言的文字装饰及日月纹、” ”字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长期与恶劣 盒子或珍贵的昵草包中,佩于腰间或系于 16——审美专论 颈上.以求随时得到佛的护佑,避免灾 汉文化体系中的一些装饰图式和工艺技 外来文化,主要指印度文化和尼泊 祸 。它同时这也成为一种颇具藏族特 巧,使吐蕃纺织、工艺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尔文化。公元7世纪,随着印度佛教传入 色的佩饰品。 宋朝的”茶马互市”促进了汉藏政 西藏.印度的文化艺术也走进了西藏。也 在藏族佩饰中,经常可见到绿松石 治、文化和经济的交流,汉族的茶、布帛 就在同一世纪,尼泊尔迟尊公主成为吐蕃 或红玛瑙、珊瑚珠轮回旋转排列的佩饰造 从雅安、汉源等地输出 经打箭炉(今康 王室的明妃,同时带来尼泊尔的精巧技艺 型.这种佩饰造型源于法轮的造型样式。 定)远销整个藏区。元《蜀锦谱》载有“南 及大批的能工巧匠。外来文化就是以这种 法轮是藏传佛教的象征 有摧毁世间一切 宋茶马司锦坊制造的被面、衣料锦目不下 方式进入吐蕃,反映在佩饰品上主要是连 邪恶的寓意,法轮常转则表示佛法常在。 数十数”。珠纹、狮、象、摩偈伽罗金翅鸟等动物以 另外,这种佩饰造型与藏传佛教信徒转经 此后,汉藏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尤 及圆形构图的花卉、植物等-- ̄tl;颇具想象 有着同样的含义。藏族人民以围绕神山、 圣湖、寺院、佛塔、玛尼堆等方式转经, 这种虔诚的转经思想自然也影响到佩饰的 造型,因而佩饰中轮回旋转的排列纹样造 型时常可见。此外.佩饰上的图案花纹也 折射出佛教的光华 诸如吉祥八宝纹、 “ ”字纹、六字真言纹、十相自在图等都 与藏传佛教密切相关。藏传佛教推崇的数 字“九”已成为珠宝佩饰中最吉祥的数字 纹样。这些装饰纹样作为重要的文化载 体.抚慰着神灵.寄托着希望 在满足功 利的同时也给人以美感.充分体现了藏民 族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之心、对现实生活的 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理想的渴望追求。把理 想、信仰、财富 文化、审美融为一体是 藏族佩饰艺术的一大显著特色。但随着时 代的变迁,藏族佩饰上这些浓厚的宗教色 彩,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审美意味则 越来越浓,许多含有宗教意蕴的器具、图案、 花纹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了。 四、汉文化融入 吐蕃王朝时期,汉藏之间直接的文 化交流便已开始.两种文化相互交流与融 合始终是藏区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在此期 间,唐蕃两次联姻.据史料记载.文威公 主进藏带去了大批工匠和大量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技求金城公主带去的锦帛就有数 万匹之多,车马载运.络绎不绝,此后, 汉文化源源不断输入藏区。藏族佩饰品的 制造技术与汉族很相近,通常也用金、银. 铜、宝石和动物骨角等材料进行雕琢、镶 嵌。此后,吐蕃使团不断深入内地,使得 藏族有机会了解、学习、掌握和应用属于 其是元朝以后。明清几百年问.丝织品、 棉织品和瓷器通过皇宫赐予和 茶马互 市”源源不断地输入藏地,从而汉文化慢 慢地影响到藏民族的审美观。汉文化的图 纹艺术,几乎辐射到藏族的各个文化领 域,如汉地的龙、凤、工字纹、回形纹、 蝙蝠纹、八卦太极、长城纹、缠枝牡丹、 甚至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无一不 在藏族佩饰艺术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受到 藏民族的喜爱,而且被沿用至今。这种文 化不仅从审美的角度为藏民族所接受.更 重要的是融进了他们自身的观念和理解. 并被给予了创造性的发挥.越是如此.其 文化愈发显露出生命活力。如汉文化中的 寿星老人被他们接受后又被加入藏区的自 然风光和飞禽走兽,创造出称之为”次仁 祝”(六长寿) 即山长寿、水长寿、树长 寿、鹿长寿、乌长寿、人长寿。藏族女子 的腰带上面就镶绣有六长寿、莲花瓣、孔 雀等图案,寓意着吉祥平安。藏族服装及 佩饰上的染织、刺绣、錾刻纹样造型都多 仿汉地纹样 如龙多仿汉地 穿云飞龙 、 “二龙戏珠“纹样;凤多来自“龙凤纹 或 凤戏牡丹” 就连藏民腰带上的红绸缎和 镶边花织锦也是来自中原各地。另外.银 质头饰、胸饰、手饰等金、银纹饰的装饰 工艺上也多融合汉族錾刻、鎏金、镶嵌工 艺,呈现出精细、华美的特点,这些都是 汉藏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这些纹样融注 了藏族自身的思想、心理、智慧、感悟和 情趣,换言之,它们已经藏族化 已成为 一种新的综合艺术。 五、外来文化影响 力 创造力的象征图纹、吉祥图纹的出现。 它们一经进入和在实践中被反复运用.便 很快得到藏族在文化上的认同而被加以完 善和固型,并在程式化上予以加强与沿 袭。这些纹样不仅为藏民族的佩饰艺术长 期沿用.而且还以多种表现形式进入其民 风民俗 如常在护身符”嘎乌”上雕刻的 图纹“四瑞图”完全来自印度的民间故事. 以大象、猴子、兔子、翠乌的亲密合作来 表现互相帮助、亲睦团结,千百年来.藏 族人民以此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代代相 传。正是这种开放精神和包容精神使藏族 佩饰艺术时时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 藏族佩饰艺术经过长期的传承、发 展和多元文化的滋养,形成了多层次、多 要素的审美结构。由于文化的传播和交 流,来自以上地区和民族的纹饰在雪域高 原生了根.开放出美丽的花朵,至今还作 为彼此问友好关系的象征。这种主体文化 与多元外来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交流、 融合.赋予了藏族佩饰丰富多彩而又独具 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藏族佩饰作为一种 立体的、综合的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发 展变迁也不断改变着已有的形式.同时也 不断调整着自身的内容。这些内容虽有增 无减,但其本质内容却没有变化,这个本 质内容就是贯穿于藏民族整个历史发展和 演变过程中的、恒久不变的 沉淀在核心 层的文化内涵。 注释: [1】覃光广、李民胜等编著中国少数民族宗 教概览[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 988 1 56 页 作者简介:钱敏,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实习编辑:吴迪青